申莹莹 杜雪岩 申洁
摘要:通过分析兰州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组建教学团队,培养青年教师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冶金物理化学 教学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215—02
“冶金物理化学”是兰州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所修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备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冶金物理化学Ⅰ”与“冶金物理化学Ⅱ”,分别于大学二年级上下两学期执行教学任务。课程安排各64学时,4学分,学生人数约100人。“冶金物理化学Ⅰ”主要讲授热力学定律、溶液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冶金物理化学Ⅱ”主要讲授相图、冶金熔渣、热力学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冶金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应用,以及进行转炉钢渣熔点粘度测定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钢铁冶金(火法冶金)及有色冶金(湿法)过程所需的冶金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一、“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冶金物理化学”是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及冶金行业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但课程内容较多,多涉及概念、公式,且枯燥、抽象,而且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欠缺,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使得教学进程缓慢。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授课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1]探讨“冶金物理化学”的教学模式,对优化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冶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针对“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冶金物理化学”是讲述冶金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课程。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与科学、实用的教材,可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完成。因此,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教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体系,恰当处理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以教师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知识获取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学术鉴别、创新能力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善课堂中“老师一直讲,学生拼命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课前提供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课前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须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形辉映,使得教学内容生动逼真,可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2]但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出现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的情况。若配合板书教学,将教学内容提纲、教学重点内容及重要公式推导在黑板上写明,则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反哺教学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促进本科教学,积极构建教学科研互动平台。教师在承担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都承担了纵向及横向的科研项目,加强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将项目中的实例作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将“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完整。
(三)组建教学团队,培养青年教师
以本课程为依托,依据教师的科研方向,构建教学团队。团队中主讲教师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承担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课程负责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青年教师,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青年教师为讲师、助教,主要任务为辅助主讲教师批改学生作业、上习题课、答疑。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教学素质与业务水平
在符合学校政策与专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制定青年教师访学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去国内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进修学习。使青年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扩大知识面,增强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力。
2.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基本实验技能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欠缺实验技能、实践经验。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参与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制定青年教师下实验室的制度。使得青年教师在实验及实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企业现场的生产实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3]
3.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上讲台前,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助课,负责批改作业、上习题课,由教授任其“导师”,指导青年教师上课的方式方法,通过学院内组织的试讲后,才能正式为学生上课。青年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必须明确教师的责任,熟知教师的义务,掌握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途径、措施,准备好教案、讲义、课件。[4]因此,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试讲”机会,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5]
三、结语
对“冶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人数较多、实践效果不理想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冶金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鸿,谢兵.冶金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5):233-234.
[2]权变利.冶金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创新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4(28):68.
[3]刘峰.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世界有色金,2016(7):185-186.
[4]徐辉,季诚钧.大学教育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路坊海,伍玉娇,劉伟.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8(6):58-59,+6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