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利用路径探析

2019-12-05 02:44张亚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现状

张亚荣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存在着价值导向的一致性。文章就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文物保护利用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文物保护利用相关路径。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利用;现状;路径

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实物见证,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国家的“金色名片”[1]。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则是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为此,广大文博工作者应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努力形成一条合理的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1 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

1.1 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的关系

文物保护和利用二者的关系是由文物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文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反映或者蕴藏着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思想、礼仪风俗、工艺美术等元素。换而言之,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因此,对文物进行保护的过程也是对文物的一种发掘利用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物已不再是“象牙塔”,而是开始贴近群众、走进生活。文物利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区等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场所。从这个层面而言,对文物利用的过程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为此,文物保护利用在本质上有着价值协同性和可持续性,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开发利用是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

1.2 文物保护利用的积极意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2]。文物是人类活动历史的产物,历史决定着文物的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搞好文物保护利用是时代的必然选择。首先,文物保护利用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次,文物可以服务于社会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文物保护和利用可以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物保护意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文物保护利用取得了显著性成效。但是,文物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而安全问题所反映出的是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保护利用方针政策,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有些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或者是缺乏经费支持,文物保护宣传保护工作成效甚微。而有些地方在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中不能正确地找到平衡点,往往是牺牲文物保护换取经济发展,造成文物损坏。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由于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足,有些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于文物保护利用存在着认识偏差,没有积极投入文物保护中来。

2.2 文物认知能力不足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广博的地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当前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人员相对匮乏,尤其是基层文博单位,这导致文物保护利用不能得到切实提升。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中,由于对文物认知能力的不足,不能发掘文物背后的价值,导致文物不能充分利用,精品文物则回归于库房或“束之高阁”。而有些地方政府缺乏文物认知能力,为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将地方有价值的文物拆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忽视或者对文物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科学价值、工艺价值、美术价值)认知不足的现象,势必会阻滞文物保护利用。

2.3 基层文博单位素质水平偏低

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利用主要集中于博物馆、考古所和相关科研单位。尤其近年来,文博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基层文博单位而言,在开展具体工作中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调查、发掘、整理和研究以及陈展教育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通常情况下,文物保护利用队伍专业水平越高,相应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越为显著[3]。然而,大多基层文博单位整体队伍素质偏低,有些单位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建设,“老的老,小的小”,缺乏中坚过渡力量,导致文物管理和保护利用工作开展起来存有较大难度,未能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3 文物保护利用的路径探析

3.1 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宣传力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文物资源是公共资源,文物保护利用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为此,地方政府和文博部门应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工作,使社会公众能够正确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文物保护宣传要占领网络高地,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和形式,利用好网络媒介,做好网络宣传平台工作。当然,也要积极贯彻线下宣传方针,增强线下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街道、社区、乡村、企业等都应该是文物宣传的阵地。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形成合力,进而加深社会各界对于文物资源的认识,提升人们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浓厚氛围。

3.2 积极发挥基层文博单位作用

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博物馆、纪念馆、文保单位成了社会大众的“新宠”。在这种背景下,文物部门应有着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积极发挥文博单位社会功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級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博物馆热”,基本上每个地市都有不同特色的博物馆。而通常情况下,博物馆集收藏、陈列、研究、保护利用和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应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注重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做好文物研究和社会教育工作,让文物能够贴近群众生活。

3.3 创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文物保护利用不仅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附带着经济效益。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文物保护利用可以尝试“文旅”结合模式,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文物景点应是文旅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对于一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文物单位,在文旅结合的过程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要积极征求有关机构的意见,严格执行文物部门的方针政策。同时,旅游企业应对文物资源怀有敬畏之心,要有着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了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另外,文创也是盘活文物资源利用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既有文物知识的传递和分享,又有着经济价值的增益,使文物利用和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3.4 完善文物保护利用法律法规

法律是文物保护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物保护利用上升到法律层面,文物资源才能更好地得到保护与利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省、设区的市制定文物保护利用地方性法规,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综合试点。例如,山西是文物大省,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可知,山西省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倘若没有法律效力作为强大的支撑,对于这些文物的保护则是较为困难的。为此,地方政府部门应明确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依法进行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也可以依据地方文物资源建立统筹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制度建设与政策标准制定,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制度体系[4]。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制度可以为文物保护利用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4 结语

文物保护利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唯有统筹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才可以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从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创新文物利用保护模式,完善地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法规,充分发挥基层文物部门主体作用等各个方面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物报,2017-03-17(0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10/08/content_5328558.htm

[3]肖艳妮,黄斌.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民族博覽,2019(2):224-225+248.

[4]国家文物局.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政策 提升文物工作传播能力[N].中国文物报,2017-12-19(002).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现状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