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华 姚敏
1.063000,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口腔系;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牙体缺损发病率约为24%~53%,而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受龋病侵及破坏,此外,由于家庭环境的差异与口腔卫生知识的匮乏,导致儿童牙齿疾病无法及时治疗并最终形成乳牙牙体缺损[2]。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嵌体、全冠、银汞充填修复等方式治疗牙体缺损[3],其治疗方法要求不同且优缺点不一,因此本研究就嵌体、全冠、银汞充填修复3种方式治疗儿童乳牙牙体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展开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研究方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2014-07~2016-02间收治的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患者149例(共计210颗患牙),纳入标准[5]:①患牙缺损严重且无法行填充修复治疗;②患牙经彻底根管治疗;③咬合关系正常,邻牙牙周情况良好;④患儿家属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咬合关系异常;②存在牙槽骨骨折;③失访或随访资料不全。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树脂嵌体、金属预成冠、银汞合金填充修复3组(n=70)。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1)。
对3组患儿进行X线检查以判断牙齿的病变程度及牙体缺损程度,并进行必要完整的根管治疗和牙髓治疗,清洁牙面并去除龋坏牙体组织。
①树脂嵌体组:适应证:牙体缺损已涉及牙尖、切角、边缘嵴以及面;牙体缺损的邻接不良或食物嵌塞严重,需恢复邻面接触点;牙体虽有缺损但仍存在有较大体积的健康牙体组织,可以为嵌体提供足够抗力者。禁忌证: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前牙邻、唇面缺损未涉及切角者;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针对患牙不同的缺损程度进行相应牙体预备,消除缺损牙体的倒凹并磨去表面突尖,窝洞内点线角圆钝、壁直、底平,洞深约2 mm左右,咬合面外展约5~10°,龈壁宽约1.5 mm。比色、印模及灌注石膏模型后暂闭窝洞,并用复合树脂制作嵌体,试戴树脂嵌体以保证固位良好、边缘密合、色泽良好及无明显咬合高点等,调整、抛光后对窝洞消毒并用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嵌体。②金属预成冠组:适应证:乳牙大面积龋坏;不能使用复合树脂修复者;牙髓治疗后有冠折危险的乳牙;冠折乳牙的修复。使细金刚石尖车针降低咬合高度、删减近远中接触面并磨除牙齿牙尖突出点,颊舌面和邻面的相交线角制备成圆钝移行状,同时磨去面牙体表面约1 mm,根据预成冠近远中径和牙齿高度选择大小合适的预成冠,试戴时确认咬合关系、检查密合及咬合高点,使预成冠颈缘达龈下约0.5~1 mm,最终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③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进行窝洞预备,用裂钻扩大牙面洞口并去除龋坏病变组织,设计制备洞的外形及洞缘;在填充前用树脂粘接剂作窝洞封闭以保护牙髓,置入成形片以便于加压填充材料并建立邻牙接触关系,置入楔子以稳定成形片;完成上述预备后开始填充银汞合金材料,分次少量填充,每次铺平后不超过1 mm,银汞合金材料从制备到填充完毕时间应少于7 min;于填充完毕20 min内完成窝洞的雕刻成形,调整咬合关系并打磨抛光。
表1 3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疗效随访,①比较继发龋、食物嵌塞及牙龈反应等临床疗效指标;②比较修复体情况和磨耗情况等安全性指标;③比较着色、边缘密合性及邻接关系等牙体情况。
根据改良USPHS标准对牙体进行评价:①继发龋:A无继发龋;C有继发龋;②食物嵌塞:A无食物嵌塞;C有食物嵌塞;③牙龈反应:A无牙龈炎症反应;C有牙龈炎症反应;④修复体情况:A无裂纹、折断或脱落;B外形突度不足,有缺陷但牙本质或基底材料未暴露;C有裂纹折断或脱落,牙本质或基底材料暴露;⑤磨耗情况:A面完好无凹陷;B面轻微凹陷;C面明显凹陷;⑥着色:A颜色无明显改变,透明度好;B透明度降低但在正常牙色范围;C表面严重变暗且不在正常牙色范围;⑦边缘密合性:A探针探有间隙;B探针探有间隙而牙本质或基底材料未暴露;C探针探有间隙且牙本质或基底材料暴露;⑧邻接关系:A关系完好;B邻接不良;C无邻接关系。
评价标准:A为成功,B为缺陷,C为失败。
树脂嵌体组和金属预成冠组继发龋、食物嵌塞、牙龈反应治疗成功率均明显高于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P<0.05)(表2)。
树脂嵌体组和金属预成冠组的修复体情况和磨损情况等安全性指标治疗成功率均明显高于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P<0.01)(表3)。
树脂嵌体组和金属预成冠组的着色、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等牙体情况治疗成功率均明显高于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P<0.01)(表4)。
表2 3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n=70,n(%)]
表3 3组安全性指标的比较 [n=70,n(%)]
表4 3组牙体情况的比较 [n=70,n(%)]
龋病、发育畸形、外伤及磨损等原因可造成乳牙牙体缺损,可并发引起牙髓炎症、根尖周病变、局部牙周组织炎症等不良反应,此外可引起邻牙倾斜移位并影响正常咬合关系等[7]。其中龋病是牙体缺损的最主要原因[8],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约为60%~80%。目前临床上治疗乳牙牙体缺损以嵌体、充填和预成冠修复等方式为主[10]。
复合树脂嵌体是在传统树脂不断改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可明显有效提高修复牙体的抗龋能力,采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可明显减少传统树脂嵌体的缺陷与不良反应,并可较好的恢复邻面外形、增强牙体的抗力并降低微渗漏发生率,此外复合树脂材料透明度与牙本质相似,可有效改善牙体美观和外形。银汞合金是目前牙体充填修复最常使用的材料,其具有操作简单、耐磨性良好、成本低、易塑性及可抛光性等优点,临床研究发现,修复材料中银汞合金的压缩强度最高,在充填8 h左右即可达到最大强度的70%~90%,并于6 d内达到恒定状态,然而银汞合金的边缘强度较小,且在口腔内发生化学反应后,银汞合金较易发生化学变化使牙体表面失去光泽,银汞合金经腐蚀后强度降低且易出现裂纹折断,此外,银汞合金充填亦会造成美观性差、流电效应及无粘接性等缺点。而金属预成冠修复是指可用于大面积龋坏的乳牙或年轻恒牙的修复,可通过套在乳牙上保护乳牙并增强牙体强度,并确保乳牙正常直至被恒牙替换。长期临床研究发现[8],金属预成冠修复可以恢复乳牙外形和咀嚼功能,恢复患牙与邻牙的咬合关系并减少或避免继发龋、牙体出现裂纹折断等不良反应,而正确的咬合关系可保证恒牙顺利萌出并促进颌面部正常发育[8]。然而金属预成冠与牙颈的边缘密合度易受操作影响且预成冠较薄、易磨损等缺点使治疗效果无法达到完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随访2年后,树脂嵌体组共出现继发龋、牙龈反应、修复体情况缺陷、边缘密合性缺陷各1例,共计4例不良事件;金属预成冠组共出现继发龋、牙龈反应、修复体情况缺陷、磨耗情况缺陷、着色缺陷和邻接关系缺陷各1例,共计6例不良事件;而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出现6例继发龋、5例食物嵌塞、6例牙龈反应、5例修复体情况缺陷、6例磨耗情况缺陷、6例着色缺陷、5例边缘密合性缺陷、6例邻接关系缺陷,并有1例修复体情况失败和1例边缘密合性失败。可见脂嵌体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最好,其次为金属预成冠组,而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组发生的不良事件较多。本研究过程中发现,3种修复方式近期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别,而从长远角度看银汞合金填充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不及另外两组,因此在选择修复方式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综合选择。临床操作中,应严格遵从修复方式适应证及禁忌症,有效保护牙体完整性并防止牙体断裂等不良预后[9]。
综上所述,树脂嵌体和金属预成冠治疗乳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明显高于银汞合金填充修复,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