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引入史学阅读,既能推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又能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中分析高中历史课堂上史学阅读的作用,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给出基于史学阅读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实现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史学阅读;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长期处于教学工作中,课程内容枯燥反复且大量习题练习,造成部分教师对于历史的理解局限于教材内容,实际中也缺少历史阅读。丰富历史教师史学阅读范围与深度,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阅读时还可以搜集与教材相关的素材、试题等,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与史学阅读分析
通过史学阅读提升教师史学素养,这就要通过大量史学阅读实现,这也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 史学阅读的主要形式
1. 落实核心阅读,避免通俗阅读
尤其是历史学类研究文献,教师要选择专业的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容,如人文社科机构出版、专业研究人员撰写的著作,或是直接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性文章等,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奠定高效课堂开展的基础。
2. 利用群文阅读,避免碎片阅读
历史群文阅读,即根据具体历史问题广泛收集各类文献资料,并对专业研究文献研究方法、论点、史料等内容进行梳理,坚持从优选择的阅读理念,全方位汲取各方面资料,提升历史知识储备。
3. 借助比较阅读,避免偏听偏信
对同一个历史问题留心并重点研究,全面阅读不同专业研究人员秉持的不同史学观点,大幅度提升教师史学素养,解读课堂教学问题奠定扎实基础,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要求。研究著作阅读时,要仔细阅读“序言”或“摘要”,了解著作思想,并进行专业判断完成取舍。
(二)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史学阅读,提升教师史学素养及史料教学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时,要解决教学中“以教材为本、以教学为纲”的不足。历史教学并不是史料教学,但如果没有史料教学则一定不是真正的历史教学,课堂上运用史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可以将历史学科本质体现出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学科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品质史学阅读可以解决史料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史料教学品质提升,高质量史学阅读就是质量史学教学的基础。史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史学认识,并在日常阅读中积累足够的史料素材。依据教学目标、教材要求、课程目标等选择有价值的史料,减少片面性、存在偏见的史料内容,避免引得学生出现错误思维;利用史学阅读,帮助师生从繁杂史料资料中获得各个资料之间的联系。把握特定语境下史料的内涵,提高史料素养,奠定史料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
二、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缺少培养世界眼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如教师讲解四大发明的影响时,通常停留在推动欧洲近代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这就造成部分学生产生错误观点,觉得如果四大发明不传入欧洲的话,我国近代也不会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也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但高中历史课堂上很多地方都存在思维僵化的情况,如历史教学中的定论“落后就要挨打”。但这种论调正确吗?当时的中国真的落后吗?学者研究表明:鸦片战争前我国GDP还是世界第一,中国经济上并不落后、文明程度也不见得落后。因此“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二) 缺少责任担当教育
我国教育历来强调责任担当,教学改革中也在核心素养中纳入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但将历史教材打开,但缺少关于责任担当培养的内容。如教材上有这样一段话“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段话中只强调外来侵略,并未自我反思。
(三) 教学方式存起问题
新课标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学时传授知识之余,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强调课堂教学多方法多样化。部分历史教学时并未按照课程体系与新课标要求进行,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造成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时,需要师生之间构建良好交流互动机制,教师以身作则,使得学生主动学习。良好师生互动氛围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但就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说,部分教师依然采取灌输模式,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师生之间互动质量有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不能及时讨论与消化吸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有限。
三、 基于史学阅读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
(一) 借鉴学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主题化”历史课堂教学,以教学主题为主线,以学生兴趣为导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通过史学阅读了解和梳理史学界对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主题,并在相关教学主题的统摄下,精心组织、合理利用来自有关研究成果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題的融合”。
“美国国父华盛顿”在选修Ⅳ模块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生动刻画华盛顿的优秀品质,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紧扣教学主题,围绕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这一教学内容,梳理教学的基本思路,从制宪会议召开的目的即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到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协调作用即让与会代表妥协、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再到华盛顿具有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不恋慕权力,担任美国首任总统,摒弃了总统终身制,为美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片面夸大美国民主程度的作用,有必要从美国历史及文化传统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美国建国后创建的国家制度,而这套制度建立在英国制度基础上。利用华盛顿身上优秀品德感染学生心灵,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 利用思维导图模式,串联琐碎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并不是很了解。教师若是想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就需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及使用方法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其有所认知后,在课堂中加以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简便且十分有效的思考和学习工具,可以采用“画”的形式来将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时间点有效地串联起来,进而更好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和复习。想要很全面地将知识点画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就首先要对这一知识点有着清晰的印象,多多少少要有大概的认识。先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分类,对应到准确的时间点,这样才可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如,关于“九一八”事变这一知识点,想要有效地构建一个思维导图,首先要拿出一张大大的空白纸张,且准备好颜色不同的几种笔,可以标注出不同侧重点的内容。在纸张最中央的地方写出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核心的词汇和知识,比如“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对我们国家带来的影响等等”。然后向四周画出枝干一样的东西,分为不同的分支,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在枝干上写出来,再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皇姑屯事件、中东路事件以及国共对峙”这些方面。进而加深学生们对于这一事件的认识和深刻理解。
(三) 选择合适历史资料,拓宽学生历史视野
教学对教学资料进行优化整合,从观点、结论和评价等综合原因入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在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中,可以发现针对“冷战”的阐述,不同版本教才就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但真正的历史事实到底是怎样定义的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版本中关于“冷战”的论述都林列出来,如:岳麓版“美苏两国间除直接开火即‘热战之外所采取的一切敌对行为”;人教版“二战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省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行为”;人民版“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以及东西方各国之间除诉诸战争外所进行的对峙和对抗”
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为学生引入吴于厪、齐世荣所编写的《世界史——当代卷》中关于“冷战”的论述。通过对比与史料分析发现,二战后美国成了新的世界霸主,但苏联在战后为了谋求自身势力发展,建立专门的安全基地,因此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利益冲突。从而总结出:冷战并不是仅由美国一方挑起的,苏联的主动扩张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从当时各位学者的分析中发现美国和苏联两位领导人的心理变化,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夸大对方国家对于自己本国的威胁,随之而来的各种怀疑、猜想和严重的不安全感,无疑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引发战争。
而对于“冷战”的起源,则随着以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世界大战的结束和相关档案的解密,人们对历史事实给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因为美国成为了世界新的霸主,而苏联为了保证自己的实力范围,双方之间产生严重利益冲突。而美国与苏联间以“冷战”形式对抗也属于当时特定的时代产物。这也为历史研究者和教育者给出指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本身就具有极其复杂的时代背景,再加上时空性的限制与阶跃,要想真正了解“冷战”的起源,就需要回到当时特定的时代,再从具体的事件、时间、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和视角出发,全面性、综合性分析导致东西两大强国间走向冷战的最终原因。
四、 结语
总之,时间的跨越性以及档案资料解密目的的区别、史学家个人立场等多种原因,导致历史事件在发生原因、实际经过以及最终影响等因素上出现时间或空间维度上的各种差异。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史学阅读时应秉持着研究的态度,对于课堂教学材料的选择应有目的地进行甄选,在教学过程中对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材料和观点要有选择性地向学生引入,全面发挥史学阅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开林.基于史学阅读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建构——以新人教版必修2“戰时共产主义政策”微课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6-37.
[2]邓义文.史学阅读优化核心目标的思考与实践——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3):46-48.
[3]周道贵.基于史学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有效阅读——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J].江苏教育,2016(23):53-54.
作者简介:
王晓萍,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