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形成分析

2019-12-04 04:06黄倩艳
考试周刊 2019年79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留守儿童

摘 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经验与生活告诉我们,他们的性格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因各种因素影响,造成了他们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性格形成;成因分析

現如今,精准扶贫如火如荼,为了真脱贫,千千万万个家庭顶梁柱外出求职,增加收入,也促使外出务工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数量也逐年增加。从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可以证明,当时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全国儿童的21.88%,分布在包括发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

一、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双亲或者单亲因生活所迫无法陪伴孩子,他们的孩子只能由隔代祖辈、亲朋,甚至兄长、姐姐监护或抚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怀,无论从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没有正确引导,长期积累养成的或多或少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农村不发达地区,个案尤为突出,针对现实情况,我们课题组对我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调查问卷进行归类,表现最突出的有三大类型:

(一) 孤僻自我、独断专行

在生活中,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自卑无自信,不善言辞,封闭自我,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二) 待事冷漠,缺乏热情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事不感兴趣,对任何事情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上进心,对别人的良言劝语无动于衷,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三) 性格怪异,违纪违规

大多数留守儿童敌对心理特别明显,容易发怒,行为偏激,为寻找心理平衡,往往会故意破环、骂人、打架、欺负弱小,严重者还会偷盗、抢劫等。他们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差,不讲卫生,不遵守规则,不守纪律;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主动求教、字迹潦草,作业不完成甚至留空不交等。

留守儿童具有以上突出的问题给父母带来忧虑,给学校教育带来辣手,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他们的教育与转变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从地方到中央,均行动起来,携手心连心辅助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了“传递爱心 助力脱贫”等关爱活动,极力资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帮助留守儿童完成心愿,特别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从此可以看出,关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势在必行。

二、 影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

针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经验与生活告诉我们,他们的性格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因各种因素影响,造成了他们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熔炉——社会因素影响

1. 祖辈都生活在贫困地区,读书、见世面少,潜意识里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家庭的收入能够维持支出,没有长远打算,没有远大抱负,祖祖辈辈重商轻教,教育意识淡薄,对教育持有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再加上“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认为教育投入大,时间长,又不能预测并保证效应。大家看到返乡打工者花钱自如、经商者一掷千金,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行为就是:学习不思上进,不按时上学,逃学、成绩的好坏对将来的生活影响不大,只要混完小学、初中,就已经做外出打工或经商的打算,延续父母的生活足迹,用最简单的劳动手段,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过上能吃饱、能穿暖的最基本状况的生活。

2. 留守儿童被视为社会弱势群体,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路途遥远,与外界接触机会少,通讯、交通不发达,他们被关注率底。因此留守儿童要么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要么家庭关系不好,他们很容易会成为轻视,甚至歧视的对象。参与班级、学校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精神上备受煎熬,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产生极端行为。

(二) 大港湾——家庭因素影响

1.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感受不到亲人温暖的爱,没有正确的引导是促使坏习惯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孔子曰:“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家庭环境是直接影响儿童的习惯,父母和睦积极向上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耳濡目染,正应了那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就在这个关键时期,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管与引导的作用,只能由监护人或抚养人提供吃饱、穿暖,能背着书包去学校的基本要求,这一缺失引起了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连锁反应。

2. 监护人本身或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不高,忙于自己的事务,对孩子的学习及行为习惯缺乏教育的意识,在功利意识驱使下使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更加恶化。孩子读书的内部驱动力本来就不强,再没有外部监管,上学就是混时间,完任务,更有甚者,是为了找玩耍的地方,为了能吃到免费的营养餐而去学校。或文化素质较低,不良的思想或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童,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有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过于自由,致使留守儿童自由散漫、缺乏责任心;有的监护人缺乏与留守儿童情感交流与沟通,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留守儿童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产生畏惧、怨恨甚至反抗心理,行为极端偏激。

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留守儿童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不仅来自父母的引导,也来自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但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不管是父母还是监护人在教育方式上均存在一定的误区。贫困地区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低,惯用祖辈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不沟通,不交心,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是以金钱和物质来满足孩子。调查研究发现,85%的外出家长因长期在外,与小孩的联系方式单一,再加上以为爷爷奶奶能够管住小孩,所以一年都不打个电话问候或者就是春节才与小孩见面几天,没有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交流存在代沟,往往采用通过金钱、物质上满足儿童的需要来对其进行补偿的错误教育方式,这也促使孩子没有理财观念的习惯,也不会珍惜,体会不到来之不易的金钱。

祖辈对儿童教育方式主要是打骂和溺爱。在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因年纪大,农活多,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就可以,一旦孩子们淘气、做错事、不听话,就会提高声音吼叫,不管孩子的感受,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打骂会适得其反。还有大部分爷爷奶奶过度溺爱、骄纵儿童,导致孩子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自我约束力,养成刁蛮任性的恶习。

“单亲”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拘谨。90%留守儿童的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期望值太高,为了让孩子的生活超过他们,都希望子女能够勤奋读书,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因此对子女学习成绩过于紧张,当子女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或稍有过错时便指责、批评他们,限制孩子们玩乐的自由,而没有找出孩子的错误点加以引导,结果由于不能达到父母的目标,又不敢面对面与父母冲突,所以把不满情绪压制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就养成了逆反性格。

亲属作为监护人,对于不是自己的孩子,通常是不敢说、不说重、没管严,采取自由放松政策,只停留在过得去,老师不告状即可。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养成了不会谦让、不会关心、胆小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严重的问题。

(三) 大智城——学校因素影响

学校是学生增加能量,增长知识的地方,因学校目前没有办法达到优质均衡,无论从软件、硬件离国标有一定的距离,又因班级人数较多,学生照顾的面不是很广,特别是留守儿童不能一一帮扶到位,这是学校面临的教育困境,主要体现在:

1. 学校软、硬件条件薄弱。虽然我县在2018年年底通过了学校基本均衡国家验收,但贫困地区的教学点依然面临着硬件软件和教师配备紧缺,从而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由政府投入重资打造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越來越多,但硬件仍不足,缺乏正规的操场和一些生活、学习配套设施;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较薄弱,专业教师配备率还需要加大力度,而且年龄比较高,知识更新慢,吃老本的行为严重存在,无法给孩子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

2. 目前全县的各个学校都存在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无论在地理位置,学校环境都与县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吸引不到高素质或年轻教师,很多农村小学老师兼任多科目教学,专业不对口,备课时间受限,挖掘不深,抓不准重难点,特别是兼任心理课的教师。即使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期考、毕业考及各种竞赛的利益驱动下,教育教学基本围绕教学成绩展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很容易被忽视或淡化。特别是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特殊的弱势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一对一帮扶的行为习惯培养,依然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这些特殊群体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他们将有可能成为问题儿童,出现辍学、迷恋上网、不归宿、早恋、打架、赌博等现象,严重者有盗窃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 学校对问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法单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留守儿童的身心需求、知识水平不相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当下学校教育最头痛的问题。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倒挂、脱节、不必要的重复和滞后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调查中了解到,留守儿童只停留表面上的道德,对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实际性。有学生反映:“老师讲的很崇高、很动人,但与我的生活不相符。”德育教育不贴近生活实际,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使留守儿童迷茫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

三、 总结

总之,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矫正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齐力协力,落实专业教师针对留守儿童的缺失点一一对症下药,尽量控制不良行为的延续与蔓延,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为这一弱势群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央视网.

[2]石东.浅谈民族贫困地区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教育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7(15):117.

[3]何芬.浅谈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导刊,2017(12):70.

作者简介:

黄倩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留守儿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