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讲理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数学知识之间的理讲解给他们,完成“说理”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是一种给予理解的有效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实现深度学习为教学目的,开展“说理”教学,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同时还要完成“说理”教学,使其通过“说理”更好、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数学思维,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目的,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中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常常忽略学生的体验感;课堂教学方法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忽略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习题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将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进而忽略了教给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新知识讲解时大多采用“问答”模式,忽略了小组合作与探索交流带给学生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批评与指责学生,忽略了其优点,忘记了表扬和鼓励。学生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因为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学习兴趣度不高,课堂参与度低,积极性差,甚至出现厌倦数学科目现象。
二、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说理”能力研究策略
鉴于以上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或者方法,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率。“说理”教学方法是目前较为流行教学法之一,既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又能夠使其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说理”能力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一)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说理”兴趣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体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常常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既能够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数学思维,但有时过于在于形式导致本末倒置。“说理”课堂是现在较为流行的教学手段,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此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过分注重“说理”,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说理”为了什么,更不知道“说理”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有什么意义,进而导致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说理”法完成教学时,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提高“说理”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数乘整数”一节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然后通过“说理”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他们“说理”兴趣。一上课,教师道:“同学们,假如你和两个小伙伴商量三人周末打算去放风筝,你们现在会做什么呢?”学生道:“买风筝,因为我们三个都没有风筝。”教师继续道:“假如一个风筝3.5元,请问你们需要准备多少钱呢?你能列出算式吗?”一学生道:“3.5×3。”教师道:“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一下,这位同学列出的算式正确吗?和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乘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学生道:“这个算式中有小数!”教师道:“那大家会计算吗?”学生不语,教师继续道:“如果是35×3,大家会计算吗?”学生很快计算出来说道:“105!”教师道:“同学们,其实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算法相同,如果你们不会计算小数,可以先将3.5元换成35角进行计算,然后将角再换成元。”学生点头赞同,说道:“105角等于10.5元,因此3.5×3=10.5!”教师道:“非常正确!”教师随即再将没有元、角、分单位的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教给学生,使其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新旧知识结合,激活学生“说理”依据
孔子曾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旧知识重要性,旧知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提高其思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新知识时要合理利用旧知识,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其对新知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在学习中采用新旧知识结合手段,能够学会用旧知识作为“说理”依据,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效率,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一节时,通过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激活其“说理”依据,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一上课,教师道:“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教师道:“平行四边形也是四边形,同学们能够求出它的面积吗?”学生摇头,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底边和高都相等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说道:“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是怎样得出面积公式的?”学生道:“通过数方格面积!”教师道:“大家能够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吗?”学生立即根据屏幕中方格数了起来,教师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吗?”一学生道:“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其中突出来的一角裁掉,补到另外一边,这样就成了和另外一个长方形一模一样了,面积也相等。”教师随即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 创设和谐环境,提供学生“说理”自由
课堂是学生学习重要场所之一,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致。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环境等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创设和谐环境,使其全身心放松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轻松、愉快、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优势自由发挥和表达观点,还能够发散思维,展开丰富想象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节时,通过创设和谐环境,提供学生“说理”自由,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一上课,教师拿出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问道:“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形状吗?”学生摇头,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些他们学习过的图形说道:“那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一一回答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教师拿着一正方体说道:“非常正确,这个图形与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学生道:“刚才图形在纸上都能画出来,这个不能!”教师道:“对,这是立体图形,刚才我们见到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接下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并说出它有哪些特征。”一学生道:“它有六个面!”另外一学生说:“它有8个顶点。”教师道:“那有几个棱呢?”学生不语,教师随即展开引出“棱”“顶点”“面”的概念。
(四) 开展辩论比赛,锻炼学生“说理”思维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开放或者探究性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说理”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辩论会,使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或者定理等加深印象,进而在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其“说理”思维。小学生在数学辩论课堂中通过相互质疑、反驳和辩解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更好地活跃智力。
例如,教師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节时,通过开展辩论比赛,锻炼学生“说理”思维。课上,教师在教给学生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后,提出问题“1是不是分数呢?”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学生道:“1肯定是整数,不是分数,因为在分数通常是使用几分之几表示出来。”另一学生不赞同他的说法,反驳道:“1也可以说成一分之一,当然可以算作分数。”一学生继续道:“分数是指将单位1平均分为若干份,如果是一分之一就不存在所谓的平分了,所以1可能是分数。”另外一学生道:“将单位1平均分成1、2、3份,都是一样的,只是份数不同罢了。”在学生经过几轮辩论后,教师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使其对“1是不是分数”进行解答。
(五) 给予中肯评价,提升学生“说理”水平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敏感期,对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态度十分关注,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多加表扬和鼓励,给予中肯评价,使其建立学习自信,进而敢于在课堂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进而提升“说理”水平,避免语言或者态度上对其造成心理阴影。
例如,教师在讲授“因数和倍数”一节时,通过给予学生鼓励,提高其学习自信和“说理”水平,进而使他们在课堂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一上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6÷6、12÷6、18÷6、24÷6、30÷6、36÷6……”算术题,说道:“同学们快速计算这几道除法题目,看谁做到又快又对!”学生立即计算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人举起手来说自己已经计算好了,教师道:“非常棒,稍微等其他同学一下。”正说着,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计算完毕,教师说道:“同学们计算得好快啊!”学生露出自信的微笑,教师再带领大家一起说出正确答案后说道:“像刚才我们所做计算的除法中没有小数出现,我们就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谁来尝试举例说一说。”学生纷纷举手尝试。
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说理”能力,需要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新旧知识、创设和谐环境、开展辩论比赛、给予中肯评价等丰富多彩课堂活动,提高他们“说理”兴趣,提升“说理”水平,锻炼“说理”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秀娟.开放性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2]徐曦霞.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9.
[3]李新俊.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2018.
作者简介:
李瑞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二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