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发展中“失真与异化”问题的研究述评

2019-12-04 04:07韩衍金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失真传统武术

摘要:异化和失真是当前武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术的健康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两者的基本概念、原因及解决策略等进行了辨析。研究认为: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都表示武术发生了变化,但两者存在着区别,表现在武术异化产生客体并抑制主体,强调变化的过程,而武术失真是自身变化并未产生客体,强调的是变化的结果;武术失真因素复杂多样,武术异化侧重外因;在对策方面,异化注重外界环境因素,失真更强调自身因素。对此,提出武术发展要避免失真、警惕异化、追求本真,推动武术的积极改革。

关键词:传统武术;失真;异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6-0066-05

Abstract:Alienation and distortion are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on martial arts distortion and martial arts alienation, and the basic concepts,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the two are analyzed.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martial arts distortion and martial arts alienation all indicate changes in martial art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martial arts alienation to produce objects and suppress the subject, emphasizing the process of change, while martial arts distortion is its own change without generating objects, emphasizing The result of change; martial arts distortion factor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martial arts alienation focuses on external factors; in terms of countermeasures, alienation pays attention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istortion emphasizes its own factors. In this regar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should avoid distortion, vigilance, and the pursuit of authenticity, and promote the positive reform of martial arts.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Distortion; Alienation;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武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中国武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失真与异化是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术的健康发展,已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关于武术失真和异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促进着武术发展研究不断深入进行。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问题是同属武术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两者概念相近,由于国内研究内容繁杂和角度不一,极易造成武术失真和异化的概念混淆,逻辑的混乱,增加武术问题研究的难度。那么什么是武术失真和异化,其两者有何区别,在武术发展中如何避免其发生,是武术发展需要警惕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问题、原因及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的梳理,厘清其问题的来龙去脉,明确武术发展方向,为今后正确分析武术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启发与借鉴。

1 武术失真研究

以“武术”“失真”为主题词,检索了1990—2018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将与武术失真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根据论文检索情况,本文总结了武术失真研究的三个方面,即武术失真的表现、武术失真的原因和武术失真的对策。

1.1 武术失真的现象

首先,关于失真的认识。“失真”在《当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跟原来的有出入”;《现代汉语大词典》为“失去本意或本来面目”。武术失真是武术发展过程中,当前的武术与原来的武术有出入,其本意和面目发生的改变,或失去了本意。具体地失去了什么,是武术失真的具体内容;失去的多少,失去的程度如何,是武术失真度。

其次,关于武术失真现象的研究,从已搜集的文献来看,武术失真多见于武术问题的研究之中,对专门研究武术失真文献并不多见,现搜集的论文中有杨照萌[1]关于八极拳研究的“失真”。在武术问题的研究中,有关于武术失真现象的论述,如上世纪90年代初程志伟[2]在《武魂》杂志上,就八极拳“重心、功法功理”问题的失真做了研究;2008年武冬[3]在《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一文就传统武术面临的困境,提出“传统失真”问题,并于2016年发表的《“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研究》[4]文章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武术失真现象表现在“武术套路竞赛中技法缺失和劲法的失真”;吉灿忠等[5]在对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研究中,提出“武术‘文化空间的文化失真”。最后,在影视武术中也有对武术失真现象的研究,其失真现象表现在武术功能夸大化、动作虚幻神秘化,如孟涛,赵丽娜[6]研究影视武术“神秘与玄虚的境地”的走向。

综上,从已有研究的成果看,武术失真主要存在于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中,如失真现象有单纯的动作失真、技法功法失真和文化失真。武术失真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现内容呈现出来。这种失真在武术套路上表现为“单练套路体操化、舞蹈化、花样化;对练套路戏曲化、小品化、影视武打化;劲力表现表面化、声势化、虚假化”[4]。

1.2 武术失真的原因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武术失真的原因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武术本身发展因素,另一类武术外在环境的因素。由于武术自身因素导致武术失真,相关研究者从武术动作因素、训练形式、传承方式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武术“身体技术动作的多元发展”[8],“真实的格斗”变成“徒有形式的模仿”[4]等因素导致了武术失真。另外,武术传承信息因素也是影响武术失真的原因,如传统武术传承方式以“口头形式”导致的“以讹传讹”,使部分武术失真[1]。

武术外在环境因素是武术失真的间接原因。研究者从武术生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有“过度的商业开发”[8]破坏了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孕育了中国武术,武术也正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中才得到成长,有研究[7]指出,正是由于中国武术丢弃和忽视了传统,导致中国武术从“主流文化”滑向“边缘文化”。影响武术生存环境,导致武术失真的因素还有外来文化影响,中国武术在近现代走上了体育化道路,蔡月飞[9]指出,中国武术的“西化”解肢了我们的传统武术,改变了中国武术最原本、最真实的形态和面貌。竞技武术发展追求运动技术的“高、难、美、新”,偏离民族传统武术的精神实质。吉灿忠等人[5]分析武术失真的文化环境因素有“武术文化空间初始原貌的破坏,复原和异地移植过程中出现问题,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的‘移植变味”。

武术健康的成长的环境,不仅需要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养料和水分”,更需要有人为环境的“呵护与关爱”。然而由于科技发展、人们贪婪无知,不断索取满足各种需要,武术成长的人文环境变的不是关爱而是不断的伤害。如黄懿[10]指出“赛事作假、武馆缺乏规范性、武术影视中夸张的表现形式以及不法组织、个人借武术行骗”行為,导致武术部分失真。现代网站、论坛、博客、视频的“虚、假”武术信息影响武术健康发展[11]。也有学者[12]站在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角度宏观上对文化失真研究,指出文化失真因素有“文化信息的社会筛选”“社会媒介对媒介传承与流通量的控制”以及“社会大众的认知偏见”。

综上分析,武术失真主要有武术的内外环境两大原因,自身原因有动作、训练和传承三个方面因素,外部环境有生存环境破坏、西方文化影响的自然环境和虚假信息、缺少管理人文环境两类。

1.3 武术失真的策略

针对武术失真原因,研究学者也提出相应减少失真的办法,如“讲求体用统一,保持武术整体性”[4],“保护其生长发育的土壤”[8],“追本溯源、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1],“真实的反应中华武术原汁原味的本来面貌”[6],“传统武术的回归”[9]等等。2017年8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针对武术的“乱、假”失真问题,进行规范武术赛事活动,整治武术乱象,来促进武术持续健康发展。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武术失真的策略多种多样,完善武术自身发展、让武术回归传统以及保护武术的生态环境,这是研究者呼吁防止武术失真的措施。

2 武术异化研究

对武术失真的研究整理的同时,会涉及到武术另外一个相近的术语,即武术异化。近年来,对武术异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13]。对武术异化的研究最早见于戴国斌(2004)[14]在《体育与科学》发表的《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随后王岗(2007),刘祖辉(2014),张震(2015),潜沉香(2017)等都对中国武术异化进行了研究[15-18]。

2.1 武术异化的概念

对“异化”研究,多数研究者文中的“异化”来源于马克思在1844年的《哲学手稿》中“批判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的概念。“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发展成为对现实社会异化的批判[19]。王若水先生1963年把异化解释为:“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种客体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19]这一概念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也是众多学者引用较多的概念。

武术异化概念,有研究者定义为:“武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消退了其原本的民族特质,偏离了传统文化土壤,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发生了异化现象”[16];也有指出“武术异化是武术对象化并与武术处于对抗的状态,是武术对象化的丧失和被奴役”[14]。对此有研究者持反对观点,认为“武术根本不会异化,异化只会发生在‘主体身上。”[17]还有研究者认为“武术‘异化与劳动异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混淆二者概念将会掩盖竞技武术自身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目前,对武术异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说法。

2.2 武术异化的原因及措施

对武术异化内容的研究,武术自身的异化包括“武术的内容、审美评价、选材、传承方式、价值体系”[18]等。从研究者提出“武术根本不会异化,只有习练武术的人才会产生异化”的观点[17],并说明人的异化从战国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对武术异化的研究从类型传承结构异化为“师生关系”[16],以及武术现代化发展中技术、传播和产业的异化[21],“反客为主”和“价值偷换”[14]。从以上可以看到武术异化内容繁多,主要反映在武术的技术、传承方式以及价值等方面。

对武术异化的原因,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认为武术“教育的文化性丧失” [22]导致武术传承和武术本身的异化,也有人认为“标准化”[23]给武术带来了异化,另外还有“科学技术”,“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24],“经济和功利目的”[25],“文化生态”[33]等原因。

为此,为保证武术的健康成长,保障生存的权力和自由,采用的措施也是多样多种的,武术的异化其措施主要在传承传统,重视文化保护方面。如研究者指出 “彰显文化性特征”[26],“重视礼德”[27],“身体的修行”[28],“回归传统”[29],设计比赛模式[24],“杜绝无诚信的文化臆造和过度的商业开发”[25]等措施。

3 武术失真、异化的辨析与思考

3.1 武术失真、异化的辨析

從武术异化和武术失真概念来看,两者共同的特点是武术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原来相比是有区别的,都是武术本身发展对比的一种结果。同时,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从过程来看,异化主要为“主体产生自己的对立面(或持抗状态),并束缚主体、压制主体”;失真是指事物对比后“有出入”“不符”“失去”的一种结果。第一,两者区别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的不同。异化会产生客体,失真是自身的一种变化。第二,结果、效果的不同。异化的结果是束缚压制主体或对抗,失真只是失去或不符,没有作用效果。第三,两者的强调内容不同。异化强调事物的一个变化过程,失真更强调事物变化后的结果状态。根据持反对观点来说,异化的主体是人,失真的主体可以是事物,是变化对比的一种结果,这一结果要么失真,要么不失真,部分的失真也是失真,只不过失真的程度不同。

从原因分析上,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导致,不同的是武术失真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原因具体详尽,既有自身的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因素,而武术的异化主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外在环境影响较大,如教育、技术、文化、经济等,自身因素影响相对较少。在解决对策上,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都侧重于保护文化环境,回归传统,不同的是防止武术失真还应不断完善武术自身。

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作为武术发展的两个问题,在进行概念、原因和对策方面的对比后,可以发现,武术失真更强调其武术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保持其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注意外界环境影响干预,其发展过程中有一条隐藏的主线或是本质的内容是不能改变的,就是保持其真实的核心。而武术异化更强调其外界环境对武术自身的影响,使之改变,变成另外一个“非武术”,并对武术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预防异化或是解决策略中更强调传统保护,保持其自身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防止发生变化。

3.2 武术发展需要避免失真,追求本真

当下的中国武术,特别是竞技武术,追求“高、难、美、新”的技术体系已纳入西方体育竞赛体系中,采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判,传承方式由“师徒传授式”被西方“班级授课制”模式所代替。这种“唯西方化”的发展思想和理念,使得中国武术远离中国武术的本真[31]。失真后的武术,导致作为身体文化的传统武术在民族文化中地位的丧失与颓废[32]。武术的失真需要避免,武术的失真问题需要解决。失真后武术的发展,需要回归本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武术也需要“真实的武术”。武术失真是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却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第一章第4条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30]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武术,目前已有不少拳种已成功申请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等。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中,必须把握传统武术的文化精髓与内涵,不失其真实。在传承中既应保持自身特点,遵循其发展规律,又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要求,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成为人民生活需求的必需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人民的娱乐观赏服务。

3.3 武术发展需要警惕异化,积极改革

从武术异化的概念以及原因来说,武术的生存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异化”,这是环境造成的。如果说武术的异化仅能通过注重传承文化,保护传统或是回归传统来实现的话,那么现在的武术也就不会发生异化了。之所以武术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异化”,就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环境,武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武术随之发生改变,出现的结果就两个,要么武术“变形”(异化),要么“灭绝”。保持固定的形式和原有的生存状态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固步自封,得不到发展和进步的。面对西方文化,或东方的项目“跆拳道”“瑜伽”,我们的武术在这个社会立足之地被侵占,异化的现象已表明武术的发展已落后于这个开放、包容、自由发展的社会。武术按原来的发展模式在这个社会行不通,武术的发展需要改革。

武术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竞技武术的产生,武术舞台剧,武术艺术化、体操化的改变正是这一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结果,也是武术适应社会发展做出的积极尝试与突破。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来武术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变化和调整。也许这一改变对传统武术来说是“异物”,也许在社会发展中,只能短暂的存在一段时间,但这都是武术积极的改造和变化的结果,是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4 结 语

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是相互区别的,两者不能混淆。武术失真相对于武术自身的发展发生前后有区别的变化,其现象多表现在动作、技法、功能等外部特征方面,有内外环境两方面的原因,遵循规律,保持本真是武术发展的根本要求。武术异化是武术主体产生客体制约其发展的现象,其原因是受外界环境干预和影响,传承主体,重视文化保护是预防异化的重要措施。

武术失真和武术异化两者都是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武术发展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武术失真现象的发生要求武术必须传承其文化精髓和实质,保证武术的本真状态不变;而武术异化问题的出现,要求武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变迁,与时俱进,警惕“异体”的发生,让武术成为形式和内容的可多样变化,其实质不变的武术。

参考文献:

[1]杨照萌.论八极拳研究中的“失真”现象[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39-41.

[2]程志伟.危哉!八极[J].武魂,1991(2):34-35.

[3]武冬.传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051-1054.

[4]武冬.“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4):101-108.

[5]吉灿忠,邱丕相,闻一鸣.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委顿与雄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50-54.

[6]孟涛,赵丽娜.功夫片对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影响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99-202.

[7]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4):26-29.

[8]燕艺宾,马晟,蔡纲. 陈氏太极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考察[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6):41-45.

[9]蔡月飞.论传统武术的回归与当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40-46.

[10]黄懿.武术信誉危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25-127.

[11]杨毅华,田爱华.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5):103-106;124.

[12]付明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真的现状、根源及出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1):213-216.

[13]张长思.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5):85-88.

[14]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1):8-10;14.

[15]王岗,高成强,彭鹏.论竞技武术的强化、异化与软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35-41.

[16]刘祖辉.武术异化体系研究—“文化自觉”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2):39-44;66.

[17]张震,张长念.传统社会中武术的异化及其现代性复归[J].体育科学,2015,35(5):88-95.

[18]潜沉香,刘建军.中国武术异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76-79;85.

[19]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学术界,2000(3):45-49.

[20]张长思,张长念,王占坤.冲突与规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32-37;58.

[21]秦勇.试论现代武术的科学化发展与异化现象[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2):63-66.

[22]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3):83-87.

[23]刘文武.论武术的“技击弱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1):139-144.

[24]李忠京.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对抗模式的异化与回归[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65-68.

[25]王晓东,郭春阳.从分化到异化:对武术门派产生和发展的理性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501-504.

[26]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3):83-87.

[27]蔡峰,张建华,张健.儒家礼文化视域下的传统武术道德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5):56-61.

[28]金玉柱,王岗,张再林.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基于身体哲学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4):127-132;145.

[29]李凤芝,朱云,刘玉,等.对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中归化与异化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0):56-61.

[30]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1]王鸣骏.文化学视野下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5):44-47.

[32]王岗,田桂菊.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7(5):53-57;64.

[33]马文友.地域武术文化生态及其建设研究—基于福建省的个案调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學报,2018,36(6):24-30.

收稿日期:2018-12-30;修回日期:2019-03-16

作者简介:韩衍金(1984-),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武术与民族民间体育。

作者单位: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北京体育大学 武术学院,北京 100084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失真传统武术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