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这种习惯大部分在幼年时期养成。所以在幼儿阶段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音乐学科属于艺术性学科,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切实提高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使幼儿在栩栩如生的音乐情境之下接受情感教育熏陶。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增强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也是教育界探索的重点话题。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幼儿园音乐教学对于幼儿行为习惯产生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 引言
音乐是幼儿生活与学习、身心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难以忽略的重要作用,兴趣属于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有助于调动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属于一种内驱力。习惯属于一种行为与方式,良好的音乐习惯有助于幼儿轻松愉悦地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切实形成丰富的情感价值观念,通过体验美与感受美、表达美与创造美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幼儿不断地进行保持和再次激发,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行为习惯与认知水平。
二、 音乐教学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
音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属于思维源泉,如果缺乏音乐教育则难以满足幼儿的智力多元化发展需求,在幼儿阶段开始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音乐智能,有助于锻炼幼儿的音乐兴趣,为幼儿的终身艺术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幼儿通过音乐学习,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感受快乐情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为日后的健康生活铺下道路。相关研究表明,快乐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助推器,如果幼儿生活在没有音乐没有快乐的环境中,长大之后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快乐的音乐练习,有助于幼儿增强事物思考以及判断能力。人小鬼大的幼儿并不是艺术作品中才有的,通过音乐智能培养,进一步促使幼儿的全身协调能力有效发展,可以切实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例如从小学习乐器的人头脑反应较快,并且具有较高的悟性,在学习乐器时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注意力分配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应当充分重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三、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年龄特征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听觉能力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听觉能力培养,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能歌会唱能力。通过幼儿阶段的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培养使幼儿对于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通过了解初步的音乐概念便能够结合歌曲类型进行归类总结,能够应用简单的词汇说明性质。由此可以看出,通过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认知,进一步拓宽幼儿的音域,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歌唱旋律与节奏也会多元化发展。
四、 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一) 缺乏音乐教育重视
对于大部分幼儿教师从数量上分析,虽然能够满足大致的幼儿教育需求,但是能够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教师仍然是屈指可数。由于近几年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发达城市幼儿进入条件好且高质量的幼儿园极为困难,在小城市幼儿园只能够满足看管幼儿的要求,所以存在各式各样的教育困难,更无法谈得上幼儿音乐智能教育。由于缺乏專业教育机构以及专家型领导人员,并未正确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难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完善的教育计划,并且此种教育研究机构可谓是比比皆是。但是却很少设有幼儿教育机构,由于大部分地方并没有有效的组织能力,也无法积极有效地探索当地的幼儿教育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地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并且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人云亦云情况。所以发展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艺术教育缺乏艺术性,过于重视知识与技巧传授,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滞后音乐教学特点,难以有效突出,教学环节并未紧密衔接,难以凸显幼儿的音乐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二) 家长教师培养存在误区
大部分教师与家长盲目地认为幼儿没有音乐细胞便不能学习音乐,但是音乐自身重视情感,却不重视形体。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便是应用于人们的情感之中,学习音乐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所以只要幼儿喜欢音乐,父母便应当鼓励幼儿学习音乐,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及精神食粮。所以在幼儿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与父母必须进行有效沟通,正确认识到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目的,切记不要盲目跟风。通过音乐教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幼儿行为习惯,才能够使幼儿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学习热情。
五、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策略
《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当尊重幼儿的体验以及感受,能够使幼儿在感受与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表现与创造,切实提高综合素养。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呵护并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特点,引导幼儿积极踊跃地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才能够获取更加丰富且深刻的音乐审美体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制订科学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能够自主哼唱或者模仿趣味的声调以及动作表情,学唱短小歌曲,应用动作与声音、各类姿态模拟自然界中的具体事物或者是生活情境。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确保音乐活动内容贴合自然与生活,通过开展趣味多元的音乐活动,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感受倾听,例如听听小鸟的声音或者是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也可以听下雨的声音,使幼儿感受到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应当经常跳跳唱唱,参与律动与歌唱、舞蹈与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组织幼儿参与丰富多元的音乐活动,并且有效应用走廊与阳台等各项区域为幼儿创设表演小舞台,提供多元类型的音乐作品以及丰富的乐器和服饰,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跳跳唱唱快乐成长。《指南》中要求幼儿能够应用基本的节奏与声调进行歌唱,应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切实做到不跑调不赶拍,能够结合音乐作品进行身体律动、即兴表演或者进行歌曲编词,也可以应用声势打出基本的节奏或者节拍。所以可以应用简单的律动动作表现自然情境或是情绪,能够使幼儿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够有自己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也能够予以独立展示,或者是与同伴进行互相配合交流。对于此类情况,教师便应当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结合音乐作品表达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以及课堂参与热情。
(二) 重视音乐教育手段多元化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讲解法、模仿法、示范法与游戏法等等。教师应当结合音乐作品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方式,例如在小班韵律活动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表演,通过设计与海洋动物共同玩耍这一场景,带领幼儿参观海洋馆,并以此为主线,通过以大带小的形式,使幼儿模仿海洋动物的具体表演,鼓励幼儿跟随着大班的幼儿共同跟随音乐学习海豚跳或者是小丑鱼游、螃蟹走等各类细微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模仿和学习,能够增强肢体协调能力,体现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在大班的韵律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模仿,通过模仿领袖人物以及创造性动作体现出不同的心态,例如参与“酸酸葡萄”这一活动便可以模仿狐狸的心理状态进行游戏,由于此类角色扮演活动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点。即便开展音乐活动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在演唱《小雨点》这一音乐活动时,教师便可以有效应用示范作用,并且引导幼儿进行听音乐、欣赏音乐、观看图片等各类方式逐步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应用游戏使幼儿深刻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以及歌曲旋律,有效掌握歌曲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创编,逐步增强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使幼儿养成实践探究习惯以及创新习惯。
(三) 确保音乐教育全面、客观
教师切记不要选用简单的“对”“不对”,或者是“像”“不像”等评语来评定幼儿。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期望,使幼儿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学习与挑战,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感受,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水平,逐步升华审美体验,音乐歌唱才会更具张力与个性。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培养幼儿的音乐活动兴趣,有助于幼儿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逐步增强幼儿的思维认知,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凸显音乐教育的优势与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科学完善的思维认知,切实提高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确保音乐教育的全面客观以及具有趣味性,才能够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特点,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切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幼儿能够感受美并体验、创造美并表达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积极踊跃地与其他同伴或者是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红漫,邓丽霞.顺应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园合作关系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7(3).
[2]張星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课程研究,2018(9).
[3]杨晓芹.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2).
作者简介:
赵晶晶,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