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士官战创伤急救能力建设探讨

2019-12-04 13:53李俊勇张林祺谭立国蒋凤平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李俊勇,张林祺,谭立国,蒋凤平,刘 洁,赵 鹏

战伤是由作战时敌人武器直接或间接所致的损伤以及战争环境所造成的某些损伤。战创伤包括战伤及非战争武器与环境造成的损伤[1]。研究表明,在战创伤导致伤员死亡的病例中有相当比例伤情,如给予及时的急救措施,就可以减少伤亡。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武器和高能高爆武器的广泛应用,战争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战伤救治理念、伤情、救治技术、救治人员构成也随之改变。按照我军新的编制体制、救治力量编成以及救治技术划分,调整后不同层次的卫生士官将成为战创伤急救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卫生士官战创伤急救能力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 目前战创伤急救现状

1.1现代战创伤特点 在战场上随着高爆武器、温压武器、钻地类武器以及微波、次声武器等的使用,战伤表现如下特点:①爆炸伤增多,主要特点是局部损伤重,躯干毁损多,致残率高[2];②冲击伤增多,高原、水下、平原冲击伤、复合伤发生率高,伤情重;③复合伤增多,烧伤—冲击复合伤、弹伤—冲击复合伤、弹伤—烧伤复合伤等伤情显著增加;④精神心理创伤增多,因战争的突发性和残酷性加强,战争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⑤战争早期死亡率明显增加,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早期死亡率高达87%,80%的战伤死亡发生在伤后30分钟。

1.2战创伤急救新理念 近年来战创伤救治理念不断更新,表现在:①强调技术与装备前伸配置,美军提倡在止血、止痛和伤口处理的基础上,将呼吸道管理技术和静脉输液技术前伸到急救处理的第一线。这种理念在美军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战伤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强调阶梯救治模式,突出灵活掌握救治环节,必要时要越级后送;③强调快速后送和后送途中的优质治疗;④强调时效救治,突出战伤牵引救治时机。

1.3外军战创伤救治程序 美军在传统救治阶梯基础上,强调加强早期救治和战伤救治时效性,提出“4R”原则,即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机、正确的管理、好的效果。英军救治阶梯为在现场开展自救互救、在战术区开展损害控制和高级生命支持、在战术区后方进行外科手术、在野战医院进行专科手术四级救治方式,强调越级后送。法军救治阶梯模式与英军相似,但更强调部署更多的野战医院和机动卫生力量,缩短后送时间。俄军目前应用五级救治方案,分别为现场自救互救、卫生员急救和基本生命支持、医生初步处理、旅卫生连救治、后方医院专科治疗。

2 我军目前战创伤急救训练存在的问题

2.1战伤救治规则亟待更新 我军的战伤救治规则是在以往历次战争卫勤保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行2006版《战伤救治规则》将伤员救治从火线到战役后方区分为5级。战时伤员急救由初级到高级,实行分级救治,从前方到后方阶梯后送。主要是以陆军编制体制为基础设计,层级设置偏多。救治力量以建制力量为主进行设计,部队救治能力有限,与实战需求差距较大。卫勤组织形式和保障方法以勤务需求为主设计,技术需求体现不足,时效要求相对滞后[3]。

2.2战创伤急救训练落实不力 一是基层部队对战创伤急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战情况下关键战位人员损失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二是新编制下部分单位卫生士官人员相对短缺。很多部队编制调整后,药学、检验、特诊等岗位改为士官编制,军医数量减少,短期内增改岗位士官缺口大,卫生力量明显不足。三是对战创伤急救标准及人员技术分类不明确。对新编制下不同层次卫生人员需要掌握哪些急救技术、能够开展哪些紧急手术等认识不清,存在有什么装备就练什么等弊病,训练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足[4]。四是训练装备尤其是新型器材严重不足。大部分单位仍以老旧装备训练为主,有的单位虽已购置新器材,但因数量太少、操作难度大、模型缺少、军事训练时间冲突等原因,对创伤急救的有创操作训练实质性开展较少。

2.3战创伤急救器材尚未完善 2018版陆军训练大纲关于初中级士官急救技术中包括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电除颤等有创操作技术,理论上较大程度提升了急救效果,但目前部队训练的主要内容仍然是自救互救的止血、通气、包扎、固定等六大技术。目前,我军卫生装备中有创急救器材仅有胸穿针和环甲膜切开包,急救器材远不能满足新大纲中战创伤操作要求。

2.4战创伤急救训练方式单一 部队自救互救训练为无创性救治,大多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示范讲解操作,一对一练习、实践考核等方式加以解决。而创伤急救操作多为有创操作,单兵自身可以进行简单模拟演示,但无法进行真实操作训练,实战化条件下的穿刺、切开、缝合、清创等技术更无法展开,严重影响训练效果。

2.5战创伤急救标准教程有待规范 目前部队教材中有关创伤操作内容少,器材相对陈旧,标准不统一,没有根据不同层次人员进行技术分类和内容划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条件和战场环境结合不够紧密,不能体现部队战现场急救特点。因此,需要结合部队特点和实战化要求,对各种急救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部队进行战创伤急救训练。

3 解决对策

3.1倡导新理念,执行新依据 新修订的《战伤救治规则》依据时效救治与分级救治相结合的理念,不仅对各级救治机构救治职能进行了区分,而且结合不同人员所在岗位,对各级救治人员(广大官兵、卫生战士、卫生兵、初级和中级战救士官、部队全科军医和高级战救医疗士官)救治技术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为不同层次卫生士官进行创伤紧急救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2大力加强卫生士官战创伤急救能力培养 新编制体制调整后,卫生士官在卫生连及卫生排不仅数量多,而且从初中级战救士官到高级战救士官都有明确的创伤急救技术要求,高级战救士官甚至能够开展较复杂手术。因此,卫生士官将成为战场救治的重要力量,加强卫生士官的战创伤急救能力培养是提升战场救治效果的重要途径。

3.3尽快完善创伤急救技术培训体系 根据2018版陆军训练大纲和新修订的《战伤救治规则》要求,伤员检伤分类、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胸腔闭式引流、电除颤、喉罩、骨髓通路输液以及休克的评估、急救药物应用,以及环境创伤如低体温、冻伤、烧伤、淹溺、中暑、毒蛇咬伤等救治,都属于初中级士官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高级卫生士官不仅要掌握初中级士官所有技术,还要具备紧急外科处置和内科重症处置能力。因此,当前亟需梳理出不同层次卫生士官急救技术清单,确定人员培训内容、训练时间、训练次数、考核评估标准等,探索建立创伤急救技术培训体系。

3.4加快列装新一代卫生装备 我军新一代卫生装备已经在部分单位试点列装,同时部分单位配发相应的仿真模型。根据调研反馈情况来看,当前尚存在装备数量相对较少、部队官兵不会用、仿真模型配件损耗大、模型操作步骤繁琐、部分依赖网络连接等问题。近期我校承担了全军首次战创伤急救模拟训练器材训练骨干培训,重点解决试点部队对新配发训练器材和仿真模型不会用、不会训、不会考等问题,并针对部队反映的实际问题与厂家进行了沟通,提出了改进建议。

3.5推进战创伤急救训练模式创新 战创伤急救训练根据自身有创操作特点,要改变以往靠单兵自身互相练习的方式,大力推行实装实操教学。充分利用创伤仿真模型,模拟各种战场伤情,通过内置伤情病例以及自动反馈生理指标,进行动态战场模拟教学。进一步应用羊、狗等实验动物,进行切开、缝合、止血、插管等实战化操作,形成集理论授课、仿真模型模拟操作、动物实体操作、实战化卫勤演练为一体的链条化训练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战创伤急救训练效果。

3.6编纂战创伤急救教材和训练手册 依据2018版陆军训练大纲、新修订的《战伤救治规则》,参考美军战术战伤救治(TCCC)原则,结合战现场实际情况,撰写战创伤急救技术教材和训练手册,侧重于伤情快速评估、短时间和有限装备条件下危急重症伤员的急救,还包括在战现场不能及时后送时的延迟性急救内容。规范每项急救技术标准及流程,明确物品准备、操作要点、时间要求、考核标准以及野战情况下简易物品急救处置等,为基层部队进行创伤急救训练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