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蕴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10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同年12月,“新时代”一词被选入“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汉语盘点2017”活动年度五大候选国内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概念和思想,有着清晰明确的阐释框架和阐释内容, 有着发展战略的具体思路,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无疑会吸引世界各国众多关注和探寻的目光。2018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载入宪法,在党内外和全国上下已经得到广泛和高度认同。
概括起来,“新时代”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变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历史实践基础上,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全方位视角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进入了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如何吸取历史经验、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如何谋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翻开了新的奋斗篇章。
如上所述,进入新时代要求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流价值观,符合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新定位,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需求。
《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所以,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因此,思政课是中华优秀品德持续传承的促进力量,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载体;[1]思政课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具体延展。
同时,新时代一个突出特点是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运用与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当前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科学运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平台,促进思政课内容体系和当代科技以及未来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办学实力、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体系,构建了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大的系统格局,建立了一个面向人人、跨越时空、学历教育与项目培训并重、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充分结合融通、优质资源整合共享的新型开放教育体系,成为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主要力量和国民教育公平的建设者。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于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生存需要,远程开放教育转型发展仍受政策环境、办学格局、运行机制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远程开放教育近期以来注重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之路步履维艰,积累了忽视课程建设、新技术应用不及时、教学改革缓慢等一些内涵问题。具体反映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上存在如下问题。
教学目标是执行教育教学计划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指挥棒,培养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执行和评判。然而,多年来远程开放教育还以学生对客观知识内容的记忆掌握程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进行简单性和标准化的教学评价,这就会脱离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例如: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内容很单薄;教学内容即时性不强,内容和案例比较陈旧,与学生日常接收到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热点社会现象脱节明显;整体课程内容为建设而建设,没有考虑新时代学生需求的变化、学生特点和时代特点。
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教学基本实行“三分天下”的安排,即学生基于系统平台网络资源自学、面授课堂教学和小组交流学习。虽然实现了网络平台技术与传统面授课堂的结合,但是无论在网上资源建设还是在线下面授课堂中,还存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数年微更新、平台资源内容与课堂面授PPT 呈现简单粗暴的“屏灌”和“网灌”、书本内容“WORD化”等问题,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相对于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网络信息的灵动、活泼、有设计感和吸引力,原本可以很有内容和魅力的思政课成了学生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边缘课程。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相比于专业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学习内容理论性强,导致了很多学生一直以来忽视思政课,尤其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学生更加轻视思政课的学习。同时,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思政课教学手段单一,特别是考核形式一般采取期末大作业或者开卷考核等相对简单的形式,再加上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绝大多数为业余学习、学习时间相对较少等现实原因,更加重了思政课考核的应付性和形式化,没有实现利用考核形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来倒逼学生踏实学习的目的。
思政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实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相比专业课来讲设置学分低,教学单位不够重视,很多基层教学单位往往整个年级合班上课,面授课时被大幅度压减。很多学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聘任和队伍建设也比较忽视。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鱼龙混杂,而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学生大多来自于社会在职人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已经受到了一些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这就更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提高了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要求。教师理论讲授要清晰,还要能够结合当前敏感问题、现实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帮学生真正答疑解惑。
在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学生人到了而没有用心学习, 学生抬头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不适应学生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学习形式,实现线上教学和面授课堂相结合,还要扩展学习空间,把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外社会实践及社会问题相结合,更要立足时代特征,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基础上,真正做到育德和育心相结合。
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思政课建设,要遵循服务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人文本”地更新丰富系统的网络教学内容,适当加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理解和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增强学习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增强学习内容和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将当前党的大政方针、主流意识形态以形式新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基因,其蕴含的一系列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都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继承下去和传播开来,而与时俱进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地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都是教育系统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在“以文育人”背景下,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添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充实学生头脑,提升学生品格和道德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谈到,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就要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当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高度融合。[2]只有有效领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内容的丰富性、学习的便捷性、考核的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优势。[3]“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和有效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优质资源共享和整合上有着丰富和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发挥远程开放教育强大的系统优势,促进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建设的科学性,提升平台使用的有效性。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年龄偏大、记忆时间和记忆力有限而理解力较强的特点,在学习内容监测过程中,可以借鉴“学习强国”的答题提示方式,整体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刻板记忆。也可以多设计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思考的简答和分析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应原理和知识,并结合现实进行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分析。在形成性考核中,优选应用在线教学的智能集成功能,通过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控、全程记录和跟踪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辅导,促进因需施教,提高新时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网上教学和考评质量。[4]
在线下面授课堂中,同样需要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弱化传统“满堂灌”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引入“翻转式课堂”。在课堂上提倡教师学生一起参与重要和关键的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转化师生角色,创新教学方式,重新变化组合教学次序,融通教学资源,促进共同思考和教学相长,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启发性,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内容的时代感,让学生在把握时代脉动的课堂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加强思想意识形态建设。[5]
首先,需要消除广泛存在着的忽视思政课教学的传统错误思想,保证思政课基本课时安排,减少和取消大班上课、合班上课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不重视思政课的问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更高,需要从技术运用、能力和角色定位、人文素养等方面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即: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技术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变过去课堂上“单独讲授角色”为师生对话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指挥者;成为培养学生中华伦理道德的引导者。简而言之,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单位需要更加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养的提升。
要想搞好远程开放教育思政课建设,还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如教务管理人员从学籍、考务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技术人员及时提供解决客户端问题的帮助,广大导学教师进行细致的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