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察为基础

2019-12-03 03:02周静
黑河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

周静

[摘要]非洲鼓以响亮的声音、清脆的节拍、强劲的节奏、易懂易学的特点和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深得幼儿的喜爱,在他们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培养了大胆自信、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同时,使幼儿的专注力、协调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多种能力得到提升。在一次次观察中不难看出,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力、注意力和兴趣点都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环境创设;非洲鼓;区域观察

说起非洲鼓,大家都觉得适合成人玩,而近两年非洲鼓已经走进幼儿园,它是非洲土著乐器,很多幼儿都非常好奇和喜欢。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主题活动中,可以大胆將非洲鼓融入班级区域,创设以非洲鼓为特色的班级,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喜爱非洲鼓,教师应努力投入到环境创设中。

一、环境创设——非洲鼓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环境创设是很宽泛的,幼儿可以无心,但教育者必须有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新和利用来有效促进幼儿园发展。为凸显班级特色教学,抛开传统的区域划分,将整个班级环境创设主题设为“鼓动未来”,以咖啡色、黄色、绿色、亚麻色为主色调,创设三个区域活动,围绕非洲鼓特色,分别设为非洲风情、原始部落和狂野地带三个班级主题环境。在非洲风情区,为幼儿提供了30个非洲鼓用作主题教学,墙上制作出立体椰子树,悬挂有非洲鼓的手势和演出形式图片。原始部落区为幼儿提供了奥尔夫乐器和图谱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制乐器来进行自主创新,并为他们准备了富有非洲风情的不同色彩的大小垫子。幼儿来到这里可以自由选择乐器,围坐在一起进行合作、讲述和交流。狂野地带区主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演出服装、道具、头饰以及悬挂非洲人民居住环境等的图片,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非洲文化和特点,更好地进行表演活动。

二、区域观察——非洲鼓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第一次观察记录行为观察:创设了班级的区域环境,幼儿对新环境充满好奇,所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引导他们进行非洲鼓的基本学习,并让他们对非洲文化有初步了解。第一次的区域活动,主要培养幼儿在非洲鼓活动中的常规养成。当进区口令发出后,20多名幼儿一同跑入非洲风情区,拿到鼓的幼儿一顿乱拍,并出现争抢和拥挤的现象,4名幼儿抱着鼓跑来跑去。其他幼儿没有进入活动区,选择原地观看。10分钟后,幼儿初步了解取送非洲鼓的固定音乐,当音乐再次响起,幼儿迅速起身,个别幼儿争先跑到前面,希望第一个拿到鼓,只听抢在前面的幼儿说:“我先站这的,我先站这的。”完全忽视进区规则。再次给幼儿自主玩鼓时间,个别幼儿坐那乱拍鼓,并将手深入鼓的底部,教师多次提醒,但效果并不明显。有序取鼓的幼儿能够仔细观察非洲鼓,并与伙伴分享交流,讨论拍在哪个位置最响。调皮的幼儿会拿起非洲鼓来当大炮,在送鼓的的音乐响起后,有的幼儿仍然继续玩鼓,对音乐没有明显感知,没有主动送鼓的意识。

支持与回应:教师进入活动区制止乱拍鼓及乱跑的幼儿,要求取鼓幼儿听音乐,有序取鼓,引导幼儿坐在椅子上与教师共同学习拍鼓。教师提示争抢的幼儿,并再次强调右侧取鼓,左侧走,引导争抢的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并鼓励有序站排取鼓的幼儿,对他们说:“有序站排,你们真棒!”用奖励粘贴和语言等方式鼓励幼儿,让幼儿有序进行活动。在中间环节,引导幼儿多听取送非洲鼓的音乐,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练习,并在活动小结时提醒幼儿活动结束后轻拿轻放物品,懂得爱护乐器。

第二次观察记录行为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当取送音乐响起后,大部分幼儿能够排队站到线上。经教师提醒后,都可以有序地在右边取鼓,左侧回座。在非洲鼓节奏练习时,有两名幼儿争吵起来。十五分钟后,在学习节奏过程中,又出现类似情况,幼儿总是不能很好地区别左右,多次提醒的结果还是不够理想。为了鼓励幼儿更有兴趣地展开学习,我将奖励粘贴的方式变成在手背上画星星,并选择在右手,来强调哪个是“右手”,几名争吵的幼儿看到手上的星星都十分高兴。在学习新的节奏时,又有几名幼儿开始东张西望,还有的幼儿互相拍鼓,咯咯地发出笑声,引起其他幼儿纷纷效仿,此时课堂混乱起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非洲鼓,教师还可以运用有趣的故事或谜语来吸引幼儿。

支持与回应:在学习中,教师一直强调幼儿右手先拍,右手起,部分幼儿存在左右不分的情况,为了鼓励幼儿更有兴趣地学习,可将奖励粘贴的方式变成在手背上画星星。而单一拍鼓时幼儿容易失去兴趣,中班幼儿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看着幼儿活跃起来,可以说:“小朋友,我们来玩指令游戏吧!我们现在随意拍鼓,当我的手合在一起,你们的拍鼓声就小,当我的手打开,你们的拍鼓声音逐渐变大,我的手握拳,你们就停。”这样,在笑声中大家玩在一起,这个环节也变成了课堂的热身律动环节,成为幼儿最喜欢的节奏练习,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了课堂,在游戏中培养节奏感,增强自我表现能力。

第三次观察记录行为观察:当进区口令发出后,10名幼儿有序进入非洲风情区,两名幼儿喊着:“还有地毯!还有地毯!”然后,一起将地毯抬过来,几个小伙伴纷纷过来帮忙,平铺在地,将鞋子脱好放在了地毯旁边,几名幼儿开始玩起非洲鼓,起初拿着鼓一顿乱拍。6名幼儿进去原始部落表演区,拿起草裙当头饰,听着音乐也开始跳了起来。其他幼儿则选择了原始部落,玩起了打击乐,为月末的小舞台表演做准备,当天学习了一首新的非洲鼓音乐《红山果》,为了丰富非洲鼓的表演形式,教师安排了任务,让幼儿在区域中尝试运用多种乐器加入到非洲鼓的表演中。幼儿纷纷选择喜欢的乐器,教师将拿乐器的幼儿集合起来,进行了一场讨论,让幼儿听音乐尝试拿任意一种乐器融入到非洲鼓中,感受多种乐器的表演形式。

支持与回应:教师播放熟悉的音乐,有一名幼儿像个小老师,指挥着和她一起玩的小伙伴分别站的位置。小伙伴一起在合作中愉快地玩耍,当取鼓的音乐响起,幼儿能够遵守常规活动要求。当整理音乐响起后,大部分幼儿可以有序送鼓,个别幼儿没有送鼓,直接离开座位,规则意识有待加强。

在半学期的尝试中,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自主表演,从而提升幼儿的舞台表现力,并真正喜欢非洲鼓,将奥尔夫乐器融入其中进行自主创编。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有很大进步,也得到同行与家长的好评。

三、非洲鼓教学——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非洲鼓深得幼儿的喜爱,培养了他们胆大、自信、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同时,幼儿的多种能力得以提升。从观察记录分析,中班的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各种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活动初期,幼儿对于新环境感觉较为新鲜,所以对非洲鼓充满兴趣,当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发现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游戏需要,因此,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师将节奏游戏加入其中,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增强他们的自我表现力。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班级环境和非洲鼓越来越熟悉,教师及时为幼儿增加多种形式的非洲鼓学习,满足幼儿对非洲鼓教学内容的需求。活动后期,教师重视幼儿的自主讨论和自主创编非洲鼓活动,不否认任何幼儿的说法,而是对有想法的幼儿加以肯定和鼓励,并融入他们的讨论。同时,应看到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学习潜力。当教师安排任务后,幼儿自主选乐器并大胆尝试,教师给予足够重视,提供多种乐器进行尝试。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矛盾点,教师应仔细斟酌后再介入,过于频繁的介入会导致幼儿的不自信,不恰当的介入会影响幼儿自主表演的欲望。幼儿对非洲鼓的兴趣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创设生动活泼的氛围,是非洲鼓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乐器和自由度较大的空间,并为幼儿提供舞台,提升其表现力,让幼儿真正喜欢非洲鼓音乐教学活动。

对于非洲鼓音乐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塑造健全的性格,并通过科学严谨的观察与研究,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通过细致的观察捕捉评价的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雨.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蔡秀萍.幼儿园探究式环境创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刘雍.从零起步学非洲鼓——非洲鼓教学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研究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