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文化研究

2019-12-03 08:02杨晓东
风景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景点题名

杨晓东

竹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应用历史非常悠久的重要植物材料,历来受到文人阶层的普遍喜爱。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竹不仅是应用最多的植物材料,也是楹联、匾额、雕刻等园林建筑雕饰艺术中应用最多的素材之一。从所查文献资料来看,目前竹在古典园林领域的研究多以现存的江南园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竹的空间营造、竹的种植形式等方面。而以古籍文献为载体,从品题学的角度对园林中的竹景点及其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比较薄弱。本文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园综(上、下册)》《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三辑》《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五辑》《苏州园林历代文钞》等现已出版的历代园记为主要依据,对其中的223篇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园记进行系统研究,结合现存江南古典园林的实地调研,对竹子在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常见意象其所表达的文人思想进行探析。

1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以竹品题的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中以植物题名的景点非常多,在查阅的223篇明清园记中,以植物的色、香、姿、韵等特点题名的景点(含园名)就有905个,涉及81种植物。其中,以竹题名的景点数量最多,共135个,占全部植物景点的15%,其次是梅、荷、松、桂、梧桐、柳、芍药等。直接以竹作为园名的就有“万竹园”“竹溪”“巢筠别业”“竹深亭”等(表1)。

明代园记中以竹题名的景点共79个,如江苏归田园居的“竹香廊”“可竹”“清泠渊”“竹邮”(王心一《归田园居记》);拙政园的“倚玉轩”“竹涧”“净深亭”“湘筠坞”(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弇山园的“此君亭”“青玉笋”“萃胜桥”(王世贞《弇山园记》);逸圃的“竹廊”“居竹堂”(汤宾尹《逸圃记》);愚公谷的“韵舍”(邹迪光《愚公谷乘》);安徽竹安园的“冰玉堂”(郑二阳《竹安园记》);奕园的“凤嬉坪”“孚尹楼”(李维桢《奕园记》);浙江寓园“笛亭”“筠巢”(祁彪佳《寓山注》);横山草堂的“竹浪居”(江元祚《横山草堂记》);上海豫园的“竹阜”(潘允端《豫园记》);日涉园的“竹素堂”(陈所蕴《日涉园记》)等。

清代园记中以竹题名的景点有56个,如浙江安澜园的“环碧堂”“竹深荷净”“筠香馆”“翠微亭”(陈璂卿《安澜园记》);江苏随园的“绿晓阁”“绿净轩”“竹请客”(袁起《随园图说》);净香园的“清琅玕馆”“翠玲珑馆”(李斗《扬州画舫录》);潬上书屋的“升月轩”“掷蒻冈”(何焯《潬上书屋记》);渔隐小圃的“竹柏楼”(王昶《渔隐小圃记》);文园的“念竹廊”(汪承镛《汪氏两园咏合刻》);愚园的“竹坞”(邓嘉缉《愚园记》);近园的“竹深处”(杨兆鲁《近园记》)等。

现存的江南园林中以竹题名的景点依然很多,如苏州拙政园的绿漪亭、梧竹幽居亭、倚玉轩,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狮子林的修竹阁,沧浪亭的翠玲珑,怡园的四时潇洒亭、玉延亭,曲园的小竹里馆,扬州个园的竹里馆,常熟燕园的竹里行厨,上海南翔古猗园的竹枝山、浮筠阁,南京瞻园的岁寒亭等景点。

2 竹在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竹子在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广泛应用,究其原因,除了翠竹四季常青、碧玉鲜绿、清秀挺拔、摇曳风姿等优秀观赏特性外,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对整个文人阶层的群体意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1 竹与文人的隐逸思想

“隐逸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精神,在思想上以独善其身、高蹈出世为目标,在行为上则表现为与现实不合作的疏离行径。”[1]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崇尚隐逸精神,如“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隐于书画的王羲之、隐于山水田园的谢灵运、“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半官半隐的王维、中隐的白居易和酒隐的苏轼等。

“中国的文人园林其实是隐士文化的结晶。”[2]明清时期“在大多士人看来,‘隐’依然是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和生活方式”[3]。这种思想在众多私家园林的名称上反映最为直接,如逸园、逸我园、逸圃、壶隐园等。这一时期江南园林中以“竹”为载体表达隐逸思想常见的有“竹林七贤”“茂林修竹”“竹溪六逸” 等意象。

2.1.1 竹林七贤意象

“竹能成为六朝士人乃至后世历代士人最为喜好的植物品种,除了自身的外在特征外,其人文色彩的赋予可能要追溯到竹林七贤了。”[4]嵇康、阮籍、刘伶等人是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甘愿放弃仕途,选择隐逸生活,在竹林中饮酒赋诗、自由随性,与官场世俗喧嚣争斗、险恶狭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后,“竹与隐士、愤世嫉俗者等类人物及其幽逸、淡泊、清高、静穆等品格形成了较稳固的能指——所指关系”[5]。于是“竹林七贤”成为自由的寄托,“竹林”便被后世文人视作隐逸之地。明清时期绝大部分园记中都记载了竹的应用,这与“竹林七贤”的影响关系非常密切。直接以“竹林七贤”意象品题的景点如清代袁起《随园图说》:“……西出回廊,修篁一林,隐石峰七,瘦削离奇,迎人而立,曰竹请客”等,反映了园主人借“竹林七贤”的高蹈出尘、任情放旷来抒发自己希望成为潇洒自在的风流名士的心愿。

表1 明清时期以竹题名的部分江南私家园林Tab. 1 Some private gardens named after bamboo in the lower reach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1.2 茂林修竹意象

(1) 斜拱桩基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会使上层土体产生横向运动,使土体产生一定的附加应力场,影响较大的范围基本都是在中上部土层,对下部范围的土体影响较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现在的绍兴兰亭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园中大量种竹,以竹为主题的景点有竹轩、竹荫路等。《兰亭集序》表现了王羲之等世家大族的名士们逃避现实、崇尚隐逸的心理意识,因此曲水流觞、茂林修竹等便成了后世文人表达隐逸思想的常见意象。如“……东折,诸峰攒翠,下临幽涧,颇有‘茂林修竹,流觞曲水’之意”(明·王心一《归田园居记》);“……回觞兰渚,尚存修竹茂林”(清·祁彪佳《寓山注·远阁》)。再如,拙政园玲珑馆两侧的楹联是“林阴清和,兰言曲觞;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2.1.3 竹溪六逸意象

诗仙李白等6位名士曾经隐居于山东泰安徂徕山的竹溪,世人称之为“竹溪六逸”。“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道家生存方式。”[6]明清园记中的竹溪意象如清代钱谦益《竹溪草堂记》:“堂依山建构,房廊回复,亭池高下……湖光山色,错互穿漏,窗棂几席,依约浮动,灌木千章,榆柳杂荫,修竹万竿,烟啼露压,此溪堂之所由名也……长竿切玉,明玕四照,抚母笋于龙材,拂霜根之稚子,将无湘泪犹斑……斯所以风世五君,接响六逸者。”

2.2 竹与文人的比德思想

比德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美学观点之一,“《论语》《荀子》以及后人采掇管仲、晏婴言行的《管子》《晏子春秋》等古籍中,都曾以山、水、玉等来比德,并提出‘君子比德’的观点,其中主要源自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7]。现代美学家胡家祥认为比德思想是“将自然现象与人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从自然景物的特征上体验到属于人的道德含义,将自然物拟人化 ”[8]。“竹子有节,谐音为人们的气节;竹竿挺直不弯,又隐喻着士人的刚直不阿;它中间是空心的,又暗喻着虚心谦让的美德;而终年苍翠,不畏严寒,又比拟着不畏权势。”[9]翠竹的这些特点正与君子之德吻合,所以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通过文学绘画作品以竹自比或自勉,私家园林中通常用“绿竹猗猗”“王子猷爱竹”“白居易赞竹”等意象对赏竹景点进行品题。

2.2.1 绿竹猗猗意象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诗中借绿竹的正直挺拔、青翠茂盛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中国古代以竹比德于君子的先河。明代王思任在《淇园序》中解释了园名的来源:“或曰:命名‘淇园’,盖托于有斐之义。予谓:竹之义从箇(“个”的繁体字)。淇园有万箇,而后谓之漪漪。”[10]再如,“……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颜其居曰玉版(玉版为竹笋名)”(明·黄汝亨《玉版居记》)等。这里的“淇园”“小淇园”就是根据《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意象题名的,类似的景点名称还有上海南翔“古猗园”、苏州拙政园“绿漪亭”等。

2.2.2 王子猷爱竹意象

明清园记中以竹比德的景点题名中以“王子猷种竹”的典故最为常见。《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徽之的典故被历代文人所敬仰,私家园林中以“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意象品题非常多,如:“……过桥为竹径,种竹数万个,中为茅庵,小可容膝,名曰君子,一名群玉”(明·张师绎《学园记》);“……而穿竹为亭,间以自媚焉,曰可君”(明·茅坤《皆可园记》);“……夫草木之辄,不可数记。惟竹与莲号为君子。盖竹中虚外劲,岁寒不渝,其号为君子也,自《淇澳》之诗始;莲在淤不染,处芳不媚,其号君子也,自元公之说始。余性淡于声色,而于草木泉石颇钟情焉。草木之中,尤爱竹与莲,盖亦因其比德于君子尔”(明·江盈科《两君子亭记》);“……东南隅,有室正方,前临荷池,后栽修竹,以竹与荷花,皆君子之称,因名之曰‘君子居’”(清·俞樾《半园记》);“……予耳常聆其声,目常览其色,鼻常嗅其香。日常食其笋,身常亲其冷翠,意常令其萧远,则天下之爱享此竹,亦未有如予若饮食衣服,纤毫不相离者”(明·袁中道《筼筜谷记》)。

2.2.3 白居易赞竹意象

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养竹记》中概括了竹子的主要性状和文人把“竹”喻为“君子”的主要原因,“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唐·白居易《养竹记》)。白居易认为“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这4个特点是文人爱竹并将竹视为君子的主要原因。扬州“个园”,园名即来源于此,“主人性爱竹,盖以竹本固。君子见其本,树德之先沃其根。竹虚心,君子观其心,则思应用之势务宏其量。至夫体直而节贞,则立身砥行之攸系者实大且远”(明·刘凤诰《个园记》)。

2.2.4 岁寒三友意象

“岁寒三友”是把松、竹、梅三者并比联颂。“最早把梅之物性与松竹联想一起加以赞颂的是中唐闽越诗人朱庆馀,其《早梅诗》曰:‘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11]由此提出了松竹梅相互媲美、三者相依相伴共同对抗严寒风雪的傲骨精神,这正是后来“岁寒三友”说的基本精神。明清园记中关于竹与松、梅搭配种植,共同比德的记载也有很多。如《竹间记》:“嘉植之类,其清者三,曰竹、曰梅、曰松而已。松之清以直气,梅之清以雅韵,而竹兼之,有直气而无其偃蹇,有雅韵而无其娟妍者也。”此外,还有现在的南京瞻园“岁寒亭”周围遍植松竹梅;江苏太仓南园入口影壁,上题“素芬白远”,墙前植松竹梅。

此外,江娥啼竹的典故在园林景点品题中也经常应用。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小昆山读书处的“湘玉堂”(明·王世贞《小昆山读书处记》)和苏州拙政园的“湘筠坞”(明·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就是取自“江娥啼竹”的典故。

2.3 竹与文人的佛教思想

竹子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载体,“在礼佛者的眼里,竹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家概念‘空’与‘心无’的形象体现;微风拂竹发出的飒飒声,也仿佛是神灵的信号”[12]。因此禅门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之语。佛教中最知名的两大精舍之一便是以“竹”题名,“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在释迦牟尼出家时,曾经和释迦牟尼说好,等太子成道后,当首先来度化国王。后来佛陀果然如约前来说法,频婆娑罗就专门在王舍城建筑了一座‘竹林精舍’,供佛陀讲经说法”[13]。因此,竹子在佛教中被视为神圣之物,许多文人园林中表达佛教思想的主题景点也会大量种竹,如留园亦不二亭为园中学佛场所,亭名出自《维摩诘经·不二法门品》,“意为不假语言文字,靠自己悟直接入道”[14]。亦不二亭与伫云庵、参禅处构成一长方小院,院中植满竹林,一片青翠绿意,充满佛教气息。

从所查阅的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园记中看,以竹表达佛教思想的景点也有很多。例如:明代吴亮《止园记》:“余高其垣与水界……水上竹林修茂,构庵三楹曰竹香。小山嶷然,古松倚之如盖,一峰苍秀,相传为古廉石。庭前香橼一株,秋实累累如缀金,名庵或取二义,然杜工部咏竹云:风吹细细香,则竹亦未尝不香也。庵右小斋二楹,三面皆受竹,曰清籁”[15];明代汪道昆《遂园记》载:“……庵之西绕美箭,结椶亭隐其中,竹凉阴阴,署曰清凉界。西入门则庵也,悉治而新之”;清代汪应铨《竹香书屋记》:“竹香书屋在破山兴福寺大悲殿后、空心潭西……”[16]。这几篇园记中记载的清凉界、竹香庵、竹香书屋均有表达佛教思想的含义。

2.4 竹与文人的吉祥思想

“吉祥观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心理联想的积淀产物,它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祈吉求祥的愿望。”[17]这些愿望在文字符号上主要表现为“寿比南山”“一帆风顺”“马到成功”“万事如意”等一些常用的吉祥用语。在图像符号上表现为六合同春、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等传统的吉祥图案。“明清时代是一个世俗文化发展的时代,也是人与人接触交流密切的时代”[18],伴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各种民俗文化开始向文人阶层渗透,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雅”文化也开始出现世俗化倾向。在此影响下,江南私家园林中开始出现许多反映民俗吉祥思想的景点,如“东有楼,名之曰兰生室……汉酒名兰生,今以名室,重在征燕姞之梦,祝多男尔”(明·李维桢《奕园记》)。文中的“兰生室”表达了祝福子孙兴旺发达的寄托。这一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中以竹为题材表达民俗吉祥思想的景点名称主要有竹报平安、梧竹栖凤、竹松承茂等意象。

2.4.1 竹报平安意象

中国古代有“竹报”称之为家信,有报平安之意。“竹报平安”出自唐代段成式爱竹的典故,《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明清园记中以“竹报平安”为题材的景点名称如明代郑二阳《竹安园记》:“……一日退食之余,偶与客散步庭中,竹影筛月,欣然快也。乃名其园曰竹安。亦以园他无所有,只此竹数个耳。竹乎竹乎,向没于荆棘之丛,浸浸于腐草同尽矣。而今且迎风而笑,箨龙欲舞,日报平安,谁曰不宜时乎?”[19]

2.4.2 梧竹栖凤意象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诗·大雅·卷阿》),民间把梧桐和翠竹作为祥瑞之物,认为可以带来吉祥。翠竹和梧桐,既有“凤凰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恃”的寓意,同时也含引凤来栖的吉祥内涵。如:“……其西种苍琅竹,疏豁耸秀,为栖凤台”(明·李维桢《素园记》);“……折而北得地,复以种竹。竹较孚尹高大而多。亭踞其中,名之曰凤嬉坪”(明·李维桢《奕园记》);“……去西墙五六尺,辟一馆,前敞后窗,后植紫藤作架,而列梧竹数百本于前院,曰来凤馆”(清·俞樾《怡园记》)。[19]“苏州怡园碧梧栖凤馆,南依回廊,北开石院,院中植梧桐、凤尾竹,取白居易‘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和杜甫的‘碧梧栖老凤凰枝’之意”[20]。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此处上有“皮青如翠,叶缺如花”之梧桐,下有“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之翠竹,环境非常幽静,因而得名。

2.4.3 竹松承茂意象

“苏州网师园女厅南门楼砖额‘竹松承茂’出自《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21]意为兄弟和睦,家庭兴旺像竹松一样茂盛、常青、和谐。再如扬州汪氏小苑春晖室楹联“既肎构,亦肎堂,丹雘墍茨,喜见梓材能作室;无相犹,式相好,竹苞松茂,还从雅什咏斯干”,下联即出于此。扬州个园“汉学堂”悬挂一副郑板桥的《墨竹图》,两侧对联为“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里的竹同样含有兄弟相亲相爱,家族兴旺发达的含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翠竹不仅在江南私家园林植物材料选择和景观营造中受到文人阶层的普遍喜爱,而且在景点题名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景点的常见题名意象,主要表达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儒家的比德思想、佛教的心无思想和民俗吉祥思想。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三教并存的宗教观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观。

注释:

① 本文有关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园记”的内容除特殊标注外,均引自以下2部专著:赵厚均,杨鉴生.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三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和杨光辉.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四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

② 表格由作者统计制作。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景点题名
栖凤阁题名记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北大汉简五《大罗图》题名商榷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佳石选赏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