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函
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根据整本经典作品而展开的,与文本、教师、作者和同伴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是多样的,阅读的过程是综合的和实践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探寻阅读的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考试的改革,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被重视起来。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尤其是部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冲破语文教学单纯讲授篇章的现状,语文届有识之士对此多有共识,但是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还是议论的多,观望的多,实践的少,可资借鉴的成果少。在实践中教师的引导还有很多的不足。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没有找到介入文本的有效路径。
具体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指导功利化,停留在应试阶段,一些阅读指导简化为复习提纲和试题,阅读体验浅层化,导致学生阅读文字的体验缺失。
2.缺少整体的思考和具体的设计,阅读指导“课时化”,“粗放”化,肢解作品,重“量”不重“质”。
3.过程引导不到位。由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不合理,在具体的实施引导不到位,阅读活动单一。
4.缺少阅读评价。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因为没有合适的评价很难得到保证,更不利于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如何做好引导,如何界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定位呢?
“整本书阅读真正的旨归,不在于学生读完了多少本书,而在于通过整本书阅读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语文感受力与运用能力强,视野开阔,阅读习惯良好,思维品质高,且具有一定审美与探究能力的阅读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实践,那么教师的自身的阅读经验势必会影响学生,教师要对必读名著潜心研读,收集整合各类研究的文献材料,予以参考,形成自己对名著的立场,教师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有自己对阅读对象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前,一定要掌握整本书的内容、主旨、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评议、观点等要素;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度阅读,对文学背景、环境、外因要有了解,并能用多文本视角、多学科视角、多媒介视角对文本进行研读。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一个愿意思考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将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阅读就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和个多个有趣的灵魂的分享。
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语言表达、表现手法、这些单向度的教学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回归真实的阅读场域,着眼于学生的能指和应对,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阅读者。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使他们自觉、自发地进入到整本书阅读中来。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能成为教师引导下的牵线木偶,在老师完全设置好的路径中去发现和获得。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唤醒者,在应该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唤醒他们的思辨能力。教师的深度阅读与思考应该唤醒学生的深度阅读与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理性地解读,而不是停留在浅层,只限于对内容和情节的了解。师生应共同寻找生发性与整合性的问题以此作为路径或者抓手,进入文本,进行解读和思辨。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过度阐释”,形成自己的对整本书的理解。
在导读方法上可以用经典评论激趣法、典型情节回顾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阅读习惯,首先树立阅读信仰,相信读书是有益的,值得去做的。其次约定互助同伴或者小组,互相督促,共同阅读。再次在阅读中可以采用阅读打卡模式,以暗示和奖赏的方式来使阅读的兴味持续下来。这样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真正回归真实的阅读场域,他们才成为一个思考者,一个摆脱束缚和镣铐的成熟的阅读者。
整本书阅读与传统的“课本”有很大的区别,“课本”教学要素往往突出而鲜明,便于落实具体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整本书则因其内容与结构的复杂性、视角与意义的多维度性,以及主旨的多元性,虚构性、想象性,情感性,更适合深度分析。”那么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学生因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意向会让他们在突破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框架时可能会发生偏颇,出现脱离文本的所谓“个性化”解读,或者脱离文本背景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而这些都会陷入阅读的空隙中去。
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要根据学情和整本书的课程价值的基础上设计整本书的阅读的教学目标并制定教学策略。
阅读中应该促成阅读的多元化、动态化和个性化。引入多文本、多学科和多媒介视角,让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领域和阅读视野。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进行专题学习,专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一般要体现“专题性”“综合性”“研究性”“生成性”等特点,而“内容重构”“比较分析”“跨界阅读”等策略是整本小说阅读的常见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情决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文本细读时利用用师生共读、读聊书会等形式,以路标引导、任务链驱动、加减混合、做作品对照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再设计读写活动,反馈和反刍阅读所得,训练提升读写能力。如编写课本剧、采访稿、小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是真正进入文本的路径。
评价阅读效果,是整本书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不断的评估中,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阅读的活动中,不同的阶段成果的展示和有效的点拨和评价应该是贯穿其中的。
设想给每个学生设计一张“经典阅读”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经典阅读的内容、数量、活动次数和成绩以及荣誉等。记载评估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及时监督、指导。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评价,让阅读评价根据年级的变换由浅入深,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做好引导,首先需要界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想不流于形式,有的放矢,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可忽视。首先,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之前要对必读名著潜心研读,成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成为思考者。教师应该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教师势必需要潜心研读,整合各类研究的文献材料,形成自己对名著的立场。其次,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成为唤醒者,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唤醒他们的思辨能力。再次,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成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成为引导者。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引导者,要根据学情和整本书的课程价值的基础上,设计整本书的阅读的教学目标并制定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有效阅读。最后,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成为评价者。在教师的指导和不断的评估中,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