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聪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四肢高能量损伤作为一种多发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肢体软组织造成严重缺损、骨折,并且会损伤患者的神经血管,对患者的肢体血运造成障碍,严重时肢体缺血过多,血流不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截肢[1]。我院为了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LT)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拟行ALT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2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年龄为(41.12±1.86)岁,病程为1-10个月,平均病程为(6.34±2.46)个月,其中皮肤缺损急诊修复患者为8例,挤压伤术后皮肤坏死为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8cm-20cm×16cm;观察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年龄为(42.34±2.13)岁,病程为1-10个月,平均病程为(6.56±2.25)个月,其中皮肤缺损急诊修复患者为8例,挤压伤术后皮肤坏死为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0cm×8cm-20cm×16cm。2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皮肤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排除主干血管及筋膜皮肤受损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该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
2.1 仪器使用:本次研究选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2MHz,进行检测前调节仪器使血流显示达到最佳并不产生噪音的状态。
2.2 检测方法:检测时,患者取仰卧位,将手术一侧大腿进行暴露,并垫高该侧的臀部。从髂前上棘和髌骨外上缘进行连线,该连线即为大腿前外侧肌间隙的表面投影,取连线中点并连接腹股沟韧带的中点,取远端2/3处即为旋股外侧动脉的表面投影。调节至普通彩超模式,检测患者的股外侧肌、外侧肌间隔以及股直肌,之后调至彩色血流模式对股动脉、股深动脉以及旋股外侧动脉进行确定,然后将探头沿着髂髌连线进行滑动,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对旋股外侧动脉前降支主干血管走行进心检测,检测后对患者的穿支血管数量和管径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并对穿支类型进行分类,记录肌皮穿支在肌肉中的走行距离,对穿支血管的出肌点和真皮下点等进行标记。在进行检测时,应该由同一名医生进行检测3次,并取平均值[2-3]。
2.3 皮瓣设计及切取:将普通彩超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后选取具有粗管径、流速快以及在肌肉中行走距离最短的穿支血管1-2支,并将其出肌点作为皮瓣的中心位置设计皮瓣。根据设计切取皮瓣,沿穿支血管追踪分离肌肉或肌间隔至血管主干。皮瓣切取时,范围为10cm×8cm-20cm×16cm。供区取对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术后对2组患者的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进行计算[4-5]。
3 评价指标:(1)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对2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对穿支血管数量进行检测,将检测的结果与手术过程中证实的穿支血管数量进行比较,计算2组患者的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并进行比较。(2)1期愈合率。2组患者进行ALT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后,对2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者患者皮瓣下部分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以及愈合状况,计算2组患者的1期愈合率。
4 统计学处理:实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组之间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用(%)表示2组患者识别准确率和1期愈合率,若P<0.05则认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对比:对2组患者在术前分别采用普通彩超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的支数进行检测后,对2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和手术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后,得出:对照组患者影像学检测出皮瓣范围内共有穿支血管32支,每个皮瓣平均有2.6支,而进行手术后,得出患者皮瓣穿支血管共有29支,则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为85.29%,其中皮瓣范围内仅1支为2例,2 支为7例,3支为4例;观察组患者影像学检测出皮瓣范围内共有穿支血管31支,每个皮瓣平均有2.4支,而进行手术后,得出患者皮瓣穿支血管共有30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为96.88%,其中皮瓣范围内仅1支为1例,2支为8例,3支为4例。观察组患者的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者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对比(n,%)
5.2 2组患者术后1期愈合率对比:术中发现,患者的肌皮穿支在肌肉内的走行路径和距离均有较大差异,并且穿支血管出肌点及肌肉内走行方向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均按照皮瓣设计成功切取皮瓣和穿支血管。术后,对2组患者的1期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对照组有3例出现部分皮缘坏死,通过换药或2期游离植皮愈合,则对照组患者的术后1期愈合率为76.92%,观察组均在1期愈合,则1期愈合率为100.00%,观察组1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性显著。对2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2组患者的皮瓣的色泽和质地恢复良好。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n,%)
研究发现,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患者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受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受损部位进行修复和重建,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皮瓣修复及组织重建,即对患者实行ALT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据研究,进行该手术时,常因为患者的穿支血管管径过细,血流过慢,以及在肌肉中的行走距离过长等原因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导致皮瓣成活率低。因此如何在术前对皮瓣范围内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和统计具有重要的意义[6-7]。
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穿支血管的有效定位和数量统计,常规检测方法为普通彩超进行检测,但是由于该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够全方位清晰的对患者的皮瓣结构进行观察,因此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已经被应用多个医疗检测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技术能够对患者的血流方向、流量等进行准确的判断,具有高灵敏度,能显示皮下各个血管的分布情况,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保障[8]。我院为了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LT)皮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拟行ALT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26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穿支血管识别准确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创面均在Ⅰ期愈合。
综上所述,对于肢体高能量损伤患者在实行ALT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建立影像学基础,有利于提高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的准确性,有利于患者创面的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