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伶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太仓215411)
2019 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拓展就业创业的本领。我院作为Web 前端开发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院校之一,将1+X 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我国的软件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软件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增速始终位列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风向标”和“火车头”的作用。而与整个软件行业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不匹配的却是软件人才的巨大缺口,人才需求量激增。我国软件人才队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师和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软件编码人员相对缺乏,而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是培养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的生力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软件开发的相关岗位越来越走向细分,前端开发工程师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并具有大规模招聘需求的岗位。从事该岗位的人员不仅仅要掌握HTML5、JavaScript、PHP 等主流技术,还要熟悉流行的开发框架(例如Laravel),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关注用户体验。
但是目前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高职院校忽视市场调研,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没有结合岗位技能需要制定培养方案[1];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聚焦,课程内容更新相对缓慢,课程之间的契合程度不够,实践环节学时不足;③学生对于软件行业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学习主动性不高,实践动手能力弱;④教师的技术能力与技术发展脱节严重,师资的工程实践经验普遍不足。
我国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可以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一种新型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取得某一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掌握该领域某一等级职业技能(能力)的标志[2]。
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开发的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充分反映了Web 前端开发从业人员的成长经历与职业发展路径,是今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首批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其中高级证书持有者具有复杂网页设计开发能力和网站架构设计规划能力;中级证书持有者具有动态网页设计开发能力;初级证书持有者具有静态网页开发能力。该证书制度的实施和推广对于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3.1 研究学习,把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内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行业企业对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职业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其中“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本专业所需或相关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试点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1+X 证书制度试点精准指向“打造学生一技之长”这一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难题[3]。对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软件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通过对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工信部的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和行业企业调研的结果,我院将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主要岗位确定为前端开发、软件测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立足太仓面向苏、沪,服务以港强市、融入上海、对德合作的发展战略,以企业用人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Web 前后端数据交互、响应式开发等技术,具备动态网页开发的设计、测试、维护等能力,能从事Web 前端软件编程、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服务、智能终端界面开发等工作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进一步梳理职业面向、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从而使1+X 证书制度试点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效对接,构建“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前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要求有机融合到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中,解决了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空泛,不够聚焦的问题。
我院今年首批参加试点工作的是2017 和2018 级学生,准备考的证书级别为中级,已经开设和正在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Web 前端页面设计》、《前端开发高级技术》、《PHP 应用程序设计》等。而根据公布的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中级证书,学生应具备主要职业能力为:①具有前端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②具备网站规划、设计和开发能力;③具备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④网站响应式开发能力;⑤具备数据交互能力。
在工信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分析已经开设的课程与前端开发中级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补充,并将其通过选修课程、拓展课程、职业培训等方式融入到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例如:对于正在开设的与前端考证相关的课程如《PHP 应用程序设计》,根据考证知识、技能要求,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使其契合考证要求;而对于考证需要而原来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的课程,如《JavaScript 开发高级技术》等则通过增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补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前端开发的项目综合能力,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在校内对学生开展短期集训,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证;上述调整均是为了学生在校期间能顺利获得前端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圆满地完成试点工作。
在此同时,鉴于Web 前端开发较强的实践性,逐渐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以实践考核成绩为主[4]。课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演示和答辩成绩,从而检测学生对Web 前端开发技能的掌握情况。
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创新合作的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提高对文件精神的把握能力,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完善工作;另外一方面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研讨会、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在试点工作中能够胜任教学和培训工作。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联系,引进培训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堂,将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规范融入课程教学。通过以上举措,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我院与紧密型的合作企业如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安艾艾迪职业培训中心等企业,对接Web 前端开发等岗位的需求,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培训资源,针对培训考证涉及的技能点的要求形成了一批企业项目案例资源。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规律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开发能供学习者不限时空开展学习的在线课程资源,提供作业、测试、考试等教学活动。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并共同完成配套的微课、案例、代码、题库等数字化资源建设。对于动态更新的前端技术、框架等内容,编写配套的活页式讲义,随时补充最新的技术;对于综合实训类教学,编写配套的项目手册,图文并茂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利用专业资源和1+X 试点工作的契机,与企业开展需求定制式的多层次社会培训,以满足复员军人、转岗职工等社会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并实施“1+X”证书制度和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
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各项目标的顺利达成,需要构建与该项试点配套的系列制度,建立内部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并完善学分管理制度,让学生获证后可以折算成学分,替代原课程体系中的相近课程;制定1+X 经费申请、使用、审核等管理制度,体现课内教学与培训课程的薪酬差别,从而有效地调动授课教师参与试点的积极性;规划好课程建设,建立1+X 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维护的各项制度,确保其落到实处。
在国务院、教育部等行政部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1+X 制度的试点工作,我院作为成功申报的首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兄弟院校开展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1+X 证书制度的支持下,将更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进行,使专业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