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之光

2019-12-02 09:45郑君
读天下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想教学

摘 要: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撬起整个地球”,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为本”的观念是一致的。可是在新课标提得响当当的今天,大多数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都在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课堂始终还是在围绕怎样让学生得高分这一指挥棒在转,却很少去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那如何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由的“翱翔”?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想;教学

一、 审时度势,抓住时机

学生的思想和我们成人一样是个万花筒,他们的世界有时比成人更精彩,有时是成人所无法想象的,有时以我们的观点来说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我们若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不知他们为何有这些观点,有这些看法,就谈不上让学生的心灵自由翱翔。

如,我在教学古诗《忆江南》的时候,我把诗写在黑板上,反复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老师,你最后一句的标点加错了。”我吃了一惊,连忙翻书对照。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我的标点符号没错呀!我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随便说话,我怀疑他是在故意捣乱,所以我没理睬他,接着往下上,上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紧皱眉头,于是,我不忍心就给了他一个说话的机会,我说“我写错了,你认为这儿应该是什么号呀?”他小声地说“我认为这儿应该是感叹号。”“請你说说你的理由。”我接着问。他见我笑着鼓励他,于是大胆地说“诗人白居易看到江南这美丽的风景,很高兴很喜欢才说出的这句话,感情非常强烈,所以应该用感叹号。”“好,老师现在就把它改成感叹号,你能为大家读读吗?”于是他朗朗上口的读了起来,连我都被这美丽的风景给迷住了,同学们也都纷纷赞同他的想法。于是我把两个句子都写在黑板上(①能不忆江南?②能不忆江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并分小组讨论,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和交流之后,学生终于有了自己的体会,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加问号的时候,诗人的感情色彩太浓,可以说是非常喜欢这江南,值得留念,用反问句来加强语气,当加感叹号的时候,是诗人真感情的自然流露,这两种标点符号用在这里均可。

由此可见,学生对古诗情怀的体会,已超出了我这个老师所预料的范围,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深度了。我很庆幸的是,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扼杀,而是给了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给了我对他们重新认识和欣赏的机会,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正是有了这个机会,课堂才精彩起来,学生才有了发展,认识才进一步提高,体会才更深刻,我们的合作才更愉快。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的灵感得以发挥,让学生的个性体验得以表达;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是对学生的尊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让他们的思维迸出火花。

二、 给学生自由,冲破束缚

在重重地包裹下,在旧思想的左右下,根本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飞翔,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冲破思想束缚。

狐假虎威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狐狸被老虎抓住以后,谎称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并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走了百兽,从而让老虎相信并放了自己。我们一直把狐狸定位在狡猾、奸诈的地位;在定位狐假虎威这个词时,我们也是把它定位成贬义词;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始终用一种有色眼光来看待狐狸,把它当成反面角色。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评价也是如此,对狐狸的批评是一筐又一筐。而狐狸的做法真的就是可恶至极,真的就是一无是处了吗?“狐假虎威”这种做法对不对?我在班里首先搞了个民意测验,结果50人中,只有6人是赞同狐狸的,而其他44人对狐狸持的是反对意见。令我高兴的是,竟有人赞同狐狸,为接下来的辩论打了基础。接着,在我在班里掀起了一场辩论赛,双方力呈自己的理由。反对狐狸的同学主要是认为狐狸撒谎是错误的;赞同狐狸的同学则认为狐狸虽然撒谎,但是是为了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性命,这是聪明之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多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如狐狸一样,我们可以说它很狡猾,但换一个角度想它是很聪明的,在危险的情况下,它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才这样撒谎,这就是目前我们天天要对学生强调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让学生体验教材的多元性,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有了创新。也就是说要想产生新思想,就必须摈弃各种先入之见,冲破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法去看待事物,这就是人文教育之结果。

三、 人文教育,精彩纷呈

人文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书本上的问题,要允许答案的多元化,允许不同意见的产生和存在,不再以教参为唯一标准,而是,你有理,你就是正确的,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课堂便会精彩纷呈。

记得有一次我上美术课,指导学生画苹果,当学生在画完苹果后,我叫他们将画分别贴在黑板上,而有一个同学的线条并不流畅黄苹果特别引人注目。于是,我请他说明一下为什么要把画苹果涂成黄色?那学生说,家里刚买回的苹果有时是青的,有时是红的,可是过了几天,青苹果变黄了,而且有点儿炎,我今天就画的那种苹果。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苹果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圆圆的,青青的,红红的,而在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的眼里,它可以是凹凸不平的,黄色的。多么精彩有趣的一堂美术课呀,这难道不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思维的闪光点吗?

小学一年级《雨点》这首诗歌的内容是:“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多么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诗歌呀,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标准答案是:池塘里的水是不流动的,所以,雨点在里面睡觉;小溪里的水流得很慢,所以说雨点在里面散步……而我们孩子的回答要精彩得多了:雨点在空中往下落的时候累了,所以在池塘里睡着了;雨点想欣赏小溪两岸美丽的景色,所以它在小溪里散步;雨点在小溪里散步是因为它对地上的世界很好奇;雨点在大海里跳跃是因为它见到了海洋很兴奋;雨点在海洋里跳跃,是他们在冲浪呢……

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他们在自己的语文世界里遨游,我们为何要让标准答案成为一道枷锁呢?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必须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自己拥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在语文知识教学、能力训练中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还学生自由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让我们成为他们飞翔的欣赏者和指路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闪烁起人文的光芒吧!

作者简介:

郑君,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资中县龙山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想教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