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课堂 享受生命幸福

2019-12-02 06:59张玉娇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课堂情感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物,都是独立自主的甚或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语文教育不能无视学生作为生命存在物的事实,针对缺乏生命教育课堂这一问题,提出生命教育课堂的必要性,提倡把课堂构建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首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挥的生命教育课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课堂;情感

一、 初中语文缺乏生命教育课堂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者普遍缺乏生命感,在以“人的教育”为基本信念的教育领域里,生命缺席了。在以往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知识、方法、技术;在教师创作的大量课例中,我们享受不到生命的跃动和呼吸;在每天产生的众多教育论文中,我们依然看不到生命的气息,生命创造的光影就在如此这般的推演中进入黑夜。正因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呐喊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的呐喊实际上隐含着另一种吁求:让教育研究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充盈活泼泼的生命感。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直面人的生命,以人为本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根本的教育宗旨,从多方面努力来促进生命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渗透,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 初中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充满生命教育的学科,而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生命教育。学习一篇课文时,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建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教师要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去组织教学内容,自然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其中,而不是根据作者和老师的思路去单纯地品味文章,感悟不到真正的生命意义。因此,必须让生命教育回归课堂,让生命教育唤醒课堂。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关爱生命、热爱生命、感悟生命,享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能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著名教师于漪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生命课堂的构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与钻研。其次,生命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实现语文课堂生活化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一) 唤醒学生情感

情感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要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发生共鸣,于漪老师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熏陶。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为了创设一个凝重、哀伤的教学氛围。上课前,她把用黑框镶嵌的周总理画像披上黑纱,悬挂在黑板的上方,然后她胸佩一朵小白花,上课时用庄严、悲痛的声调介绍当年首都百万军民自发地伫立在寒风中迎送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然后用怀念、悲伤的语调朗读课文。这时,课堂上早已一片嘤嘤啜泣之声,师生完全沉浸在悲伤、哀痛的气氛中。

像于漪老师的课堂,这种形象氛围的创造,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与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无疑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于漪老师说:“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闡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

(二) 唤醒课堂情绪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因其丰富的情感性与跃动的生命化特征,往往极易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因此,一节生命化课堂,就是师生间多边对话的一种生命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智慧,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在李镇西老师的《冬天》这篇课文的讲授中,达到了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的境界。面对一群新的学生,他决定与学生“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地讨论,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讲授课文,进而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所谓“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走进课文,让每个学生在朗读完课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内心的感受,当然每人的想法不同,分享各自的收获,共享美文。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当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中去。让学生把情感的闸门打开,点燃思想的火炬,迸发出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 唤醒生命意识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为了满足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依据自身的潜能,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外在世界和自我具有认知、理解、建构和创造能力的潜在灵智和欲求。生命意识只是人的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育的唤醒。

于漪老师认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是以精神养育精神、用生命呵护生命的事业。语文教师要披文入情、以情激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溢满哲理和情致的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细水长流地进行滴灌、渗透,塑造他们的心灵。情感教学要使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合一,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

在于漪教师讲授《茘枝蜜》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句话:“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作者写作时显然是触动了心弦的。于漪就抓住“颤”这个词作动情的讲述:“颤”是抖动,这是因外因而产生的抖动,生命如此短暂,作者意想不到,心颤动了。这个“颤”是对小蜜蜂的赞颂,是对它短暂的生命所显示的意义和价值的领悟。这里,于漪老师正是通过对“颤”的锤打情讲,拎起了这一段的议论抒情,注情于蜜蜂,使高尚情操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四、 结语

总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人,关爱生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是课程改革的理想和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构建鲜活的语文生命课堂,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生命关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愿语文课堂教学这棵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北京:教育研究,2002(5):3-6.

[2]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3-58.

作者简介:

张玉娇,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语文课堂情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情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台上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