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照
摘 要:数学以其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位居学生“恐惧学科”的榜首。然而,学生只明其难点,却不知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因此,兴趣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课堂教学是颇有成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实现将空间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探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在于数学的趣味性程度,信息技术以其图画并茂、直观易懂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文将从“优化导入、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后练习”三個角度入手,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优化导入——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于无声中激起学生心中的千层浪,它是一把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钥匙,引导着学生在数学这条林荫大道上阔步前行。可见,兴趣之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导入时埋下兴趣的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逐步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要以学生心理为立足点,着重把握学生兴趣点,以保证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首先,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复杂的图片,并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圆形物体,比如,硬币、足球等。接着让学生仔细观看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轮胎的形状,然后换成将轮子形状换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一想:自行车轮子换成三角形可以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它一定是圆形呢?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的教学效果来不断激发学生内心的疑问,以此来让学生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再对圆的半径、直径等知识进行一一讲解。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二、 突破教学重难点——探究
探究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课堂探究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探究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由认识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对问题“二次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长方体的3D动画,并用笔画出相应的长、宽、高,用字母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进而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体积公式。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有明确和清晰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还会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长方体上放着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该物体的体积计算。通过这样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 课后练习——评价
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方式,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有效设计课后练习,从贴近学生生活中寻找练习素材,创新问题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借助信息技术完善评价机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表扬,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统计”相关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有效的表格,表格的上栏为1月到12月的数字,下一栏为学生人数,接着让学生依次报出自己的生日,并最终完成表格。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将自己爱吃的水果绘制成表格或统计图,比如,左边为苹果、香蕉、西瓜等水果名,右边为喜欢吃的程度,并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鼓励。最后,我再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作业打五角星,并配以相应的评语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虽然为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并非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效融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将教学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总结、概括知识要点的机会,以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分析[J].学周刊,2019.
[2]于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
作者简介:
戴光照,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