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我国逐渐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现全面透明、科学、规范化的绩效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绩效评价;全面预算;绩效问题;预算绩效
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面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各级预算资金监管者和使用者能否回应中央关切,人民企盼,实现“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广大的民众”,这是摆在眼前的课题,作为一名最基层的财务工作者结合多年来预算绩效工作实践,从当前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两个层面进行剖析,提出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 预算绩效评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整
首先在观念上预算绩效评价比较薄弱,虽然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逐步形成一个体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没有形成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理念,基本上不注重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从而导致行政评价的局面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执行。然后,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活动不够标准,没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方式和问责机制,没有健全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和事后评估机制,导致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的执行,违法乱纪行为频繁发生。最后预算绩效评价范围不够全面,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只是初步形成,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不尊重事实,导致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整,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二) 预算绩效评价的方式不够灵活
当国家财政部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的时候,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检也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绩效评价方式过于死板、固定,灵活性不足。其方式主要包含资料信息的查看、电话约访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等。例如:对于医院的经济效益评价工作,则主要采用相关账簿数据信息加以查看与分析的方式开展。但所运用到的电话约访、调查问卷的发放等相应方式,可能会遭遇到知识储备量、人口的年纪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整个流程操作中较为繁杂,难度较高。
二、 绩效评价的提升策略
(一) 提升预算绩效评价重视,构建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为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指标的重视,首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同时预算的执行职能部门必须要配合财务部门,加强对预算績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此外加大预算投入,包括资金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比如国家某部门通过聘请领域专家的方式,为单位的全体人员讲解预算法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使职工认识到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并指导职工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优势的发挥,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单位的内部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目标。
(二)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建设
针对基层预算绩效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和人员配备不完善的情况,结合机构改革,理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机构职能设置,引入广泛的社会参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能力。一是在预决算公开平台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联邦政府专门网站公开绩效的做法,拓展形成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库、标准库、成本库、案例库、报告库、制度库信息平台,促进学习和交流。二是将预算绩效管理责任落到实处,理顺部门内部分工,完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清单,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管理责任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绩效官(CPO)”。三是整合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力量,理顺预算绩效管理、预算评审、监督评价、绩效审计、人大审查的权责,协同发挥各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四是规范中介机构、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提升社会参与和支撑能力。
(三) 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方式应用的灵活性
第一,在实施电话约访或者调查问卷发放方式的时候,需要明确具体的约范与调查的宗旨、相关内容、访谈目标以及实施方案等。第二,构建科学的数学模型,明确具体的样本量。显而易见,这才是实施绩效评价的重点。而构建数学模型之前,应该实施准确的验证,并对可能出现的偏差值进行预测,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最终效果。第三,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成本低廉、目标明确的评价体系。公开绩效目标,接受直接受众的评价。
(四) 结果量化
预算绩效结果是整个绩效管理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部门(单位)向人民群众交出的政绩,随着我们党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预决算信息已向全社会公开,预决算信息所涵盖的反映部门(单位)工作质量、管理能力的绩效评价结果仍未与预决算同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只有在绩效评价结果实现“真实、正确、公正”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利用量化指标,才能发挥出通过预算效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单位通过绩效评价,发现与绩效目标的差距,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增加支出责任,提高管理水平;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优化财政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能力;政府部门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据此对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部门(单位)进行必要行政问责的积极作用。
三、 结语
总之,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系统。首先企业的管理层及所有员工需深刻地理解绩效管理的目的,这是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并且评价指标和标准要具有合理性,清晰、明确,这样才能实现预算绩效的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国栋.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9):77-78.
[2]曹劲.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5):235-236.
作者简介:
周美荣,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财政厅财政效能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