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表达尊重与友好的词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西方受不同道德价值观和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影响,礼貌用语的使用原则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学习双方礼貌用语的具体差异,感受其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友好沟通的桥梁。所以我们必须学习不同的礼貌用语的使用原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文化误解。
一、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
(一) 西方学者利奇的礼貌原则
1. 得体准则(Tact Maxim)
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语言得体有很好的交际效果。让对方最大限度地得益,乐于交谈,这无疑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法宝。
2.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让自己受损。这说明说话人要减少有利于自己的说话内容。和第一个“得体准则”搭配起来,有着类似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3.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积极正面的话,利用这点交际心理,让其心情愉悦,有助于促进对话的进行。
4.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随时随地地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把关注点放在他人身上,多学习对方的优点。
5.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最大限度地增加双方的相同点。尽量将两者的观点保持一致,具有同一个表达趋向,形成两者是同一类的意识,以便进行交流。
6. 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要求对话双方在情感上拥有一致性。人类的悲喜大都是相通的,多一点同理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二) 顾曰国礼貌准则
1. 贬己尊人准则
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谦虚做人、贬己尊人的高尚美德。如“鄙人”“寒舍”“贵府”“令郎”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深知低调自身力捧他人的人际交往原则。
2. 称呼准则
这一点强调跟对方开始对话前的尊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卑有序,长幼有次的等级划分,嫡子,君臣,皇后,贵妃等,都体现了一定的称呼准则。
3. 文雅准则
谈吐优雅,文蕴深厚,给人一种有文化有教养的感觉。禁止粗俗的污言秽语,多使用委婉礼貌的表达方式。
4. 求同准则
大家都是有脸面的人,注重个人面子。在交流中,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尊重对方,尤其是在公众场合,不能让对方失了面子。
5. 德言行准则
在语言表达上要突出对方带给自己的益处,缩小自己的付出,同时也要尽量减少他人的付出。在行动上要积极主动,但表达出来要小化。
二、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
(一) 问候语
在日常生活中表示一种礼貌,在使用时通常简洁明了。常用问候语主要有“你好!”“早上好!”中国人碰面还会顺便问一句“你吃了吗?”“你去哪儿?”而西方人则认为这样是侵犯隐私的,他们在社交中则倾向于“How are you doing?”“Hello!”等表达。
(二) 请托语
当你向他人提出某种请求时必要使用的语言,话语中带有“请”字,或者说“劳驾”“让你费心了”“拜托了”等等。而西方人则直接用“Excuse me”开头,表达自己的需求即可。
(三) 致歉语
有时人们难免会因为某种原因影响或打扰了别人,尤其当自己失礼、失约、失陪、失手时,都应及时、主动、真心地向对方表示歉意。常用致歉语有“对不起”“请原谅”“打扰了”等,如果当面不方便道歉,还可以采取打电话发短信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歉意。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长幼尊卑”的观念,而西方人则是带着人人平等的信念,只要错误在自己,都会致以歉意。
(四) 敬语
亦称“敬辞”,在对话交流中,使用敬语,不仅是有礼貌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通常会用“令”“贤”来敬称对方,常用表达还有呈正——把自己的作品请别人批评改正。赐教——给予指教。奉告——意为告诉。奉还——意为归还。华翰——尊称别人的书信。在使用敬语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心有所诚,才能口有所言。西方人则多是直接性表达,称呼对方则是“Mr./Miss.+姓”,然后明了地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三、 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注重和谐共处。这也影响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先人后己的用语准则,以及西方更多以个人为中心的表达方式。
(二)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由,喜欢张扬个性。个人主义是其文化价值中心,再受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用语原则在对话中都是纯粹的礼貌,表现一种绅士风度。中国文化价值观则强调集体主义,先人后己,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中,不仅是个人礼貌的表现,也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三)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行为准则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抽象,语言在表达中相对委婉迂回,行动上也比较客气,带有中庸之道。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偏向直观型,说话直接,通俗易懂,交流比较畅快。
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用语在我们的表达里不可或缺。但世界是多元的,文化是多样的,当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更需要注重礼貌用语的表达,以确保对话顺畅进行。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的学习,以促进中西方人民更好地跨文化性地交流。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D].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2015.
[2]杨琦.中西礼貌语言的语用及文化差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5).
[3]梁嘉欣.浅谈中西文化之差异[D].广州:暨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张春霞,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