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

2019-12-02 07:27于卫雁
名汇FAMOUS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于卫雁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现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指的是其意识形态属性,也就是其所坚持的阶级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根本,政治性是其首要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守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同时还要引导、教育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建立在严密科学逻辑的学理性基础之上。用理性的力量引导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

(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价值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在青少年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开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引领与意识形态构建,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给学生的的理论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心理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有着严谨的学科理论框架、严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思维范式,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逻辑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但传授知识承载的是价值观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力求“有意义”的同时也“有意思”,用豐厚的思想理论知识滋养科学的价值观念,于润物细无声中为学生撒播下信仰的种子。

(二)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建设性是指用科学理论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导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社会正能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和担当。但是在社会现实中,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却在不断影响和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批判性就是指用质疑、批判的方法直面这些错误思想观念,在质疑和批判中使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在批判中建构,在辨析中提升,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建设性和批判性是看待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但殊途同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以深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将真善美的种子种进学生心里,又要敢于担当,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思潮,立场坚定地亮剑发声,敢于向各种不良现象坚定地说“不”。

(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理论性是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知识的原理、逻辑、内容、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因此,要提升其思想性和理论性,充分彰显其理论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滋养学生、引领学生,以理服人。实践性是指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使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真正结合起来,通过鲜活的现实案例启发、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悟道明理,同时也要用实践赋予教学以鲜活感、时代性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只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理论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四)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事物往往表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两面性。统一性是指事物表现出来的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使命决定了其有相对统一的培养目的、教学目标、教材使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育评价等标准。而多样性主要是指事物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场景复杂多变,具有很大差异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坚持统一性,也要兼顾多样性,做到二者的统一。要在遵循相对统一的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根据不同需求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精准用力,靶向施教,而不能简单地开展“一刀切”式教学,更不能不分对象、条件、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千书一面、千人一面。

(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但二者职责不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教师在“教”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流程和节奏的安排等,通过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价值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在“学”中起着主体性作用。教师要认真研究、琢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接受知识。否则“教”和“学”就是两张皮,教师自说自话,学生充耳不闻,课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活力。好的教学是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情”,也要把握“学情”,使教学活动两大主角的能动性都发挥出来,才能使教学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六)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灌输是指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的输送,灌输性教学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习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意识形态教育。它让学生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传授,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涩的原理性知识,往往需要采用灌输的方式。虽然这种讲授法长期以来遭到批判和质疑,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其必要性。启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水到渠成中自觉主动地掌握科学知识。但启发式教学一般是基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把握,离开这一点,启发式教学很难实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灌输与启发的辩证统一中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把握规律、掌握知识。

(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显性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而言,其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大众传媒传播等。显性教育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隐性教育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场景和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培育,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爱听、老师愿讲的“金课”,同时也要注重课外教化感染,充分发掘、整合、利用社会有益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二、改革创新内容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强,切实发挥其“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指向一定价值追求的关于教学的看法和观念,是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教学理念又规范着教学方法,是改進教学方法的前提。因此,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将教育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整体性教学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改革创新的全过程中。

(二)加强队伍建设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要在选拔、使用、培育等各环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拔工作,把好“入口关”。要通过建立选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体制机制、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出通道、制定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等途径,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其次,要创造条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好,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制度天花板,突破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助力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再次,在思政课教师培养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工作。

(三)构建系统化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因此,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有机联系的系统化教学模式。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每个教师的知识背景不同,研究领域各有侧重,课堂教学模式应由教材体系向专题教学体系转换。应根据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开发“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课”“慕课”等网络开放课程,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点”“面”结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涉及选择和组织“教什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托。处于深刻变革和不断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根据理论创新、社会发展与学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国家大政方针、时事要闻,适当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既要联系日常生活,也要拓宽学生视野;既要融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课堂,也要联系实际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既要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直面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其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感受理论的力量、享受思考的乐趣。

(五)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两个层面的问题,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法的总和。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接受程度、教学设备、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寻求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实效整体性螺旋式上升。

(六)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就是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学生特点等合理利用集文字、声音、

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七)变革考试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其考核应着重过程性考核而非结果性考核。为全面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变革以往“一张试卷说了算”的“一刀切”的考核方式,探索构建集理论掌握、素质提升、能力提高为一体的全面反映教学效果的综合考核体系。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