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文婷
在98年的中共党史中,无数党员干部为初心和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一些我们熟知的重要人物在重要关头作出重要选择,以大智慧大气魄,在沉沉暗夜中为后来者指明方向;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党员,看似寂寂無声,却通过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平凡的坚守拥有了温暖人心的光芒。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深刻地诠释出,何为不忘初心。
重要关头是可以见初心的。比如人生的重要关头,生死之间。翻开早期党史,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和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在被捕后都面临过生和死的抉择,并且都选择了舍生取义。其中有一些令人感慨的相似之处。一是在被劝降时,依然坚持斗争。李大钊写下《狱中自述》,用假情况迷惑敌人、以文字掩护其他同志;瞿秋白则对关键问题避而不谈,反而委婉打听红军西去的情况,中统局训练科科长王杰夫留下了“他在探索我们,向我们做工作”的无奈之言。没有对初心的坚守,就不可能在事关生死的场合依然有毅力和智慧坚持斗争。二是在刑场上都作了最后一次演说,高呼共产主义口号,让胸腔中激荡着的理想信念喷薄而出。三是就义的姿态都平静从容。史料记载,谈笑自若、神色无异。李大钊的女儿回忆,父亲“既不愉快,也不伤心”,“安静和沉着”;瞿秋白则“择一空地盘膝而坐,向行刑者示意”,淡淡一句“此地甚好”。这里的平静令人震撼。他们之所以平静,是因为为主义而死、死得其所。不同的两人,正是有了共同的初心,才在行为细节上高度相似。这就是从初心中衍生出来的面对重大考验的政治定力。
重要关头,也可以理解为党和国家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比如毛泽东果断决策抗美援朝,决定与美国这个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较量;邓小平毅然冲破多年来“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开辟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他们在千钧重担压于一人之身时,敢于拍板、敢于决策、敢于承担责任。这就是有担当。有些决策,就像陈云在确定粮食征购政策时曾自我比喻的那样,“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但他们一直坚守初心,心底无私天地宽,所以无所畏惧地作出抉择,从而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对了最能为中国人民谋根本、谋大利的道路。
普通党员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亦可见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半床棉被”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个故事能深入人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个普通女红军,在借宿这个平常的生活场景下,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做一件在她们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事。它充分说明,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不变初心是流淌在普通党员的血脉之中的;不是只有在某个特殊场景才能体现出来的,而是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不是刻意走过场、作秀式的,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因而最能打动人。在故事的后半段,红军走了,老人等了一辈子,希望她们再来看看自己,那间借宿的厢房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临终前,老人告诉自己的孙子,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这是我们党以初心赢得群众真心的最好例子。今天我们已经有9000多万名党员,461万多个党组织,如果每名党员都能如当年那三位普通女红军一般,将初心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地带入到工作中去,我们将在推进伟大事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史上每一次伟大的选择和平凡的坚守,背后都是一颗颗搏动着的、为社稷苍生念的拳拳赤子心。历史已经过去,但历史人物的精神常在。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学会把自己摆进去,见贤思齐,对照革命先辈,主动检视自我。我们党今天提倡自我革命,不能单靠组织推动,也要靠个人主动。每一名党员,都要沉下心来,在看似普通的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汲取党史的营养让自己的初心更坚定,坚持用自我革命的方式让自己的体魄更强健。这样,若有一天遇到重大考验,才能扎得住根、站得稳立场,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