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领导理论对新时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2019-12-02 15:54董思含
经营者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生产力

董思含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对自我发展的强烈渴求,稳定不再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因素,这在“90后”员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情境领导理论,对不同阶段的员工发展需求及领导风格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情境领导 领导风格 员工发展 生产力

一、引言

领导与员工之间形成高效作战的共事关系,无疑是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关键。

在企业中,员工之间能力差异较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就成了一项课题。只有当上级的领导风格与下属的发展需要一致时,才会激发员工产生最大的效能,完成团队及企业的业绩目标。

二、情境领导理论的概念和维度

情境领导理论是由美国学者Hersey(赫塞)和Blanchard(布兰查德)发展起来的,关注的是在不同的情境下领导风格的转变。这里的情境,指的是员工的能力和意愿:能力是指是否具备完成特定任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意愿代表完成一项特定任务所拥有的信心、承诺和动机。[1]领导风格指的是试图影响别人的行为模式。Blanchard认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领导的有效性,即领导者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工作;二是对领导的满意度,即领导者的行为是否为下属所接受,起到激励的作用。“情境领导”就是使领导既是有效的,又是满意的。[2]因此,情境领导理论下强调的领导风格由任务和关系两个维度组成。任务包括指导下属设定任务目标、流程和方案等,这时下属只是将想法付诸实现的人,领导才是真正的问题解决者。关系则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此时领导关注下属的感受,对下属征询建议、倾听意见、分享信息、表扬鼓励等,提高下属的满意度,促进其完成任务。

三、情境领导理论模型和最佳模式

情境领导理论就是将上述我们提到的两个维度——任务和关系纳入特定的情境中。特定的情境指的是下属的准备程度,即下属的能力和意愿(如图1)。[1]

(一)S1低任务——低关系风格

这是一种典型的“吩咐式”风格,领导者明确地指导下属完成任务,并全程给予严密监督,仅用很少的时间去维护关系。它适用于能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员工(R1)。这类员工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安全感和信心,对任务的能力和意愿都偏低。例如,新入职员工或由于转岗或升职而刚刚担当新角色的员工。这带给企业的启示有:

第一,对于新入职员工,管理者可以选用偏独裁的领导风格,单方向命令他们如何做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使任务顺利完成,也会帮下属建立信心。反之,如果新员工缺乏指导,无法完成任务,不仅业绩不佳,心理压力也较大,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如离职等。新员工的快速离职,不仅浪费了招聘资源,也浪费了企业前期的培养资本,对企业和员工来讲都是一次失败的经历。

第二,对于转岗或升职而担任新角色的老员工,不要因为对老员工的过度信任而缺乏指令。老员工虽然对公司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新角色所要承担的新任务依旧有盲区和短板,领导者需要投入足够的指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成功转型。

(二)S2高任务——高关系风格

既要关注任务是否完成,又要关注员工的发展需求。它适合能力发展水平在中等偏低阶段的员工(R2)。员工对于如何完成任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随着重复任务带来的知识积累,他们对于完成任务也更加自信,这时的他们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可以做到更好。

这带给企业的启示是:针对R2类员工,领导者要投入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不仅要在任务上给予足够的指导和监督,还要在精神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要倾听他们的建议,与他们分享信息,有问题要尽力澄清使他们了解,让员工逐步巩固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输出高质量且稳定的业绩成果。

(三)S3低任务——高关系风格

这是一种“鼓励支持”的风格,领导者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具体工作,但是要维护与下属的关系。它适合能力发展水平在中等偏高阶段的员工(R3)。领导者可以将少量的任务或流程的控制权交给下属,促进问题的解决,仅在下属需要的時候给予指导。这个阶段的员工对于各项任务比较熟练,重复的任务开始让他们感觉到枯燥无聊,工作意愿度下降。领导者要擅用征询、倾听、表扬、分享、鼓励等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参与感,提高其意愿度。

这带给企业的启示是:当员工已经掌握了在某一领域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也是对一个环境产生疲劳期的阶段,且有能力跳槽。为了避免这类中坚劳动力的流失,维护关系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领导者要建立与下属之间活跃又稳固的关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在这个组织里受到了高等级的重视,并与这个组织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和承诺,心无旁骛地在组织里持续地工作下去。

(四)S4低任务——低关系风格

这是一种“授权”的领导风格,领导者会较少地参与任务计划制定和流程细节当中去,只要与下属达成共识,就会放手让其独立去完成任务,同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维护关系。这类领导风格适合能力发展水平在较高阶段的员工(R4)。这些员工表现优异,完全可以放心将任务交给他们。对于这类员工来讲,现阶段留在公司继续发展,下一步就是升职到新的岗位级别上,所以对于工作的意愿度也是足够的。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有: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员工明明已经达到了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甚至某些能力超过了上级,但在组织内还是没有发言权,只能听从上级指挥,丧失自主能力。长此以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会被削弱,甚至消失殆尽,加之如果企业内部迟迟没有提拔的意愿,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会极度消极,情节严重的甚至会与外界联手,打压本公司业务,造成极差的公司影响。所以,对能力和意愿度都非常好的员工,领导一定要给员工较大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积极投入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以上是对情境领导理论下4种领导风格的分析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思考。随着员工能力与意愿的改变,上级的领导风格随之改变,有助于获取较高的生产力和士气,完成企业目标。合适的领导风格可以将下属带到新的阶段,并使员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最大化地为企业效力。而领导者本人在管理上的有的放矢也能避免消耗过多无用的精力,同时可以提升组织内部的满意度。最后笔者想说明的是,职场上的情境千差万别,任何一个模型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参考情境领导理论的同时,仍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适度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结语

激发出员工最大的士气与生产力,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能,是企业实现高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以及对于同一个员工的不同成熟阶段,需要运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给予不同的指导及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生产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企业效益与员工发展的双赢,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实现基业长青。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Andrew J.Dubrin .王垒译领导力(第四版)[M].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141-144.

[2] 方志远.“情境领导”理论评述[J].领导科学,1994(4):25-26.

猜你喜欢
生产力
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来不及生产力
浅谈良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国家本质刍议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