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聚 孟延豹
前言: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强调课堂实践,以模仿教师和自己操作为主,如果仅以本学科的内容为目标,总感觉这个课程的意义不大,而谭国聚老师从小学信息技术课文本阅读的必要性及文本阅读的策略出发,在全学科阅读背景下,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在文本阅读维度上进行了很大的提升,我觉得,这应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主要以模仿操作为主,即教师演示相关的操作内容,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行为,学会本节课的内容,而缺少对信息技术文本阅读的训练。同时,通常所说的阅读都是针对文学语言,但笔者认为,将文本阅读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非常必要。下面,从课堂场景和信息技术学科特殊的文本特点两方面分别论述,并提出了提升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 课堂场景分析
课堂场景A:一次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讲解Word文档中复杂表格的设计,需要合并单元格,这时教师停下来,让学生打开书,阅读P86-87操作任务描述,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中所讲,合并单元格。读完之后,学生开始操作。这时多名学生举手,几乎都是问同一个问题,节录如下,其中S为学生,T为教师。
S:老师,我这里为什么没有“合并单元格”?
T:仔细阅读操作步骤第三点,再试试操作。
学生若有所思地又阅读一遍,然后操作“合并单元格”,菜单内依然没有合并单元格一项,再次举手问老师。
S:老师,我已经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合并单元格”。
T:那你演示一遍,我看看。
学生演示一遍,的确没有合并单元格一项。
问题出在哪里了,这时,班里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问教师同一个问题:没有找到“合并单元格”一项。
教材原文如下:
“……③如图2-50所示,鼠标在选中的3个单元格上右击,弹出快捷键菜单,单击‘合并单元格菜单项,3个选中的单元格合并为一个长格。”
课堂场景B: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讲“猫抓老鼠游戏程序设计”,为了便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把本节课的编程内容分解成15个微课,并按照编程的顺序排列、命名,命名的格式为“解决……问题”,经过讲解,所有学生知道将教师所给文件包一个个打开、观看,并编写猫抓老鼠的游戏。教师开始巡视并帮助学生解决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学生在做猫和老鼠的移动时,猫和老鼠头是朝下的,而教师针对这种现象特意录了一个时长20多秒的微课(微课命名为“6.解决头朝下的问题”),同时,班里有多名学生举手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猫和老鼠是头朝下的?
场景A所述现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知道“右击”是重点,但强调在哪里右击的文字学生跳过去了,没有看到。产生这种现象一般归因于马虎,实际上,是缺乏对文本逐字理解的思维能力,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场景B所述现象,很明显学生关注微课学习时,能够获取相关信息,尝试解决问题,但并不是完整获取信息。学生遇到问题时只是一味地举手提问,看上去学生比较认真,实际上,学生缺乏自主独立阅读相关文本的习惯,也缺乏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
以上两个教学场景,都是因为学生的文本阅读出现问题,导致操作上不能顺利完成。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自主的、逐字阅读文本的能力,才会导致操作上的错误。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有必要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
● 信息技术文本特点分析
1.信息技术教材的文本不同于文学语言
信息技术教材的文本语言简洁、准确、精炼。因此,阅读信息技术教材要做到认真细致,逐字阅读。例如,信息技术教材中使用窗口、菜單、工具、快捷菜单等专有名词和术语,跳过去,等于这些知识不知道。而且信息技术教材的文本直接反映操作的方法,如“剪切、复制、粘贴”等短语和“Ctrl+X、Ctrl+C、Ctrl+V”等快捷键。
文学语言,可以略读、跳读。而阅读信息技术文本语言,不宜太快。信息技术文本语言是高度概括的信息技术名词、术语、操作方法。信息技术的文本语言难度大,专业术语多,学生必须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边理解、吸收、接受,有一个“内化”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学生要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学会用自己理解的、易于接受的、熟悉的语言来表达阅读内容。
2.信息技术文本阅读包括教材的文本阅读及屏幕的文本阅读
例如,在Word中,屏幕上方是菜单栏,每个菜单栏又分为若干个小工具。学生在做电子手抄报时,要求对图片和文字进行综合处理,还要搜索相关主题内容。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多方考虑,联合操作,才能实现预期效果。因为操作步数多,跳跃性强,学生如果对菜单和工具不熟悉,没有很好的阅读屏幕文本的能力,那么很难快速完成一个作品。
3.信息技术文本阅读要求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记忆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不但要阅读相关文本,还要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实现作品的最终效果,必须借助直观想象,进行整体构思,才可以完成操作任务。而为了快速操作,通常还要多看几步,保存在大脑中,然后上机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些操作任务还配有插图,结合插图阅读文本,更加需要形象思维。因为书中配有的插图仅是关键步骤插图,一些中间过程的插图,教材里没有给出,被省略掉的部分只能通过学生自己构图,形象地勾画出每一步的屏幕效果。
在阅读信息技术教材的过程中,阅读文字,理解有关信息技术术语的真实含义;观察插图,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操作步骤的前后联系,达到对教学知识点的把握、记忆,内化自己的语言,每一步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
很明显,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阅读、操作的过程都离不开形象思维能力、记忆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信息技术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文本阅读非常必要,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文本阅读的特点,就如何提升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以下策略。
1.信息技术课文本阅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课前文本阅读的习惯,为模仿操作打下基础
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教师可让学生先把计算机打开,在等候开机时,让学生打开教材,读一读本节课即将操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感性的整体认知。同时,教师就学生所看的内容提问,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言简意赅,所学内容为大字标题,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前阅读教材,能让学生产生有效认知,对快速掌握操作技巧也非常有帮助。
(2)培养操作过程中文本阅读的习惯,化感性认知为理性操作技能
模仿操作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每项操作都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可要求学生阅读本节课的操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操作,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转化为操作技巧的能力。
(3)拓展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计算机相关文本的兴趣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材料非常丰富。教师上课的时候,可以推荐学生从网上阅读和本节课所讲内容相关的知识。网络文本阅读,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计算机人文方面的文本材料,如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IT精英的成长故事等,这些文本的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
另外,学生还可借助对各类报刊的阅读,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阅读习惯,这同时也能对综合阅读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信息技术课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阅读红色标题、蓝色加粗字体和黑色加粗字体文本。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每节课的重要内容都标为红色加粗字体和蓝色加粗字体,黑色加粗字体提示以下是操作步骤,简洁明了。每节课上机操作之前,组织学生浏览这些标题文本,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学什么,怎样做。
②阅读操作任务的文本时,注意表示动作的词汇。例如,单击、按下、弹出、选择等词汇,是直接告诉学生操作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给这些词汇画上重点符号,便于记忆、理解、操作。
③阅读操作任务的文本时,关注符号和标识。例如,“”、→、□等符号、标识往往是操作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阅读这些符号、标识,能让他们关注操作的重点内容。
④阅读文本之后,让学生将其内化成自己熟悉的语言并表达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猫抓老鼠游戏程序设计》这堂课时,当把猫和老鼠的角色写入脚本程序移动之后,通过运行程序,发现一个问题,即猫追老鼠,追着追着,变成老鼠追猫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面向命令模块”的内容,学生找到命令模块并把这个命令写入脚本后发现,猫和老鼠的移动没有发生改变。这时,教師可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设计思路表达出来,促使学生思考,这对学生准确操作非常重要。
● 结语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文本的阅读是学生全学科阅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不可替代的部分。信息技术学科的文本介于说明文和科普文之间,这类文体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在考试中也会遇到,是学生阅读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类似文本的阅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后记
谭老师很谦虚,在文中并没有提出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但其实已经是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另外,这也是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很好的练习方式,一举而三得,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上值得信息技术教师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