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霄燕 荣冀川
摘要:智能立体停車,能够大大提高停车率,扩大停车空间。以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与时间应用作为支持,研究省智能立体停车产业,分析我国下城市停车的难题以及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的现状,并结合数据与相关报道,阐释智能立体停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在,最后提出关于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的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优化社会整体的规划建设,创建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Abstract: Intelligent stereo parking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parking rate and expand the parking space. With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and time appl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province's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parking in China's citie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industry, and combines the data and related reports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industry. Finall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new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industry, optimize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ety, and creat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立体停车;产业政策
Key words: Internet+;intelligent stereo parking;industrial policy
中图分类号:U4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64-02
1 智能立体停车的相关阐述
智能立体停车,主要是指依靠立体车库而进行车辆停放的新型管理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平面型停车管理模式,智能立体停车更强调立体化向上管理,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停车面积的扩大化,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立体车库,也被称为机械式停车库,是对各种非平面停放车辆设备的合称。立体车库的实质是,实现在限定实地面积内,车辆停放数量最大化的机械设备。大部分立体车库都是采用钢结构建造,同时加以升降横移设备进行车辆的停放控制。立体停车设备的投入使用,是实现停车管理的高效化的重要手段,将停车从平面逐渐过渡到立体空间的发展,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停车空间向上与向下的建设发展。智能立体停车,其占用的实地面积相对较少,但空间利用率高,大大缓解了当下停车的难题,正因如此,其也正象征了现代化停车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参与。
智能立体停车的类别划分,主要是以立体车库的不同设备、不同工作原理作为划分。具体可以分为升降横移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简易升降类和汽车专用升降机。其中,当下最为常用的立体车库模式主要是升降横移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四种,这也适合于停放数量较多的公众场合使用。
2 我国智能立体停车行业分析
2.1 智能立体停车的规模分析
智能立体停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最早出现智能立体停车的尝试是于80年代。90年代中,我国立体停车行业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创新优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汽车的数量的不断上升,直接加速了立体停车的需求,立体停车进行了快速发展期。21世纪后,我国立体停车产业开始了自主设计立体停车设备以及具体应用研究。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2017年间,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停车泊位数量。2011年,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新增的停车泊位数量约为300000个,到2017年,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新增的停车泊位数量已经上升到月800000个,实现高速增长。不断壮大的智能立体停车规模,为停车难问题的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2.2 智能立体停车的区域发展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省会市之中,智能立体车库的占比仅为22.0%;二线城市的智能立体车库发展占比最大,为52.0%;三线城市的智能立体车库发展占比为14.0%,四线城市的智能立体车库发展占比最少,为12.0%。
2.3 智能立体停车因配套而生
从智能立体停车车库的应用场景而言,我国智能立体车库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住宅小区、城市公平场所、工作单位等三场景之中。根据数据显示,占比最大的为“住宅小区配套”,为61%,其次是“城市公共配套”,占比为28%,最后则是“单位自用车库”,占比为11%。由此可见,智能立体停车的发展可以重点于住宅小区发力,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公共配套。
根据我国智能立体车库的具体应用领域分析,主要分为是交通管理区域、物业管理区域、公共场所区域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区域。在交通区域之中,由于车流量是较大需要建设的是相对大型;在企事业单位管理区域中,车流量相对中等,需建设的是中小型。
3 促进我国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的发展政策分析
3.1 通过PPP模式实现公建配套实现量化增长
停车行业发展中公建配套的直接获利方是政府,政府必须要强化对此的政策性支持,从而帮助其实现最大化发展。政府在停车行业中推行PPP模式,以优化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停车行业之中的关系。PPP模式具体是指政府或商业企业之间为社会公共物件而提供的服务的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协议。在PPP模式之中,政府将自身所需要承受的商业风险转嫁到商业企业之中,很大程度上减低了风险,同时,在利益获得上,政府与商业企业是共同享有此利益分成,吸引度极高。另外,政府政策对于停车场建设上,还明确指出,促进社会资本流入停车场的建设运营中,资金获得上不仅仅是政府资本,还包括企业的债融资等等。物质条件是所有行为活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政府与企业双线同步的协助发展,实现资金的有效获得与高效使用。
3.2 引導核心厂商占据市场主导
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资本政策的作用,更为核心关键的是商家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得知,我国2017年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的相关厂家企业已经超过600家,每年平均的新增数量约为百家,可见智能立体停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些厂家企业之中,对于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具有专项性、独特性的技术却占少数,很多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创新升级等都没有很好的进行计划性推进,大部分停留在只“制作”的层面上,难以实现自身的更新换代。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留下来的都只是拥有技术与资本的核心厂商,行业内集中度会不断提升。当然,政策的优惠也会逐渐偏向于此核心厂商之中,形成行业发展闭环,生生不息。
3.3 形成 “产品+运营”模式,打通产业链条
智能立体停车行业内对于技术的准入门槛是相对较低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其他大企业的生产模式即可,促使了大批小企业参与其中,直接增加了行业内压力指数。在此情况之下,智能立体停车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进行优质化的技术创新、提升,还需要关注产品本身投入市场的运营发展圈中,切实提供智能立体停车产品的运营有效度,延续产品、厂家的优势竞争力。在此时,“产品+运营”模式正迎合了当下发展与转型的迫切需求,逐一实现厂家企业对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比的有效途径。“产品+运营”模式,是一条全方位的生态制作链。“产品”,便是指智能立体停车设备,主要涉及的制作技术、研发创新、工厂制作环节中的多个方面内容。“运营”,便是指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投入市场后的一系列运营作业,包括推广方案、使用方案、维修服务方案等等。不同的运营方案设计,都是直接影响厂家企业在行业内的份额占比,直接对厂家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度。
参考文献:
[1]曹钟雄,陈振华,刘珏.智慧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投资模式探索[J].开放导报,2018(04):55-58.
[2]王日武.智慧停车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物业项目停车管理情况调查分析[J].城市开发,2018(15):32-37.
[3]宋程.公共立体车库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商业开发模式[J].上海建设科技,2017(01):65-69.
[4]刘宗巍,陈铭,赵福全.城市智能化停车模式的效益评估及产业推广[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9):110-115,151.
[5]高鸿燕.城市停车产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9):200-203.
[6]钱丁丁.城市公共停车设施产业化及投资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李旭红,潘欣宇,张泉东,王佳佳.基于环井式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车位资源分配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9):27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