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啸坤
摘要:铁路隧道施工具有风险高且难度大的特点,并且还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一项工程。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到铁路隧道施工质量的因素,一般为自然因素,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所有外界的因素,最终都会进一步加剧施工的安全风险程度。而为了进一步对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和防范,就必须要提高对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来缩小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
Abstract: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isk and difficulty, and is prone to safety accident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generally natural factors, but they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human factors. All these external factors will eventually further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manage and prevent the safet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tunnel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issues, and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safety accidents by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警;应用
Key words: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safety management;risk warning;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1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铁路建设也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铁路隧道工程的资金投入,从而使整个施工队伍不断扩大。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完成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也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运用了风险预警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技术水平,以此来推动我国铁路隧道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分析
首先,各施工单位在针对铁路隧道工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确保能够将工程具体的安全管理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安全工作人员们的各项工作脱离管理重点,并同时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同时,为了确保相关单位能够真正地明确各項安全管理内容,必须要根据铁路隧道的具体情况开展二次测量和规划工作。通过准确地测量之后,才能把握铁路隧道工程的基本结构,以及掌握工程的周边环境信息。在掌握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雷达监测技术,便能够准确地认识到铁路隧道区域的地质和岩层状况。通过以上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才能够真正地对工程的现实状况进行精准地辨识和分析。并且还可以根据所了解到的基本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施工计划和内容。
由于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特点,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每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对此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计划,从而实现保证工人安全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施工区域周边的合适位置安装监控设备,这样才能时刻掌握隧道周边岩层和地质的实际变化情况。从而避免由于岩层的隐性危害,而最终影响到施工的正常开展。最后,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所使用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方式,都完全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配合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工作,从而实现维护工程正常运行,并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
2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较原来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变,但是却仍然存在着部分漏洞和缺陷问题。首先,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管理体系仍旧不能和国家相关的安全管理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一系列工作。同时,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选择使用同种管理体系的方法,但是由于各单位在安全风险等级、风险源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根本无法保证所使用的管理体系适用于本单位的施工需要。当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是时刻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这就需要各单位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计划。但是各施工单位却没能及时地对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总结,所以也就难以建立起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与人为安全意识淡薄 在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风险隐患即为来自外界的自然因素。一般较为常见的,就是来自于施工场地周边的有关人文地质方面的影响,这些人文和地质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整个施工的难度和危险程度。同时,由于施工场地的周围环境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时常会出现地面塌陷或沉降、滑坡和流沙等多种自然现象。虽然说,依靠人为的力量没有办法真正地改变这些自然存在的现象,但是却能够对此开展一系列防范措施。面对这些风险程度极高的自然现象,却仍然有部分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而这样一来,也就难以使工程的安全性得到确切地保障,从而最终影响到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施工技术的使用管理问题 铁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多类工种的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完成。因此,多个单位共同施工或者不同专业共同施工的现象在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也正是由于工程中工种数量和专业类别较多,所以在制定相关安全技术管理计划时,必须要由各专业或各工种的代表人员共同参与。这样一来,才能进一步加强管理措施的专业性和协调性,并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其实从目前我国铁路隧道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然选择使用较为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必须要对施工的参数和相关技术文件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这样一来,便大大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速度,甚至影响到部分施工技术的正常使用。最终,也就难以保证所完成的工程任务符合施工标准,进而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性以及秩序。
3 风险预警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
3.1 构建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模型 一般来说,所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必须要符合工程的实际状况。也就是说,在构建模型时,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已监测到的各类信息。同时,还要合理地运用数据采集层、数据库层和数据访问层,这三层不同的系统结构。数据采集层就是将所获取的所有信息经过整合之后,最终录入数据库当中。而数据库就是将之前录入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之后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技术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合并,并最终实现对风险进行预警的效果。数据访问层就是将处理过后的数据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之后,再利用GIS技术直接提取出各类报警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安全处理工作提供条件和便利。当然,也只有将这三层系统结构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够真正地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2 明确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结构 风险预警平台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并以此为依托,为整个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首先,监测数据采集平台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使用标准,正确地操作自动化检测设备。之后利用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实现对超前地质信息的预测和评估,这样便能够为后期采集地质信息提供一定的便利和依据。其次,规划数据传导渠道一般会利用网络或无线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系统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最后,便是利用GIS技术实现风险预警平台的科学性管理和规划,从而完成对施工区域周围状况的动态解析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
3.3 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想要对施工区域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就必须要以隧道的实时监测情况作为基础,并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数据解析方式。同时,通过以上各类措施的开展,还能够进一步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但实际上,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始终处于单一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检测方式当中,只能針对某一类情况进行单独的总结和报告,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合理管理和控制。但是,目前这种传统的经验方式,已经难以适用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长期使用还会最终影响到预警平台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因此,如果想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利用风险预警平台提高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3.3.1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梳理 收集的监测数据大多用于预警平台的制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预警平台的时效性,就必须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首先,便是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监测和收集方法。其中,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分为人工和机器两种不同的方式。针对大多数施工单位而言,一般都会选择使用机器录入的方法,因为机器录入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动态性特点。同时,在收集数据时,对数据进行辨识和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在数据当中夹杂进过时信息或无用信息,那么也只会降低平台的工作效率,并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3.3.2 安全评估 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定期地评估,是工程安全管理人员所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这样一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工程的安全管理状况,并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实时性分析。同时,利用风险预警平台还能自动监测到各时期的安全评估结果,进而使其形成初稿状态。最后,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定稿,并及时地将报告信息传输入风险预警系统当中。在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定稿的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还可以利用系统,解析更多有关曲线对比、横截面等工程内容,以此来提高报告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3.3 风险预警 在确定所监测数据高于警戒值的状况下,就必须要开启相关处理机制。同时,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数据和基本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如果遇到威胁性较高的部分,那么便要立即启用专家监测系统,从而获取专家的专业性意见。如果众多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一致表示,所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不处于可以控制的合理范围之内,那么便要二次启用预警机制,从而利用既定应急方案处理监测到的安全问题。同时,还必须要保证反常监测系统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并努力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评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二者的有效结合之下,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的危害程度维持在最低的水平,最终保障工程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
4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构建铁路隧道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项十分有必要工作。但是,如果想要使工程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那么便要求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从以往的工作中寻求经验。从而实现增强风险预警技术应用效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工程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并为推动我国铁路隧道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园,王峥.试析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9):117.
[2]高文超.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3]王飞.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7,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