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和汉服一起热起来的,还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兴。
在一些私人雅集和小眾茶会里,宋代点茶生活在当下的兴起,可看成是汉服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当然也不乏对两宋点茶生活相关的器物历史的重新熟稔。
围绕当下点茶的复兴,两宋斗茶、赏器的历史和风习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打开。如果说汉服的着身,是一种慕古,充满了一种表演的仪式感,那么,点茶和赏器则多少有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而着汉服点茶和赏器,则无疑既有仪式感,又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当代人的点茶雅集
回顾这段宋人的雅致生活历史,便明白当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这样的点茶赏器如此痴迷了。
历朝风雅,两晋而外,唯推宋明。其中晋代是滥觞,明代是余绪,宋代则为中兴。宋代,对外怀柔偏安,对内开言兴商,所以能在北宋兴盛167年后,南渡又兴盛152年,合计319年。存续超过300年的朝代,自秦以来,唯有汉代和宋代。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政治开明,新旧党交替辅政,可“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农商技文皆得繁盛。司南、火药、印刷,“四大发明”其中三项皆出自宋。工商繁盛,铺席骈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工艺简古,其木瓷漆织多典雅平正、内敛天真。山水花鸟画渐成体派,萧疏淡泊、微妙自然,直出文士之心。文道大兴,宋词之豪放婉约,“宋四家”之书法文辞,后人所不能及。理学之创,承尚孔孟而援道入儒,格物致知而内圣外王,引导文士们崇尚含蓄沉静,约束简雅的审美。“荐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因有点茶、插花、焚香、挂画“四般闲事”。
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记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有类似记载:“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犹盛。”说明北宋好雅的风气已经风靡市肆,更不论名人士大夫问了。其中宋人爱茶到极致,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载:“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有宋一朝,春秋大宴皆有茶仪,并赐官员、使臣。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详细描述制作品饮之法。翰林学士、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创制小龙团,并著《茶录》。梅尧臣亲自茶地考察制茶,写《南有佳茗赋》与欧阳修诗茗唱和,谓:“近年建安所出胜,天下贵贱求呀呀。”“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不论是君臣还是文人都如痴如醉,沉迷于氤氲的茶气中。
点茶雅集上的宋盏
宋人乐茶、嗜茶,当时饮茶的方式有二种:煎茶法与点茶法。煎茶自唐朝遗留延续下来,点茶则为后唐及宋所始创。用水注里的热水把盏中投放的茶末浸润、调膏,再注热水少许,用竹筅调匀,再注水击拂,如此五六次,盏内起馍,如结浚霭,如结凝雪,此为点茶。当时建州有北苑茶园,茶农每必以自家所产茶,斗以优劣,曰“茗战”。此风遂入朝中,皇帝及士大夫以此为戏乐,又由上而下,风及国内,帝王贵胄、文人士夫、禅门僧侣无不沉浸其中。宋徽宗有茶画《文会图》,刘松年有《撵茶图》《茗园赌市图》《博古图》,赵孟頫有《斗茶图》,所有这些呈现出来的,茶人、茶具、茶法,相当于历史之复现。距建州一千五百里之陕西蓝田,近年考古挖掘出北宋吕氏家族墓,竟出土有建盏,可知当时茶风之广。
《大宋宣和遗事》记徽宗“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又记:“夏四月,燕蔡京内苑,辅臣、亲王皆与。……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之。”蔡京《延福宫曲宴记》载徽宗为群臣点茶:“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范仲淹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世上最为人知晓的《听琴图》记录了当时的君臣风雅场面,此数处的描写,当应是《点茶图》,可惜没能见到有画家再现君臣斗茶之场面。
既然说“斗茶”,那么点的茶,如何判断孰优孰劣呢?蔡襄《茶录》载:“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以青白胜黄白。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宋微宗《大观茶论》载:“色,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从这几位斗茶顶级专家的论述看,可总结为:一斗汤色,白者胜,二斗泡沫,持久者胜。
(明)文徵明《茶事圄》
点茶、斗茶魅力何在?当时茶人的诗词尽记之。宋徽宗《宫词》云:“螺细珠玑宝合装,玻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苏东坡诗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又《水调歌头》云:“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黄庭坚《满庭芳》:“兔毫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陆游《烹茶》:“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把玩一欣然,为汝烹茶竟。”《试茶》:“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绿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又《闲中》诗日“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黄庭坚词云:“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杨万里《以六一泉煮双井茶》:“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游惠山》:“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从色彩斑斓的比拟中,读之令人向往,是何等之美,何等之乐!
点乃何以美?斗乃何以胜?除茶本身以及技艺而外,器最为要,南宋审安老人创《茶具图赞》,命名茶器具为“十二先生”,按宋时官制赋以官职并赐以名、字、号,配图、拟赞。如茶筅为“竺副帅,名善调,字希点,号雪涛公子”,茶碗为“陶宝文,名去越,字自厚,号兔园上客”。“兔园上客”说的就是建州窑的兔毫盏。
瓷最早始于商代,由陶器发展而来,先为青瓷,至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之势。陆羽《茶经》谓:“茶碗,越窑为最,于煎茶法最宜。”明至今为撮泡法,是茶叶浸出汁液而饮,今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各色茗品繁杂,观其汤色,白瓷最宜。宋人尚雅尚古,所用瓷器纤秾简古,汝官哥钧定,所出皆极品。但宋点茶法,就是喝茶叶末饮品,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五大窑皆不取,唯取建窑之黑釉盏。唐器阔且矮,当时叫茶碗、茶瓯;宋器挺拔收敛,多名以茶盏、建璜。
晚唐五代时,建安之地,初造黑釉茶盏,建盏出自建窑,建窑出自建州。宋之建州,在今之福建建阳,建阳有水吉镇,镇有后井、池中诸村,窑群众多:芦花坪、牛皮仑、庵尾山、营长墘、大路后门、源头坑等。这些窑口都地处瓷矿,矿富铁,是制作建盏的最佳材料;又皆近山林,林多木而有可燃之材;又皆近河流,水为道而有外运之便。所谓天时地利。
建窑与北苑御茶园同处建州,建州所烧制的建盏,最宜斗茶。细究其原因有三:一曰釉黑。宋徽宗《大观茶论》谓“斗茶茶色白为贵”,“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色也”。纯黑者名“乌金釉”,又有烧造过温者,釉面出现兔毫、油斑,人奇而以其为贵,专门研究技巧烧造,兔毫越来越有名,人尽追崇,成为名器。二日胎厚。蔡襄《茶录》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胚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言其胎厚利于保温,保温则馍易生,则水痕出现得迟,则就比薄胎的盏易于取胜。三日型佳,“底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于取乳”,注水而不溅,击拂而不溢,托乳而难散。细观建盏,其口沿薄而圆,腹渐厚,可数倍于口沿,至底为圈足,足矮且狭,内浅修,平滑利落。特别是束口盏,口内部有凸线,击拂时会防止茶汤溅出来,外部有凹线,恰容下唇,利于品饮。“其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此等佳制,所以当时斗茶人孜孜以求,得兔毫盏为宝。到了元代,马背上的民族,不好点差、斗茶,茗饮、茶器遂衰。
唐宋,茶传入日本,宋时,日本茶风盛行,僧院幕府研茶道、尚唐物,茶器中建盏尤甚,人尽奉之、争之,谁能得到一器,以为致珍,价比城池。日本所称为“天目”的,其实就是黑釉盏,非仅建盏,也包括其他窑口出的黑釉盏。宋时日本僧尼访浙江天目山,携各地黑釉盏归,应有建州、吉州、武夷等地所出,统称此名,甚至日本地所产黑釉盏亦称天目。
建盏中曜变称曜变天目,油滴称油滴天目,兔毫称禾目天目。明时,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载:“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可见日本对建盏的推崇和排序,这种排序也影响了当代对建盏审美的排序。
日本松平不昧《云州名物帐》中说,器分大名物、名物、中兴名物三等。静嘉堂、龙光院藏二曜变天目,大阪藏油滴天目为大名物。今日日本,文物分国宝、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今日国宝中有陶瓷八件,都是从中国舶去的,四件为宋建盏,这四件建盏其中三件为曜变盏,一件为油滴盏。
东京静嘉堂藏曜变建盏,日本国宝,为“天下第一曜变”。笔者曾千里越洋而访静嘉堂,正逢修葺屋宇,惜未能睹其真容,唯有留《冬访静嘉堂记》一篇游记。此盏不知何时何人携去日本,后传入德川家、稻叶家,后传入岩崎家,以为天下至宝,现藏于静嘉堂。此盏口径12厘米,高6.8厘米,束口深腹,圈足浅挖,胎黑褐,釉绀黑,口微失釉,胫垂釉。其内形色斑斓,曜变斑空心,外壁蓝黑,少斑。百年前,此盏价为亿元,万匹绢之价,今更是无价之宝。
大阪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日本国宝。原为德川家传有。束口,口径与静嘉堂所藏曜变同,应为当时之标准尺寸。壁内曜变斑小且暗于静嘉堂者,气势略逊之。外壁斑少许。
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建盏,日本国宝。原为津田宗及所藏。因现在寺中,所藏甚秘,此盏为少人所见,形制与前二者同,曜变斑愈小愈实,近油滴,斑斓不失,因有幽玄之美,此最合禅家气质。
除三国宝曜变而外,日所藏建盏曜变、油滴之间者,有滋贺县甲贺市美秀博物馆藏曜变建盏。原为前田家所有,傳为大佛次郎,后入馆中。为日重要文化财,仅次于国宝。盏釉黑且肥,胎褐,足斜削。曜变类油滴,焕日晕之彩,且外壁多而内壁稀,一反上三者。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油滴建盏,日本国宝。原为丰臣秀次所有,后经西本愿寺、三井家、酒井家、安宅英一、住友,终藏大阪。日人钟曜变、油滴,今所见二类极品,几全在日本。形制与上三者同,油滴银色,粒粒圆滑分明,大小聚散得当,为油滴中罕见之物。
另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德川美术馆、林原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静嘉堂文库、九州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日本文化厅、前田家所藏诸盏亦善。除静嘉堂所藏油滴为撇口外,其余皆是束口。静嘉堂所藏除曜变以外的另一件油滴盏,撇口,足底刻划“新”字铭,口近20厘米,甚大。施黑釉,油滴银色焕金,疏朗有致,亦为佳品。九州国立博物馆及前田家所藏束口油滴,绝类国宝大阪东洋馆中之油滴建盏。
京都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藏有束口兔毫盏,德川美术馆有柿红束口盏,皆为普品,日人偏爱曜变、油滴,不爱兔毫,可见一斑。
中国国内所藏建盏颇多,普品多在民间玩赏,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撇口兔毫盏、上海博物馆藏“迄璜”款束口盏、福建博物院藏铁锈斑建盏,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亦有藏。
西方国家亦多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逾二十枚,多兔毫。塞克勒博物馆藏撇口金斑、银毫等。波士顿美术馆藏兔毫建盏。其他如瑞典东方博物馆藏四只建盏。
总之,从全国各地众多窑口都烧制这种黑釉盏来看,宋朝斗茶风气是全国性的、全民性的,而且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仍出现了“建盏热”,出现一大批收藏建盏的“建盏迷”。
在点茶和赏器被推崇的背后,是一部分人的文化自觉,这是点茶复兴的一个时代背景。当然,从一种现象来分析,点茶文化的复兴,更是当下人们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新方向之一。而那些资深的“建盏迷”,在布局一场极致风雅的点茶时,那些和赏器密切相关的宋款汉服,已经成为一种必须了,反倒是那些有历史感且价值不菲的盏器,成为了时代的配角。
(宋)赵佶《文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