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渡口,“锁”住多少英雄豪杰

2019-12-02 04:27章夫
看历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韩信秦始皇齐国

章夫

平原津,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城西南约30华里处,系黄河下游一处毫不起眼的渡口。明万历《平原县志·桥梁》记载:“津期桥,即平原津。”原来,这里是平原县与夏津县交界处的马颊河津期桥故址,而津期桥所骑的津期河,乃禹疏九河之一。

战国时代,平原津属于齐国济北郡,不仅是齐国和赵国间的主要渡口,更是齐国西部边界的关口要塞。

就是这样一处看似平凡的渡口,却有着极其不平凡的身世。

风雨三千载,时光老人在这里用如椽之笔,在历史深处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秦始皇刻下第一道印痕

第一道印痕是公元前210年刻下的。

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后,依靠军事打下来的江山,表面上莺歌燕舞,实际上暗流涌动,说不定哪天就因为一处“管涌”泄堤,让整个帝国坍塌。

公元前211年,完成统一大业仅仅10年的秦帝国,发生了一件离奇的大事,一颗流星划亮了帝国的夜空,完成了一道美丽的圆弧过后,径直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方大郡一一东郡。东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攻打下来的,乃齐、秦两国交界地。

面对这不吉利的“天意”,举国震惊。更为离奇的是,陨石上还刻着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上天的旨意十分明确:秦始皇将死,大秦帝国将亡。

民间“今年祖龙死”的小道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四方。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八个字“三十六年荧惑守心”记载了这一异象。

打江山易,收民心难。对这一点,秦始皇心里十分清楚。心有余悸的秦始皇可能冥冥中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为了避凶趋吉,在49岁那年他又带队开始了人生第五次大巡游。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在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第18个儿子(最小的皇子)胡亥等人的簇拥下,从咸阳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先到达云梦大泽,遥祭舜帝,之后乘船顺江而下,祭祀禹帝。又从江乘渡长江而北,沿大海到琅邪,再到之罘,由之罘沿海西行……

公元前210年,队伍来到平原津,秦始皇忽然得病,卧床不起。《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白海上还,“至平原津而疾”。渴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从未想到自己会死。直到病势日渐加重,自感时日不多的秦始皇才吩咐李斯和赵高,匆匆拟旨封妥。圣旨还没有派使节发出,大队人马从平原津往西不足百里,到达沙丘(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时,秦始皇就一命呜呼。“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史记·李斯列传》,并将秦始皇尸体“棺载辒凉车中”,宣称皇帝只是卧病,车队仍按既定的路线进发,由皇帝生前最宠信的宦官驾车,或坐在车旁,每顿饭照常送进去,官员们启奏请示的仪式也照常进行。

由于时逢盛暑,尸首迅速腐烂发出奇臭,李斯下令每辆车都装上一石鲍鱼,以达到以臭掩臭之效。

事情瞒得天衣无缝,只有胡亥、李斯、赵高知道始皇帝已经殡天了。

其实,这正是赵高导演的“沙丘政变”。胆大心细的赵高假传圣旨,以皇帝的名义,下令诛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及秦大将军蒙恬。

“沙丘之谋”对秦王朝来说是灾难性的:秦始皇指定的太子扶苏、社稷之臣蒙恬蒙毅二兄弟惨遭杀害,秦王朝宗室成员和大臣遭到大规模清洗,赵高玩弄秦二世胡亥及满朝文武于股掌之内,竟上演“指鹿为马”的千古丑剧……

甚为吊诡的是,“沙丘政变”的几个关键人物也彼此自相残杀,落得千古骂名:李斯被胡亥、赵高腰斩灭族,胡亥被赵高所逼而自杀身亡,赵高则被最后一位秦人子婴腰斩灭族。

至今,平原津尚残留有秦时的“东方驰道”。所谓“驰道”,就是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道路。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汉书·贾山传》:“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频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为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50步为道路的宽度,合今69米。“三丈为树”意指道旁每隔3丈(10米)栽种一棵青松。“厚筑其外”说的是用夯筑手段使路面坚实,并使路面高于地表。“隐以金椎”说的是用金属工具夯击,使路基稳固。

这样的修建标准及要求,很像今天的高速公路。

秦始皇修建的以國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网络,其中一条是出函谷关通往今山东、河北的东方道。东方道过平原津,经平原故城旁,直通齐郡临淄。

看似平常的平原津,因“位居要津”,地处咽喉之地,故而在历史上处处闪现着它的影子。

韩信在此猛然回首

第二道印痕是公元前203年刻下的。

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指挥汉军平定魏、赵、代、燕等地后,奉刘邦之命从赵国向东进发攻打齐国,大军到达平原津。“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苔。”(《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里的汉王,即刘邦。却说公元前203年6月,刘邦在河南省荥阳被项羽击败,和夏侯婴一起逃出后东渡黄河,跑到韩信在赵国的驻地,夺了他的军队指挥权,把韩信大部分精锐部队调到荥阳前线去打项羽,并命韩信率领余下的部队东下攻打齐国。

事实上,攻齐是韩信既定计划之中的事。刘邦为了监视和控制韩信,又把心腹曹参和灌婴调给了韩信,客观上,这也多少壮大了韩信的军队实力。韩信知道,楚汉斗争正激烈,早一点拿下齐国对汉王刘邦显然有利。

于是,韩信9月率军东征齐国。

此时的齐国,“起自布衣,复齐称王”的是田横。田横本来与楚王项羽不合,只是刘邦彭城兵败后迫于项羽的威力和项羽讲和,但并非项羽的真实同盟,在楚汉之争中他并没帮过项羽的忙。但田横也不甘心投降刘邦,他宁愿自保他的割据势力,即使他要站在刘邦这一方来反楚,也想要保持自己割据势力的独立和完整。

因之,田横对韩信一直有所防备,在韩信破赵后就更加强了作战准备。这一次韩信进军,他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屯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决心与韩信对抗到底。

尚未开战,一生追随刘邦的高阳酒徒郦食其提议去游说齐国,以期不战而屈人之兵。刘邦遂委派他前去齐国游说。郦食其来到齐国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对田横是恐吓加利诱。田横、田广本不是项羽的忠实盟友,对率兵前来的韩信心里更觉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就不由被郦食其给说动了心。

决心降汉,自然对韩信的汉军就放松了警惕,故而日日与郦食其置酒高会,以为天下太平矣。

可是,田横并不知道郦食其前来劝降并非汉王刘邦本意,刘邦的真实想法却是让韩信用兵把齐国彻底平定下来,一劳永逸。

足智多谋的刘邦耍了一个花招,没有把郦食其前去齐国劝降的事通知韩信,也没有命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用兵。

也许平原津距齐国首都临淄较近,当韩信获悉郦食其出使齐国,齐国也决定拥汉反楚这一最新情况后,当即命令部队停止渡过平原津,调转马头返回荥阳抗楚前线。

韩信身边有个了不起的谋士叫蒯彻(蒯通),他看出了韩信的态度取向,也看穿了刘邦的真实意图,赶紧向韩信献计:“大将军攻打齐国是遵汉王之命行事,而汉王又悄悄派使者劝降齐国,并不把派人劝降齐国的事通知您,您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蹊跷吗?”见韩信不明究里,他继而分析道,“现在,汉王并没有令您停止进军,您如果现在不打了,这算不算是不遵汉王之命呢?郦食其不过是一介书生,单凭他那三寸之舌真就能说降齐国总共七十多个城池吗?这还不是全仰仗您大军压到了齐国边境上的威力,没有大将军您的大军对齐国的压力,郦食其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韩信见蒯彻说得有理,让他继续说下去。“大将军您率领了数万大军,经过了一年多的奋战,前前后后取得的城池总共不过五十多。如果您不攻下齐国,齐国七十余城的功劳就成了郦食其的了?您为将数年,难道功劳还比不上这一介儒生?”

听完蒯彻的话,韩信甚觉有理。韩信也想,齐国即使在郦食其的劝说之下降了汉,但仍是一方割据势力。哪一天楚再占上风,齐难免不去降楚。而且,大军压境,田横、田广正和郦食其纵酒作乐,是攻齐的最好时机。

韩信遂改变主张,指挥大军星夜渡过平原津,突袭齐国布防在历下(今济南市)的精锐部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境况,怒不可遏的田横,当即将郦食其投入油锅给烹煎了。

一个醒目的历史坐标

挟独特的地理位置,平原津不仅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风流人物有过非凡的交际,在其后的历史长河里,也频频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内心一直不服刘邦的楚霸王项羽,也与平原津有缘。他诛杀宋义、出任楚军大将后,由安阳开拔,楚军急速北上,来到平原津渡口,准备进军救赵。

以当时复活的后战国七国而论,项羽统领楚军渡黄河救赵,不是西去走东郡安阳渡白马津,而是北上走济北郡渡平原津,应该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

项羽军从平原津渡河救赵,得到了两支齐国军队的支援,一支是田安所统领的齐军,另一支是田都所统领的齐军。田安军是在攻占了济北郡部分地区以后,加入项羽阵营随同渡河救赵的。由于田安和田都的合作,项羽军顺利进入齐国的济北郡。由平原津渡过黄河,显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项羽统领楚军走平原津渡黄河的时候,巨鹿城就在三百里以外,中间还隔有洹水和漳水两条大河。特别是漳水,浩浩荡荡由太行山而来,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一带夺黄河故道,绕经巨鹿一路东北流去,成为黄河以西项羽军去巨鹿的又一道天堑。

面对黄河和漳水两道天险,《史记·项羽本纪》叙述项羽渡河救赵时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直到今天,我们一想起“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典故时,仍不免回想起那悲壮的场面。

出人意料的是,三国时的蜀主刘备,也在平原津呆过4年。

“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备曾任过平原县令、平原国相,那是东汉末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事了。

原来刘备的这个县令,是公孙瓒给封的。有着白马将军之称的公孙瓒出身贵族,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与他。后官至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

公孙瓒在袁绍的势力范围里,封了三个刺史,还在刺史之下,封了好多郡守、县令。刘备和公孙瓒曾是同事,他们一起拜师在名儒、名将卢植名下,公孙瓒长刘备几年,刘备一直把公孙瓒当兄长看待。公孙瓒得势,精明的刘备当然会来投奔。

《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平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在平原虽然只有4年左右的时间,不难看出,刘备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人和”治天下的思想。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世代流传。如今,平原津还留有刘备时代的遗迹。“西北十五里桃园村(今三唐乡桃园站村)为蜀汉先主官兹土时与关张结义之所。”

不仅如此,隋末著名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也起势于平原津,“隋大业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讨高士达,士达自以智略不如窦建德,以兵属焉。建德遣绚约降,绚信之,至长河(今德州)界,不设备,建德袭杀其军数千人。绚以数十骑走。追斩于平原。”

“太仆杨义臣击高士达,斩之。窦建德与麾下百余骑亡去,袭陷饶阳,还平原,收散兵,势复振,自称将军。”渐渐做大成为一方诸侯的窦建德,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被李世民军俘获,被杀于长安。”

史载,在窦建德统治地区内,“劝课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

至清朝,农民领袖朱红灯率众起义,使平原津成为闻名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发源地之一。

一系列由时间先后顺序累积而成的历史事件,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在小小的平原津。平原津有如一个若隐若现的历史聚焦点,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醒目的历史坐标。

猜你喜欢
韩信秦始皇齐国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double Hindmarsh–Rose neuron with memristor-based magnetic coupling and time delay∗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齐国强 作品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齐国军事史》简评
韩信“背水阵”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