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自动化性诱监测应用效果试验

2019-12-02 05:52钱志恒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9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钱志恒

摘 要:为探索二化螟监测预警技术的智能化,实现测报工作省工、省时的目标,开展了依科曼闪讯二化螟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效果及稳定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越冬代二化螟诱测的效果较好,且比灯下峰次多,主峰日与灯下一致,比飞蛾类通用型诱捕器、自动虫情测报灯的好,对越冬代二化螟预测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对一代和二代的性诱效果不理想,建议与测报灯配合使用。

关键词: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55-02

二化螟是重要的钻蛀性害虫,是肥东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防治,需准确监测二化螟的为害,其监测预报主要是通过剥查田间稻桩和枯心苗中残虫推测的发育进度。为拓展监测途径,探索二化螟监测预警技术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害虫监测技术水平,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二化螟性诱监测田间试验,验证依科曼闪讯二化螟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效果及稳定性,及时、准确地掌握二化螟的发生动态,促进测报工具自动化、智能化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地提高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性诱剂和诱捕工具 性诱剂:二化螟性信息素20150517。诱芯类型 :C型毛细管。诱捕工具:FMT飞蛾类通用型诱捕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自动虫情测报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由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自动虫情测报灯由河南佳多公司提供,其余参试性诱剂和诱捕工具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作物与性诱监测对象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3,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性诱监测对象:二化螟。

1.3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设在肥东县店埠镇龙西村。小麦4月20日处于乳熟期,长势较好,5月18日收割。水稻栽培方式为翻耕直播稻,播种期为5月27日,水稻长势中等偏上。

1.4 试验设置及方法 试验田面积6670m2,1个性诱远程实时监测系统,2个普通性诱捕器,1台测报灯。诱捕器相距50m呈正三角形放置,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为15m。放置高度诱芯高于小麦、水稻冠层20cm,随水稻生长相应提高诱捕器高度,每15d更换1次诱芯。测报灯用20W黑光灯按测报技术规范安装。

1.5 监测时间 于二化螟发生期4月20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在整个监测期内,每日上午10∶00调查记载性诱剂和测报灯诱虫数量,测得数据与自动生成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动计数的准确性 在整个监测期内,自动诱捕器自动计数累计636头,人工计数402头,自动计数比人工计数增加58.2%,其中越冬代自动计数489头,一代自动计数95头,二代自动计数52头,分别较人工计数增加29.0%、630.8%、420.0%(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自动计数比人工计数数量大,越冬代准确性较高,一、二代准确性较低。雨天比晴天误差大,原因可能是雨滴进入都进行计数,还有其他类的飞蛾进入,导致数量大。

2.2 诱测效果 在整个监测期内,自动诱捕器诱捕402头,比普通诱捕器1和普通诱捕器2分别增加101.0%和77.9%,比虫情测报灯减少54.4%。其中越冬代诱捕379头,比普通诱捕器1和普通诱捕器2分别增加152.7%和122.9%,比虫情测报灯减少50.7%。一代诱捕13头,比普通诱捕器1、普通诱捕器2、虫情测报灯分别减少13.3%、45.8%、86.3%。二代诱捕10头,比普通诱捕器1、普通诱捕器2、虫情测报灯分别减少71.4%、68.8%、44.4%(见表1)。自动诱捕器在整个监测期内共出现5个蛾峰,分别为5月5—7日,5月12—14日,5月26—30日,6月2—4日,9月1—2日,和普通诱捕器蛾峰相一致,虫情测报灯下共出现4个蛾峰,分别为5月9—12日,5月16—19日,5月25—31日,7月29—31日(见图1)。从诱捕数量看,自动诱捕器高于普通诱捕器,低于测报灯,越冬代数量高于一、二代。从蛾峰看,性诱捕器比测报灯多1个蛾峰,越冬代主峰日和测报灯下一致,一代未出现蛾峰,测报灯下出现1个蛾峰,二代9月1日出峰蛾峰,测报灯下未出现。

2.3 性诱监测情况与田间为害情况的对应关系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性诱二化螟越冬代高峰日为5月26—30日,据田间二化螟为害监测,5月30日水稻田调查,平均枯鞘率为0.24%,平均残虫量为525头/hm2,为蚁螟,6月5日调查,平均枯鞘率为0.96%,平均残虫量为4200头/hm2,为蚁螟,6月12日调查,平均枯鞘率为1.4%,平均亩残虫量为4200头/hm2,为2~3龄虫,田间低龄若虫高峰期为6月5日前后,与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性诱二化螟出现的蛾峰相一致,由于一、二代诱虫量少,未出现明显蛾峰,未找出田间为害相对应关系。

2.4 作物生育期和气象因子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肥东县6月20日至7月20日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7月21日至9月10日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温度较高,二化螟性诱虫较少,基本未诱到虫,说明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对性诱监测效果不产生影响;在小麦黄熟期,小麦秸秆较高,诱虫量也较多,空闲田和水稻苗期诱虫较多,分蘖期以后诱虫较少,但与灯下相一致,说明作物生育期对诱捕效果不产生影响。

2.5 应用效果和价值 经试验,该监测系统对越冬代二化螟的诱测效果较好,表现为诱测日期早、虫量较集中、有明显峰型,且比灯下峰次多,主峰日与灯下一致,对越冬二化螟预测预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二化螟性诱弥补了诱虫灯对越冬代二化螟監测的不足,提高了二化螟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也为基层测报站提供了一种新的二化螟监测工具和手段。但对一代和二代性诱的效果不理想,建议与测报灯配合使用。

3 小结与讨论

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利用宁波纽康公司提供的诱芯进行二化螟自动监测,在越冬代能够实时进行监测,能够较稳定、及时、准确地掌握二化螟的发生动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自动化、智能化较高,能够省工省力,为基层病虫监测点减少了每天查虫的负担,但对一、二代性诱效果不够理想,为了使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发挥最佳效果,需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建议对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上开展改进,并加强诱芯对一、二代二化螟诱测效果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冯永斌,蔡美艳,陈海波.二化螟性诱监测与测报灯效果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4 (5):720-722,731.

[2]甘惠譁,王卫平,张建国,等.二化螟性诱监测工具应用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6):83,95.

[3]罗鉴多,汪恩国,方辉.水稻二化螟性诱监测与灯诱监测效果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9,17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