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玉,袁余洋,何文刚
(1.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2.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8000)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吸附气可占煤层气总量的70%~80%,少量以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形式存在,游离气占总量的10%~20%,溶解气所占比例很小。煤层气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甲烷、硫化氢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其中,甲烷和重烃气统称为烃气。煤层埋藏深度增加,煤层气化学成分随之变化,从地表至煤层气分化带下限深度依次形成二氧化碳-氮气带、氮气-甲烷带和甲烷带。根据煤芯解吸数据统计,黔西地区煤层甲烷浓度为1.88%~99.98%,平均为68.61%,以大寨井田最高(78.61%),捷达井田最低(49.69%);氮气浓度为0~70.96%,平均为25.15%,以捷达井田最高(42.69%),月亮田井田最低(14.68%);二氧化碳浓度为0~42.45%,平均为5.45%;仅在捷达井田含有一定数量的重烃,其中乙烷浓度含量为0.06%~11.77%,平均浓度为3.99%.
黔西地区各井田统计结果显示,煤层气的化学组分总体甲烷浓度偏低,氮气浓度偏高,仅在捷达井田含有重烃(图1). 煤层甲烷浓度最高分别在大寨井田和松河井田,平均为78.61%和78.53%,最低的为老屋基井田和捷达井田,甲烷平均浓度分别为50.47%和49.69%. 氮气浓度较高,最高的是捷达井田,达到42.69%.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为月亮田井田,为13.04%,其次为黎明井田,为9.96%. 其中,捷达井田虽有微量重烃存在,但未达到异常。
图1 黔西地区各井田煤层气的平均化学组成图
黔西地区部分井田煤层气化学组分的层位分布情况见图2. 捷达井田各煤层甲烷浓度较低,在±50%;氮气浓度较高,在±30%. 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甲烷浓度与氮气浓度呈波动式变化。金佳、松山和火铺井田各煤层甲烷浓度相对较高,最高浓度均达到了95%以上。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甲烷浓度增加、氮气浓度降低,且深部煤层保持较高的甲烷浓度,说明深部煤层封闭性好,各煤层之间相互封闭性强。水塘和大寨井田各煤层甲烷浓度相对不高,在±75%. 甲烷浓度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呈降低趋势,说明浅部煤层封闭性较深部煤层好。
图2 黔西地区8个典型井田煤层气的化学组分层位分布图
在煤层气资源勘探中,煤层含气量是需要确定的最基本参数。煤层只有含有一定数量的煤层气,才可能具有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经济价值。同时,煤层含气量在地域和层域上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
该次研究共收集黔西地区上二叠统煤层含气量数据600余个。经统计,含气量为5.31~17.11 m3·t-1,平均11.76 m3·t-1. 其中,煤层甲烷平均含量超过15 m3·t-1的为柏坪、山脚树、捷达和大寨4个井田。氮气含量为0.30~17.74 m3·t-1,平均6.63 m3·t-1;二氧化碳含量为0.28~2.47 m3·t-1,平均0.78 m3·t-1,各井田普遍较低;重烃含量为0.22~8.26 m3·t-1,平均2.49 m3·t-1,甚至超过了二氧化碳平均含量,在多数井田都有产出,构成黔西地区煤层气产出特点之一(图3).
图3 黔西地区15个井田煤层气各组分气体含量图
黔西地区构造较为复杂,区内煤层甲烷含量的区域分布与单个向斜的规模和“拗陷”深度直接相关,具有向斜控气的典型特征。因此,不同煤层其含气量的区域分布规律类似,只是下部煤层高含气量分布范围略大于上部煤层。含气量大于20 m3·t-1的地带主要分布于煤田各向斜的轴部,但深部地段大多缺乏勘探实证资料,多数为预测结果。含气量变化于12~20 m3·t-1的地带一般位于向斜两翼斜坡部位。
黔西地区部分井田主要煤层平均含气量统计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煤层含气量与煤层层位之间的关系分为3类基本表现形式(图4). 第一类表现为非单调函数分布,平均含气量随煤层层位降低而呈波动式变化,如金佳、山脚树、毛寨、土城等井田。第二类表现为单调递减趋势,煤层层位降低,煤层含气量趋于降低,如松河井田。第三类表现为单调递增趋势,煤层层位降低,煤层含气量趋于增加,如老屋基井田。第一类形式表明,煤层(群)之间地层流体动力联系较弱,显示出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二类与第三类形式表明,整个含煤地层不同煤层之间具有较强的流体动力联系,属于同一含煤层气系统。
注:平均埋深和平均含气量均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平均值图4 黔西地区部分井田煤层甲烷平均含量的层位分布图
1) 黔西地区各井田统计结果显示,煤层气的化学组分总体甲烷浓度偏低,氮气浓度偏高。
2) 黔西地区部分井田煤层气化学组分的层位分布情况显示,随着煤层层位降低,甲烷浓度与氮气浓度呈波动式变化。局部地区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甲烷浓度增加、氮气浓度降低,且深部煤层保持较高的甲烷浓度。
3) 黔西地区不同煤层其含气量的区域分布规律类似,只是下部煤层高含气量分布范围略大于上部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