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兵,辜卫红,彭黎明,李 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1495)
很多常见的腹腔肿瘤,如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等容易反复出现腹部疼痛,约1/4新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疼痛是患者最恐惧的症状之一[1]。癌性腹痛是一种慢性疼痛,WHO公布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目前是西医治疗癌痛的基本方法,但是即便大量应用吗啡,仍有超过50 %患者止痛无法完全缓解,近20 %患者每日爆发痛超过3次[2]。吗啡片的应用会产生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严重副反应,大量、长期使用吗啡会发生依赖性、成瘾性,更会让部分患者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求简易、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癌痛辅助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我科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癌性腹痛,有效地缓解轻中度癌性腹痛,减少西医吗啡的使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本课题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108例,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31岁~68岁;其中肝癌36例,胃癌32例,结直肠癌20例,胰腺癌8例,胆囊癌6例,卵巢癌6例。全部病例恶性肿瘤合并轻中度癌性腹痛诊断明确,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
恶性肿瘤合并癌性腹痛;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组织学或细胞学);Karnofsky评分(KPS)>60;心、肺、肝、肾功能正常者;骨髓功能正常;预计生存时间>1个月;年龄<70岁;知情同意者。
影像学诊断恶性肿瘤而没有明确病理诊断,或合并疼痛症状与肿瘤不相关者;癌性疼痛评分大于7分的重度癌痛患者;3周内有手术史;颅内有肿瘤或转移瘤,或严重的脑血管阻塞、脑水肿者;有出血倾向者或血栓性疾病、末梢血管循环不良、闭塞(如静脉曲张);精神有异常的患者;所选贴敷穴位皮肤有炎症或破损者。
未完成预期治疗计划而终止治疗者;依从性差者;对所选中药或敷料贴过敏者。
①抗癌方组成:丁香30 g,木香30 g,小茴香30 g,吴茱萸30 g,干姜15 g,肉桂15 g,制附子30 g,淫羊藿30 g,白芷10 g,冰片10 g,壁虎30 g,僵蚕30 g。
②抗癌方调配使用方法:打碎成细粉,分装成100 g/包,每次1包,用蜂蜜调制成糊状,涂在无菌敷料贴上,大小约5 cm×10 cm,厚约0.5 cm,取天枢穴外敷,贴敷前清洁皮肤,外敷抗癌方6 h/次,每天1次,连续使用7 d。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停止使用。
①正确评估:主管护士认真听取患者对疼痛的真实描述,仔细向患者询问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必要时可根据患者的表情、姿势、体位的改变来辅助判断,护士应语言温和,鼓励患者积极表达真实情况,不能以自己主观的想象来代替患者的表述。
②一般护理: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可播放轻音乐,保持空气流通,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休息场所,让患者放松心情,保证睡眠,积极配合治疗。嘱患者清淡饮食,多食易消化,富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辛辣、油腻、浓茶。
③敷药护理:贴敷天枢穴,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和副反应,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协助患者充分暴露天枢穴位置,必要时给予屏风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天冷时应注意为患者保暖,预防感冒。外敷中药时,手法轻柔,每次治疗前后注意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完整干燥。如皮肤发红、痒,给予地塞米松乳膏局部外涂;如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停止治疗。
疼痛强度评估(Pain Intensity,PI)评分标准采用WHO推荐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用0~10共11个数字代表疼痛的程度。0表示无痛;1~3为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未受干扰);4~6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够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影响);7~10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够忍受,需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患者在治疗前(第0天)、治疗期间(第1天~7天,每天中药外敷治疗结束后1 h)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在试验观察表上。
根据患者所填写的疼痛评估情况表观察近期止痛疗效,根据效果具体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病变进展,以CR+PR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CR+PR+SD为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患者自我感觉疼痛基本消失或完全无疼痛感觉,睡眠与生活恢复正常;部分缓解(PR):患者自我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与睡眠质量显著提升;病情稳定(SD):患者自我感觉疼痛减轻,性质同前,无明显变化;病情进展(PD):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症状加重,睡眠与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数据处理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10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47例,病情稳定23例,病情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76.85 %。见表1。
表1 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例
中药外治治疗癌痛疗效明显,张军等对中药外敷治疗癌痛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从贴敷部位的不同阐述了不同中药外敷的止痛效果[3]。孙玉冰等[4]研究认为,癌痛宁散可有效地控制癌性疼痛;付敏等[5]研究认为,肝癌止痛膏除在镇痛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外,也避免了内服药物造成的胃肠道反应,该方法见效迅速、用法简便、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本方在充分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轻中度癌性腹痛的特点以及笔者既往的治疗经验,自拟了抗癌方治疗癌痛。本方中附子、肉桂、淫羊藿、干姜温阳散寒止痛;丁香、木香、小茴香、吴茱萸、白芷辛散温通,活血止痛;壁虎、僵蚕散结止痛;冰片引药达病灶,透皮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瘀、散结止痛之功效。本研究中患者通过抗癌方外敷天枢穴,可以有效地缓解癌性腹痛,减少西医止痛药尤其是吗啡类止痛药的使用剂量,且操作方法简单,无严重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