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春平,刘 喜
(1.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都匀 558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肛隐窝炎是指一种在肛瓣及肛隐窝发生炎症的疾病,也称为肛窦炎,发病率很高,但又易被忽视的一种潜在的重要的感染性病灶,与肛周化脓性疾病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据有关报道,约有85 % 的肛肠病变与肛隐窝产生炎症有关[1],所以对本病的预防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治疗肛隐窝炎的有效方法是肛隐窝切开引流术,但大多数患者不愿行此术治疗,存在治疗周期较长又易复发、治疗费较高等问题,因此,笔者采用民间清火汤灌肠治疗肛隐窝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1年~2017年门诊确诊并不愿行肛隐窝切开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别收集1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观察。使用甲硝唑灌肠作为对照组,其余患者纳于治疗组,治疗组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介于20岁~70岁之间,均龄48岁;病程10 d~1个月,平均15 d。对照组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介于25岁~68岁之间,均龄46岁;病程8 d~1个月,平均16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医肛肠科学》[2]《中西医结合肛肠病治疗学》[3]《中医外科学大全》[4]和《中医外科学》[5]有关肛隐窝炎的诊断,现自拟纳入标准。
1.2.1 西医纳入标准
①症状:肛门不适,包括肛内异物感、里急后重感、排便不尽感等;肛内疼痛,以胀痛为主,大便前明显,大便后缓解,且便意频繁;肛内灼热;肛周偶感潮湿及溢液;大便伴有黏液或脓血便。②肛内指检:肛门括约肌紧张感;肛内齿线附近可有凹陷性压痛点、触及增生或肥大的肛乳头,也可能有较明显硬结和压痛点。③肛镜检查:可见肛窦凹陷,或见炎性肛窦和肛门皮瓣水肿、充血,轻触易出血,并且病灶部位可能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伴肛乳头增生水肿。如果满足符合①中的2个、②和③中的1个,则可以纳入。
1.2.2 中医纳入标准
肛门坠胀、潮湿等不适,或有刺痛灼热、里急后重感,伴口干,便秘或腹泻,舌质红或舌淡,苔黄腻或少苔,脉滑或弦数或细弱无力。
纳入患者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如肛周脓肿、肛裂、混合痔嵌顿、直肠炎等;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以及妊娠哺乳期女性、精神病患者和依从性差的患者等。
治疗组予清火汤保留灌肠,基本方:金盏银盘15 g,地瓜根15 g,鬼针草15 g,千里光15 g,无花果15 g,马兰15 g,天胡荽15 g,叶上珠15 g,土大黄15 g。随症加减:火毒內甚加三颗针;湿热下注加车前草;阴虚内热加红脚鸡;气虚下陷加黄芪、升麻。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两次共200 mL,分2次早晚各100 mL保留灌肠,每次保留半个小时以上。对照组予甲硝唑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100 mL,每次保留半个小时以上。
观察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门不适、肛门坠胀、肛内疼痛、肛周潮湿、粪便带血丝及黏液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以下评分标准均是参照《中医肛肠科学》[2]《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3]和《中医外科学》[5]有关肛隐窝炎的愈合的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肛门专科检查,标准自拟)。①肛门部不适:无:无明显症状;轻:排便不尽感;中:肛内异物、排便不尽和下坠感;重:肛内异物、排便不尽和下坠感的同时,并伴有里急后重感。②肛门坠胀:无:无肛门坠胀或治疗后消失;轻:便前肛内胀满感,便后胀满感消失;中:肛门内有较明显的胀满感,大便后仍不缓解,并伴下坠感;重:肛门内有较重的胀满感,大便感频繁,欲便但不解;甚则坐卧不安、肿胀难忍。③肛内疼痛:无:无肛内肿痛或治疗后消失;轻:肛门内有灼热感,或偶有刺痛感;中:肛门内灼热感较明显,可短期阵发性频繁刺痛,无须服用止痛药;重:肛门内刺痛及灼热持续发作数小时,需用止痛药才能稍缓解。④肛周潮湿:无:无肛周潮湿或治疗后消失;轻:肛门部潮湿,偶尔有溢液排出;中:肛门部潮湿较明显,经常有溢液排出,并沾染内裤;重:肛门部潮湿较重,肛门溢液较多,内裤常被沾染,并伴瘙痒。⑤粪便带血丝和黏液:无:无便血及黏液或治疗后消失;轻:大便带少量黏液;中:粪便夹带脓性分泌物或黏液,偶尔粪便表面有血丝;重:黏液在粪便之前流出,粪便表面经常染有血丝。
参照《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6]自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5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 %;未愈:临床症状无缓解,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均以α=0.05为检验标准。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3.4.2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肛门不适、肛门坠胀、肛内疼痛、肛周潮湿、粪便带血丝和黏液的改善程度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例
刘××,女,48岁,因肛门坠胀灼痛,伴排便不尽感1周于2016年5月10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述:1周前因过食辛辣而出现肛门部坠胀灼痛,伴排便不尽感,未予系统治疗。肛门指检:截石位6点位肛隐窝凹陷、压痛明显,肛门通畅,肛内未触及肿物,肛门镜检见患处充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肛隐窝炎,证属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止痛。予清火汤加车前草灌肠,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连续用药3 d后复诊,肛门坠胀感明显缓解,灼痛基本消失,排便不尽感消失,继续用药3 d肛门坠胀感、灼痛消失,临床治愈。
肛隐窝炎也称肛窦炎,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之物和醇酒厚味之物损伤至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肛门所致,或便秘虫扰,肛门受损染毒而成。也可因人体中气不足,脾虚阴亏等导致湿热下注所致,与湿热毒瘀有关[7]。而西医则认为,其病因是由于肛隐窝本身的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肛隐窝炎的产生。肛隐窝以漏斗状向上打开,粪便易堆积阻塞及污染[8]。在正常情况下,肛隐窝和肛瓣是闭合的,粪便不容易进入,但如果腹泻痢疾时,肛隐窝内易积存稀便并污染的概率则大大增加,从而促使肛隐窝炎的产生;再者,若大便干燥或夹有异物,在排便过程中,易造成肛瓣损伤,此时积存在肛隐窝内的细菌易侵入从而引起感染。且肛腺及肛腺导管在肛隐窝下,使感染扩散有了捷径,由此形成了肛窦炎、肛周脓肿、肛瘘的逐层递进关系。即肛门周围脓肿是肛窦炎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结果,脓肿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导致肛瘘的产生。
灌肠疗法又称为导法,从东汉末年就有此称,属于外治疗法的范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阳明篇中记载了“密煎导”和“猪胆汁”等灌肠的方法治疗便秘,达到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凉血活血等目的[9]。故清火汤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以增强清火汤的疗效,与相关文献对比,使用清火汤保留灌肠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疗效均高于其他方法治疗肛隐窝炎的临床疗效,且本方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最早用于治疗颜面部疔疮,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观点,此方用于治疗肛隐窝炎有很好的疗效。肛隐窝炎最主要是与湿热毒瘀有关,故此方注重于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等。方中金盏银盘、鬼针草、无花果、天胡荽、土大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地瓜根清热利湿,马兰、叶上珠清热除湿;千里光清热解毒,杀虫。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0],金盏银盘对肠内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鬼针草有很好的抑菌消炎作用,千里光不仅有抗菌作用,还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土大黄也起到明显的抗菌作用。诸药合用,起到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消肿的疗效。且火毒內甚加三颗针可加强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之效,湿热下注加车前草可加强清热利水湿之效,阴虚内热加红脚鸡亦有滋阴清热之效,气虚下陷加黄芪、升麻亦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所以治疗肛隐窝炎采用清火汤灌肠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