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华,李 珊
(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 骨二科,广东 罗定 527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膏药贴敷等,以祛邪通络、活血化瘀、补肾固本为主[1]。中药热罨包为传统中医外治疗法,是将加热中药药包置于患处,通过热蒸汽将患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患处血液循环,达到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调和气血的目的,可用于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3]。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中药热罨包结合中医护理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8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60.51±4.85)岁;病程1 a~4 a,平均(2.58±0.51)a。观察组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40岁~77岁,平均(60.65±4.84)岁;病程1 a~4 a,平均(2.61±0.50)a。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4],且经有CT、MRI检查确诊。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主要表现为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昼轻夜重,压痛明显,轻者仰卧疼痛明显,重者无法左右侧翻,舌紫暗或存在赤点瘀斑,脉弦紧、涩缓。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4 h急性期;皮肤溃疡或出血倾向者;中药过敏者;神经功能障碍者;依从性差者。
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方法包括腰椎牵引、膏药贴敷、针灸,常规护理包括护理人员行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康复指导及心理护理。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罨包结合中医护理。①中药热罨包(五子散)组方包括吴茱萸、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白芥子各50 g,上药加工成粗渣,置于规格为28 cm×18 cm的4层纱布口袋中,置于微波炉内加热2 min。患者取仰卧位,用毛巾包裹中药热罨包,将施药部位暴露,检查皮肤情况,将中药热罨包置于腰背部,询问患者耐受度(不烫),2次/d,14 d为1疗程。②中医护理:a.生活护理:嘱患者卧硬板床静休,避免久站、久坐、负重;注意保暖(腰背部),避免冷风直吹;穴位按摩,取穴为命门、肾俞、腰眼等,缓解疼痛。b.情志护理: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所致。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以疏导、移情、相制矫正法,改变患者感知,舒缓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c.饮食护理:“肾主骨,肝主筋”,嘱患者多食用猪肾、猪骨、猪肝、羊肝、木耳、芝麻、核桃、黑豆等滋补肝肾之品,少食辛辣刺激之物。d.康复护理:嘱患者行仰卧伸腿、抱膝触胸、五点式支撑法、三点式、飞燕式锻炼,30遍/次,3次/d。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并进行疗效评价。①VAS评分:0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②JOA评分:0分~29分,分值越低则功能障碍越严重。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即腰腿痛等症状消失,且直腿抬高试验≥70°,可正常工作;显效:即腰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且直腿抬高试验接近70°,可进行恢复工作;有效:即腰腿痛等症状部分消失,轻度活动受限,且直腿抬高试验在30°~45°,可从事较轻工作;无效:即症状、体征无改善,且直腿抬高试验<30°,不能工作。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3,P<0.05。见表4。
表3 两组JOA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为“腰腿痛”“腰脊痛”范畴,主要症状表现为腰痛、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主要病因为机体肝肾亏虚,并因外伤或外邪侵体,导致气滞血瘀、经脉失调、疼痛加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
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整体观、辨证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7]。中药热罨包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通过热罨包蒸气将病灶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中药离子渗透与吸收,更好地发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逐寒的作用。本研究中的中药热罨包为五子散,组方中吴茱萸可温中止痛、除湿逐风;莱菔子可利气散寒;菟丝子可滋补肝肾、禀气中和;紫苏子可解表散寒、行气治风;白芥子可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散寒、温经通络、止痛强筋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较之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更低,JOA评分和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综上所述,中药热罨包结合中医护理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