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英光
( 茂名市人民医院 , 广东 茂名 525000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临床中治疗膝关节畸形、屈曲等疾病的首选方式,属于关节重建术,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1]。术后康复锻炼是骨科手术患者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的主要措施[2]。常规术后护理缺乏科学性,因此现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次择取38例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早期临床康复路径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76例,参照其就诊先后时间顺序进行组别划分,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6-74岁,平均(56.5±2.6)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76岁,平均(57.3±2.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数据值在统计学中计算差异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实验可行。此外,本组患者在明确研究内容和目的后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已排除合并重大肝肺心肾疾病患者,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术中保温护理,术后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行早期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护理:(1)术前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指导患者进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引体向上练习。(2)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术后即刻至麻醉苏醒前将患者全腿使用棉花加压包扎,小腿下方垫高30°,膝下悬空,每次20分钟,膝上使用盐袋加压,每次30分钟,行踝关节被动练习及膝关节冰敷24小时。麻醉苏醒后至术后1天行踝关节环转及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膝关节屈曲被动练习,每次坚持30秒,及盐袋间断加压。术后2-3天,将棉花拆除,并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开展膝关节功能主动练习,包括双足跟滑动、抱腿屈曲训练等,每次坚持30秒,呈平卧位时将腿伸直抬高,每次坚持30秒,冰敷膝关节及周围,冰敷30分钟即可,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每次30分钟,在人工或机器辅助作用下下床站立或行走,每次1小时。术后4天-1周,加行床边坐位膝关节功能主动练习,例如关节屈曲伸展运动等,实施侧卧或俯卧体位下膝关节屈伸练习,以及侧、后抬腿锻炼等,每天开展3次,每次持续20分钟;术后1-2周,在上述康复护理措施下实施靠墙下蹲、在外力辅助下上下台阶等功能锻炼,每天开展3次,每次持续30分钟。
3 观察指标:(1)术后功能锻炼包括直腿抬高、四头肌锻炼以及CPM机锻炼3项。(2)功能独立性量表(FIM)[3]评分介于18-126分,分值与患者功能独立性呈正相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4]评分参考Barthel指数,评分共100分,分值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膝关节KSS评分[5]分为临床和功能两部分评分,均以100分为满分,分值与患者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通过膝关节ROM评分[6]评定患者膝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正常值为屈曲度120°-150°,伸展度为5°-10°,屈膝内旋、外旋分别为10°及20°。(3)记录2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比较(n,%)
5.2 2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FIM、ADL、膝关节KSS及ROM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5.3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5%,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正确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5%,且FIM、ADL、膝关节KSS及ROM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卢玉彬[7]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中观察组FIM、ADL、膝关节KSS及ROM评分更高的原因包括:路径护理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程序化指导,保证其可明确掌握不同阶段的康复措施和目标,便于护理方案执行过程中对护理进行评价和优化,同时还可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与患者主动沟通以了解护理效果[8]。此外,路径护理能够使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康复护理内容和流程具有直观了解,提升了患者参与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膝关节在人体关节中具有承担着重要的负重、稳定及屈伸功能,因此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手术疗效还体现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康复路径护理实施后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肌肉能力和体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使得患者独立能力更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康复路径护理的实施在术前已经帮助患者掌握了较多的术后并发症知识,使得患者术后护理依从性显著更高,能够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规避了并发症风险。
综上,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路径护理可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其生活能力提升,可见该种护理方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