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19-12-02 11:26谭志斌谢广渊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微创脊柱

谭志斌 谢广渊

( 东莞市大朗医院骨科 , 广东 东莞 523000 )

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脊椎微创介入镇痛术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项目编号:2016507150012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如: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1]。当机体受到外力因素作用时,将会引起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部位突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的脊柱神经根受到不同程度刺激、压迫,临床表现为疼痛、肢体麻木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2]。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包括:针灸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临床上尚缺乏显著的治疗方案[3]。脊柱微创镇痛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等优点,但是部分患者治疗后常出现腰腿疼痛反弹,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4-5]。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配合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1-65岁,平均(51.29±5.77)岁;病程1-18年,平均(10.21±2.69)年。突出类型:突出型20例,脱出型17例,游离型8例。突出部位:L3-L4突出21例,L4-L5突出20例,L5-S1突出5例。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0-67岁,平均(52.31±5.82)岁;病程1-19年,平均(10.25±2.72)年。突出类型:突出型18例,脱出型18例,游离型9例。突出部位:L3-L4突出20例,L4-L5突出18例,L5-S1突出7例。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管,2组性别、年龄、病程、突出类型及突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表现为腿痛或腰痛且呈神经区域分布疼痛[7];(2)符合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药物治疗适应证;(3)对患者的检查、治疗均在医嘱下完成。排除标准:(1)合并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骨结核治疗适应证者;(2)合并椎间盘炎、脊髓肿瘤及难以耐受手术治疗者;(3)合并恶性肿瘤或伴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静脉滴注营养神经和脱水的药物:250 ml的 20%甘露醇和 10 mg 地塞米松;50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和三磷酸腺苷 20 mg、辅酶 A 200 U、维生素 B6100 mg,每天同时服用活血通络和补肾的中药,如熟地、当归等,连续治疗3周(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术前阅片确定病变部位及穿刺部位后,局麻下在小关节突内侧缘穿刺经2次落空感及负压试验确定达硬膜外腔后置管,连接容量为 20ml 的注射器,注射器内药液组成均为 0.4%-0.8% 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又名得宝松)1mg、0.9% 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 B120.25mg、维生素 B10.05g、三磷酸腺苷(ATP)0.25mg,以注射泵控制给药速度为 5ml/h,4小时内给完,连续给药 3 次(即连续给药12小时),1周后重复给药,连续给药3周,3周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3 观察指标:(1)炎症因子。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次日早晨取空腹静脉血5ml,25分钟离心,半径60cm,速度5500rpm,血清分离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a)水平[8];(2)疼痛及腰椎功能。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量表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和脊柱ODI评分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理想)对患者疼痛、脊柱功能进行评估[9]。

5 结果

5.1 2组炎症因子比较:2组治疗前IL-1β、IL-6及TNF-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周IL-1β、IL-6及TNF-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IL-1β、IL-6及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炎症因子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5.2 2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讨 论

近年来,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联合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3周IL-1β、IL-6及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周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将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联合药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药物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包括[10]:营养神经和脱水、活血通络和补肾的中药,药物能够增强细胞活性,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利于腰椎受损部位软骨的形成和修复。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能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利于患者康复[11]。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过程中注入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又名得宝松)、维生素 B12、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ATP)等药物,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常伴有炎症因子的参与,IL-1β、IL-6及TNF-a均为人体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在正常人体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或不表达,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机体常伴有炎症因子的参与,导致机体内产生炎症联级反应,加剧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将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联合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展[12]。临床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因相对复杂,治疗时不同方法的联合使用能发挥各自方法的优势,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将脊柱微创介入镇痛术联合药物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脊柱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微创脊柱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