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红燕 罗志利
(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 广东 高州 525200 )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工业进程发展,引起交通及其各种意外伤害事件逐年增多,所引起骨折患者数量同样增多。肌骨创伤患者首发症状及其特有体征表现为疼痛,因此,若临床早期未及时予以措施干预,会影响到术后康复训练,不利于患者康复[1]。随着现代诊疗、康复不断发展,期间会为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影响到康复进程顺利发展。临床对肌骨创伤患者康复训练手段侧重于术后康复,而忽略患者术前康复训练,造成训练进展缓慢,患者病情恢复缓慢,引起临床一系列并发症[2]。随着康复不断发展,将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体围术期间,利于患者早期接受康复锻炼,有助于病情恢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本文就肌骨创伤患者实施围术期康复介入效果进行以下讨论,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入骨科创伤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纳入标准:(1)纳入对象经过CT、专科检查确诊;(2)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3)无神经功能损伤者;(4)经过家属、患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排除标准:(1)一般资料不全者;(2)存在凝血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3)存在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疾病者;(4)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5.8±2.4)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71岁,平均(46.9±3.1)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2 方法:(1)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锻炼,患者病情稳定过后,教会患者如何锻炼肢体,并告知患者运动过程中应辅助运用器械,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辅助用具,在应用拐杖过程中教会患者平衡感训练,单脚训练,锻炼手臂力量。同时,训练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摔倒、摔伤,训练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看护。(2)观察组。观察组予以患者围术期早期康复介入,具体如下:①引导式教育。手术未开展前,医护人员可采用引导式教育措施通过正确引导、诱发及其教育,有效采取综合康复手段措施干预,能积极调动患者自主运动等各方面潜能,同时以患者感兴趣意向从而激发患者对术后康复参与兴趣及其意识,以促进肢体功能障碍者后期康复进展顺利,术前可通过讲解术后康复方式、目的、效果,从而激发患者对康复锻炼兴趣,同时向患者举例康复成功患者例子,可进一步增强锻炼信心。②运动机能贴布。近些年来,运动损伤治疗中,肌内效贴逐渐应用于其中,并取得满意成效。运动机能贴布为适应人体不同区域关节,可裁剪为多种形态,以便于临床更好发挥作用。应用过程中采用性状、错点位置、力的作用方向不同,因此,得出治疗效果不同。粘贴过程中,医师需考虑肌肉走向、治疗目的、肢体活动度大小,同时考虑贴布拉力及其回缩力是否得当,并选择合适类型、贴扎方向,才能将贴布发挥出更好效果达到减轻局部疼痛、消肿、骨折局部支持作用等。③功能训练。术前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后期康复训练开展。受损区的等长收缩锻炼、非身上肢体及心肺呼吸功能活动锻炼。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能防止肺部并发症。④微波康复。术前积极予以微波理疗机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时调整理疗探头方向,并与损伤区域间隔3-5cm,功率调整至15-25w,持续理疗时间维持在15min/次,1次/d。⑤电针疗法。做好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持针并与皮肤呈垂直进针,深度为35mm-45mm左右,针感放射范围约为5个足趾存在微曲状即可,不应存在左右摇摆,动作应轻柔,连接治疗仪持续低频率工作,频率设置为60-200次/min,以患者耐受情况为佳,并妥善做好固定。⑥关节活动度训练。病情允许情况下早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天运动过程中速度应缓慢、动作轻柔,被动活动每天2次,每次活动轴位固定为10-20遍,手术部位区域肌肉等张收缩,每天固定2-3次,约5-10分钟,主动肌肉收缩能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能有效减轻黏连发生,局部按摩同时利于消肿、预防及其减轻黏连,按摩应由远端向近端逐渐进行。
3 观察指标:对2组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前后疼痛程度,并采用VAS评分量[4]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总分分值为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采用采用生活简明健康量表(SF-36)[5]对2组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比较2组不良反应,包括创口感染、深静脉血栓、2次损伤。
5 结果
5.1 2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低于对照组20.0%,2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n,%)
5.2 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2组康复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康复后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
5.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康复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肌骨创伤后康复治疗是指应用各种手段预防骨关节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和代替,可尽最大能力恢复患者运动系统功能。肌骨创伤康复治疗为一个漫长过程,在整体过程中恢复重点为静养与适度康复锻炼同步进行。现阶段骨科手术术后康复治疗逐渐得到骨科医师重视,但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还不够[6]。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术后康复为相辅相成,正规康复治疗措施能有效帮助患者快速实现手术目的,为保障手术成功必要手段。传统康复手段侧重点仅为术后康复锻炼,后期多数患者会因疼痛、手术应激性不配合康复医师后期锻炼,造成后期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相关研究表明[7],若围术期予以肌骨创伤患者有效康复锻炼,能使患者早期接受康复锻炼,能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本文研究表明,对临床肌骨创伤患者予以围术期康复介入,能相应改善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及其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其康复师通过引导式教育,向患者讲解康复治疗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并通过运动机能贴布开展,能起到消除炎症、水肿,相应提高疼痛点,具有增强、抑制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循环代谢,积极改善肌肉活动。早期通过呼吸及肢体功能训练能帮助患者熟练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肢体血栓形成、保持心肺耐力预防长期卧床引起坠落行肺炎等利于后期康复训练开展。通过微波康复,利于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可改善疼痛状况[8]。术后予以患者电针疗法,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术肿吸收。同时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减少长期卧床黏连发生,同时有效按摩利于消肿,预防减少黏连发生。本文研究表明,通过开展围术期康复介入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围术期康复介入实施,能早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康复师可通过患者肢体状况选取合适康复治疗方式,可随时掌握患者康复情况,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9]。邵小萍[10]研究中表明,对临床54例肌骨创伤患者,分别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围术期康复介入,结果提示,常规康复治疗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围术期康复介入组,与本文研究一致。本文研究中,通过围术期康复介入开展,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通过上述结论得出,围术期康复介入开展,能改善术后疼痛情况,同时可缩短康复时间,因此,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经济情况均得到改善,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临床肌骨创伤患者采取围术期康复介入,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