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单侧下肢手术应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

2019-12-02 08:33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力学血流下肢

郭 鹏

( 辽宁省鞍山市灵山医院麻醉科 , 辽宁 鞍山 114042 )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手术及麻醉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各种因素所致的下肢病变显著增加,需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多脏器损害的风险给麻醉带来困难,一定程度上造成麻醉并发症不断增多。因此,选择高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施行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共68例,采用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5-85岁,平均(73.6±2.4)岁;合并呼吸功能不全6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8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5-86岁,平均(73.2±2.7)岁;合并呼吸功能不全7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16例。经统计学处理,各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Ⅱ-Ⅲ级;(2)穿刺部位无感染;(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脊柱畸形;(2)凝血功能障碍;(3)肝肾功能异常;(4)精神疾病患者。

2 方法:患者入室后,均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液路,面罩吸氧,术前10-15分钟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0.04mg/kg。对照组于L3-4或L2-3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5%罗哌卡因2ml,麻醉时间>1.5小时时,硬膜外腔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德国Stimuplex B神经刺激针麻醉,患侧下肢皮肤贴敷心电图电极片,并与Stimuplex HNS12型外周神经刺激仪的正极相连,与Stimuplex A100神经刺激针的负极相连。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外侧1-2cm处为股神经阻滞位置,股神经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时,注入0.4%罗哌卡因20ml;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向下4-5cm处为坐骨神经阻滞位置,坐骨神经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时,注入0.4%罗哌卡因20ml。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阻滞完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操作时无疼痛感、无需应用辅助药物或改行其他麻醉方法为阻滞完全[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尿潴留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T1)、30分钟(T2)、45分钟(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对比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5 结果

5.1 2组麻醉效果的对比:观察组阻滞完全率为91.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阻滞完全率为8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4例);2组阻滞完全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n,%)

5.2 2组各时点MAP和HR变化情况的对比:2组T0时的MAP、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1-T3时的MAP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1-T3时的MAP与T0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同一时点相比,对照组T1-T3时的MAP低于观察组(P<0.05),2组T0-T3时的HR变化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各时点MAP和HR变化情况的对比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与T0比较,*P<0.05。

讨 论

老年患者多伴有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程度较低,术中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才能确保手术治疗成功进行[2]。对于下肢手术患者而言,椎管内麻醉是传统的麻醉方法,可获得完善的镇痛、麻醉效果,但节段性交感神经阻滞会导致血压下降,容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波动[3];同时,老年患者棘间、棘上韧带钙化,穿刺难度较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可导致硬膜外血肿发生[4]。所以,存在上述风险的老年手术患者不宜选择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神经刺激针、神经刺激器的广泛应用为外周神经阻滞成功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基础。实践证明,外周神经刺激仪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定位,减少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下肢外周神经阻滞无交感神经阻滞作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同时阻滞,可以满足髋关节以下手术的要求,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术后无胃肠功能障碍和尿潴留发生,故手术风险性降低、麻醉效果提升[5]。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阻滞完全率分别为91.2%和88.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前咪达唑仑、罗哌卡因为主要的麻醉药物,咪达唑仑具有催眠、抗焦虑作用,可以缓解手术应激导致的皮质醇升高,使阻滞效果得以增强;罗哌卡因的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明显,作用时间长、心脏毒性小,是神经阻滞麻醉的首选药物。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3时的MAP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1-T3时的MAP低于观察组(P<0.05),2组T0-T3时的HR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作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动力学血流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