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志勇 田 雨 韦 深
( 东莞康怡医院骨科 , 广东 东莞 523047 )
四肢骨折在创伤骨科中比较常见[1],治疗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固定、骨牵引术等;手术治疗:骨折切开复位AO钢板螺钉固定术等,但是相当部分病例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愈合或者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诸多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更新,临床上在治疗四肢骨折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本院对选取的四肢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四肢骨折经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均值(48.92±6.95)岁;骨折类型:13例股骨骨干及远端骨折,16例胫骨骨干骨折。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均值(46.81±6.80)岁;骨折类型:10例股骨骨干及远端骨折,19例胫骨骨干骨折。2组对应资料比较后差异小,符合研究要求(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按AO标准采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手术入路,根据不同的解剖部位,以四肢骨折断端为中心,行一长度为18-24cm不等的切口,沿肌肉间隙剥离周围肌肉组织显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端嵌顿的软组织,通畅髓腔,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应用AO钢板及螺钉将骨折固定,冲洗切口后止血创面,放置硅胶引流管,依层次缝合手术切口并包扎固定。术后处理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2天,抬高患肢有利于消肿。术后常规抗凝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天后开始髋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术后48小时拔出引流管,更换敷料,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渗液即换药。术后 2 周后拆线,6 周内避免负重,6周后扶拐部分负重,3 -6个月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先在C臂机透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并维持牵引,经复位后,纵行切开其关节端干骺部至骨膜,然后进行骨膜外剥离,在骨膜外皮下深筋膜部位建立隧道,置入锁定钢板,于近远端分别锁定。 19例胫骨骨干骨折患者经麻醉生效之后,弧形切开内踝的上方,于患者的胫骨前内侧进行骨膜外剥离,建立皮下隧道,在C臂机监视下完成复位。复位满意后,插入锁定钢板,行近远端分别锁定4枚以上螺钉。10例股骨干及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麻醉起效后,通过持续牵引方法进行复位,在 C臂机监视下证实复位满意,分别在患者的股骨外侧髁以及大腿近端外侧各做一个小切口,于股骨骨膜外进行剥离,建立隧道,在股外侧肌下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两端植入各至少4枚螺钉,最后在C臂机监视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对位对线好,钢板螺钉位置分布良好。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止血创面,放置硅胶引流管,进行分层缝合并包扎固定。术后处理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2天,抬高患肢有利于消肿。术后常规抗凝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天后开始髋膝关节、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术后 48小时拔出引流管,更换敷料,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渗液即换药。术后2周后拆线,6周内避免负重,3-6个月骨折愈合后完全负重。
3 效果评价(观察):参考《Merchant》[3]判定手术疗效,优:治疗后患肢功能接近恢复,临床症状及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处于15°-130°,行走正常;良:患者功能改善明显,偶尔疼痛,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弯曲达120°,伸达30°,存在轻微行走障碍;可:患肢功能有所改善,关节活动弯曲达110°,伸达30°,中度行走障碍,时感疼痛;差:患肢功能未见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关节活动弯曲<90°,伸达30°,严重行走障碍。观察2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参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定疼痛程度,其中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轻微疼痛,但患者可忍受:<3分;疼痛且对睡眠带来影响,依旧可忍受,需采取临床干预:4-6分;强烈疼痛,无法忍受:7-10分。参考WHOQOL-100调查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展开调查,调查维度包括BP(机体疼痛)、VT(活力)、PF(机体功能)、RP(健康状态)、SF(社交功能)、MH(心理状态)、RE(情感状态)和GH(整体健康)。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5 结果
5.1 2组手术指标对比:2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指标对比
5.2 2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5.3 2组疼痛评分对比: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但以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更理想,2组数据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见表3。
表3 2组VAS评分比较分)
5.4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提高明显,但2组比较以观察组治疗后提高的幅度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四肢骨折属于常见骨科创伤类型,发病率高 。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四肢骨折时,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传统的AO理念指导下行骨折端切开复位内固定,需要大范围切开骨折周围的皮肤软组织,直视下复位骨折,运用AO钢板行坚强加压内固定。应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很多骨伤患者,但是这种方法不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软组织损伤较重,在临床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并发症,比如切口感染、术中出血较多、术后钢板断裂、骨折愈合延迟或骨折不愈合等,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易引起医疗纠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固定材料的更新,现在新理念、新材料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BO理念指导下的生物学接骨技术的运用,更加能够符合生物力学和现代美学的治疗要求:(1)手术在C臂监视下采用间接复位技术,不切开或有限切开骨折部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2)运用内固定物为弹性模量固定[4];(3)强调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血运,重视有效弹性桥接固定,而非绝对坚强加压固定;(4)小切口手术符合现代美学的要求,病人易于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更加符合生物力学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减少暴露,间接复位骨折,更少损伤软组织,弹性桥接固定而非坚强加压固定,最大程度的保护骨折周围血供,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达到微创治疗目的[5]。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较传统手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疗效好、生活质量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本研究对纳入的58例四肢骨折患者制定了不同的手术方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疗效胜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如下:(1)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骨折愈合快,对比对照组疗效优势显著,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能提高手术效果,使患者尽快痊愈。(2)疗效方面:对照组优良率为62.1%,观察组为86.2%,进一步表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优于钢板螺钉内规定术,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手术疗效,保障骨折愈合效果。(3)疼痛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观察组(2.14±1.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96)分,再次证实微创手术优于常规手术,在减轻患者生理疼痛方面作用积极。(4)生活质量方面:对照组及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值均有所提高,但显然观察组更符合治疗要求,更趋于理想值,提示观察组手术方案具有更高的临床运用价值,能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经皮微创内固定术能达到骨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不仅能复位远离骨折部位,使局部软组织附着得到保护,还可有效保护骨折断端及周围血供;另外,这种手术切口小,能减少关节僵直、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总之,经皮微创内固定术用于四肢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 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