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更加注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1]。对于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来说,简单被动的执行医嘱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品质的需求,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开展护理工作,以预见性思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做好各项抢救护理准备并提醒医生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2-3]。为了进一步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在骨科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我院骨科急诊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急诊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基于护理方式的不同这8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4例包括男性患者31例和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为(48.62±6.73)岁,22例患者发生脊柱和四肢损伤、14例患者发生胸腹部损伤、8例患者发生头颈脊髓损伤。观察组患者44例包括男性患者30例和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48.40±6.56)岁,20例患者发生脊柱和四肢损伤、15例患者发生胸腹部损伤、9例患者发生头颈脊髓损伤。2组骨科急诊急救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损伤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在对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抢救过程中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预见性创伤护理。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为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以及肢体位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好心理护理,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等。预见性创伤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入院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之后应该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可靠评估,并基于病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对于病情危急患者应该建立2条静脉通路,在必要情况下应采用深静脉置管[4];对于需要手术抢救患者在术前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包括配血以及药物过敏试验等;在整个急诊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患者气道中存在的分泌物,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气管插管,对于部分患者给予给氧治疗;对于危重患者应该采用绿色通道,优化抢救措施,缩短抢救时间;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等发生变化,比如血压下降以及脉率快速增加等,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防止患者发生休克等情况[5];同时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进行准确详细记录,保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有效避免水电解质紊乱。(2)手术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分析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一方面做好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顺利开展,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用合理有效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坚决避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冲突,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6]。(3)疼痛护理。绝大多数骨科急诊急救患者从急诊入院到治疗过程以及到最后的康复过程中,均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疼痛护理是骨科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7]。护理人员应该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首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在疼痛评估的基础上基于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疼痛程度可以耐受的患者主要采用非药物护理为主,包括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及物理镇痛措施等;对于疼痛程度无法耐受的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护理为主,并进一步根据疼痛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同时在患者服用镇痛药物之后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4)并发症护理。对于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来说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一方面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另一方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基于循证护理护理和整体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融入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的思想,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比如压疮是危重症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对于骨科重症高龄患者来说压疮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局部受压时间过长的部位进行重点关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是如果因为受压皮肤组织发生反应性充血则不能进行按摩[10]。感染也是骨科急诊急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科急诊急救患者往往存在皮肤组织的损伤,外界病原体很容易进入体内,因此护理人员必要做好伤口部位的消毒清理工作,并保障周边治疗环境的干净卫生[11]。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25.74±5.46)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5.21±6.36)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2.27%(1/44)和97.73%(43/44),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3.64%(6/44)和86.36%(3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对比
5.2 2组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患者18例、满意患者13例、基本满意患者12例,总满意度为97.73%(43/44);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患者10例、满意患者10例、基本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度为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骨科急诊急救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预见性护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客观评估,基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以及对病情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的理念下,结合实际护理经验,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病情恶化、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提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急诊急救效果[12]。同时预见性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形成预见性思维,增强对于护理问题的预见性,从而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急诊急救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本文将预见性创伤护理应用于我院骨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25.74±5.46)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21±6.36)分钟(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2.27%(1/44)和97.73%(43/4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3.64%(6/44)和86.36%(38/4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7.73%(43/44);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35/44)(P<0.05)。这表明,在骨科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