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刚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 , 山东 滨州 256600 )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它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与老年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1]。过去,大多数临床治疗都是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后畸形愈合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有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而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目前,老年股骨转子下手术治疗骨折已被大多数医疗从业者和患者所认可。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使患者尽快康复。然而,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患者的身体偏差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选择合适手术非常重要。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最新改良的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基于PFN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通过插入螺旋叶片作为防旋转螺钉,螺旋叶片直接被置入,骨骼变得更加坚硬和密集,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松动的骨头。出血少了。一旦螺旋叶片插入并锁定,它将不再旋转。它可以有效地防止股骨头旋转而不会退缩。1个组件完成了防旋转效果和角度稳定性[1]。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主钉的解剖角度为6°外翻设计,易于从股骨顶端插入。本研究分析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90例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2-81岁,平均(70.11±5.01)岁;受伤原因:因摔伤导致股骨转子下骨折有 27 例、因交通意外导致股骨转子下骨折有16 例;Evans 分型:Ⅱ型 26例、Ⅲ型 17 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2-82岁,平均(70.44±5.02)岁;受伤原因:因摔伤导致股骨转子下骨折有 29 例、因交通意外导致股骨转子下骨折有18 例;Evans 分型:Ⅱ型 28例、Ⅲ型 19例。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吸入麻醉方法进行全身麻醉后,患者处于俯卧位,根据股骨正常生理结构,用外旋位机器牵引复位患侧肢体,骨折复位完成之后,在股骨转子下部作2-3cm切口,切口内骨折部位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将切口部位逐层缝合,用石膏进行骨折部位外固定,术后经CT扫描确认置入状态。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疗效;关节功能改善时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分值是0-100分,越高分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分值是0-100分,越高分代表肢体活动功能越好)、肢体疼痛情况评分(0-10分,越低分代表疼痛越轻)、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分值是0-100分,越高分代表生活能力越好);手术并发症率。显效:症状消失,围术期无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症状改善,无感染等并发症;无效:不满足显效、有效标准。疗效=显效率+有效率[2]。
4 统计学方法:SPSS21.0软件统计,给予t检验、卡方(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5.2 2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手术前2组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5.3 2组关节功能改善时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关节功能改善时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关节功能改善时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5.4 2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手术并发症率比较(n,%)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髋部骨折1/4,约占全身骨折的3.5%。由于股骨近端附着大量的肌肉和软组织,虽然有利于骨折愈合,但骨折末端会被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牵拉,多处脱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和慢性病,导致临床治疗很棘手。该研究指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下骨折伴牵引复位等保守治疗,虽然身体外伤小,但长期卧床休息和外固定石膏,不利于预后恢复,致残率高达35 %,所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3-4]。
目前髓内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术分为髓内固定术和髓外固定,抗旋转股骨钉的近端是髓内固定的典型代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是髓外固定的主要措施。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是根据人体股骨的解剖结构特别设计的。当进行髓外固定时,股骨的解剖板和股骨颈拉力螺钉用于锁定,并且板的形状与股骨的形状一致。高,可以减少股骨头和骨膜上的板的磨损,有利于骨折愈合。然而,当将近端股骨解剖锁定板放置在板中时,切口较大,并且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更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同时,股骨颈属于松质骨。插入拉力螺钉的螺钉可以切断骨头,降低骨折端的稳定性,导致术后内固定骨折,松弛,髋内翻和创伤性关节炎。高风险[5-6]。抗旋转股骨钉的近端是髓内固定。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抗旋转髓内钉小。因此,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术后手术恢复。同时,螺旋刀片展开后,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抗旋转和抗剪切能力增强,从而降低内固定骨折并发症的风险[7-8]。另外,由于螺旋叶片的接触面积增大,松质骨可以被压缩,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术后体质量,可以及早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这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总的来说,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9-10]。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关节功能改善时间、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疗效明显,可更好改善髋关节功能相关评分、肢体活动功能评分、肢体疼痛情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