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创办35周年了,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份报刊在中国新诗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它的“青年性、探索性、公正性”和民间立场,都深深印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诗歌报》曾办过三期函授。办函授,是当时《诗歌报》密切联系基层作者、力举诗坛新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函授培养出许多优秀学员,他们中有许多人至今仍活跃在中国诗坛、文坛上。
《诗歌报》第一期函授,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筹办,定教师、报名、分班,到1989年2月即出版了第一期《诗歌报·函授版》。第一期的函授教师,从与《诗歌报》联系密切、受到广大诗歌爱好者喜爱的青年诗人中挑选,并在《诗歌报》上刊登出《函授招生启事》,预先公布了函授教师名单。他们是:阮晓星、乔延凤、伊甸、刘明达、杨如雪、沈天鸿、陈所巨、陆新瑾、柯平、俞凌、梁小斌、梁如云、韩东、蒋维扬、小君、力虹、尚仲敏。如今这十七位函授教师之中,陈所巨、力虹、俞凌三位,已先后离开人世。
《函授招生启事》刊登后,报名的人空前踊跃。报名时,学员们可选择教师,每人报2名,学员太集中的教师,由函授部酌情合理调剂。基本上,每位教师带150200名学员,每月交函授作业二次,师生以通信方式联系,教师认真批改、回复,并向《诗歌报·函授版》推荐学员的作品。参加函授的3200多名学员中,后来不少人成了当今诗坛、文坛活跃的生力军。《诗歌报·函授版》开设有“在同一蓝天下”“让我们相识”“诗心独語”“师生咖啡座”“诗海寻梦”“群星系列”“好望角”等深受师生喜爱的特色栏目。
第一期函授改稿会,于1989年6月,在浙江省桐庐县的严子陵钓台举行。参加改稿会的,有来自黑龙江、辽宁、天津、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十余个省市的十六位学员,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辅导教师梁如云、柯平、伊甸、力虹、乔延凤、陆新瑾参加了改稿会;未能到会的尚仲敏、陈所巨、杨如雪来信、来电祝贺。1989年九月,《诗歌报》隆重推出了《函授教师作品专版》。
《诗歌报》第二期函授于1996年举办,此时,《诗歌报》早已改为《诗歌报月刊》。为适应报纸改刊的新变化,函授学员的作品,不再出报纸型的函授版,改为在《诗歌报月刊》中增设“冲浪者”栏目,专门刊载学员的作品和函授教师的点评。
在做好了充分的酝酿、准备工作之后,1996年第1期《诗歌报月刊》,刊登出《函授部第二期函授面向全国招生的通知》,对函授部的工作事项,作了详细说明:一是函授教师全部由《诗歌报月刊》编辑担任,采用学员选择教师、限额招生的方法,第二期函授招生400名,额满即止;二是学制一年(1996年4月-1997年3月),学期结束后,成绩合格,颁发结业证书,并评选优秀学员,另颁奖状;三是教学方法以函授为主,函授、面授相结合。学员每月寄交80行内的诗作(或两月寄交150行以内诗作),函授教师认真进行评改,提出书面意见,用书信方式联系;四是《诗歌报月刊》开辟专栏,刊发学员作品,稿酬照付,并定期出版学员作品增刊,大量刊登学员作品;五是一年举办1 2次改稿会,邀请优秀学员参加,费用《诗歌报月刊》社给予补贴,届时函授教师及国内部分著名诗人给学员进行面授、辅导:六是优秀学员列为《诗歌报月刊》重点联系作者;七是《诗歌报月刊》举办的系列活动,或其他服务项目,函授学员享有优先权,大奖赛免费参加。第二期函授教师名单:乔延凤、雪鹤、祝凤鸣、蓝角、罗巴。
从1996年第6期开始,《诗歌报月刊》正式推出“冲浪者”函授园地栏目,每期皆有,直至本期函授教学工作结束。函授学员的作品相继刊登出来。
1996年5月17日-20日,第二期函授改稿会暨《诗歌报月刊》新诗理论研讨,在皖南泾县召开。参加的有青年诗人、学员代表、函授教师。代表们参观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会上共同探讨诗艺、评改习作,与会代表还一同泛舟泾县桃花潭,感受李白、汪伦的诗情、友谊。第二期函授1997年3月结束。
第三期函授的招生启事,在1997年第1、2期《诗歌报月刊》首页,即已刊出。在总结前两届函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第三期函授学制及教学方式,共7条,基本与第二期相同,略有修改、完善。
第三期函授学员仍由学员选择教师,限额招生,每位函授教师限额40名,额满即止。招生对象为有相当创作实力的诗歌爱好者,有作品发表者优先。学员报名时,须写明选择函授教师的姓名.并写上2名供选择的函授教师姓名。第三期函授时间: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函授教师名单:蓝角、祝凤鸣、叶匡政、沈天鸿、伊甸、乔延凤。函授开始后,每期《诗歌报月刊》“冲浪者”专栏,都及时刊登出学员的作品和函授教师的点评。
1997年第7期《诗歌报月刊》,专门推出“函授学员作品专辑”。1996年、1997年、1998年,《诗歌报月刊》社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诗歌活动,包括各项大奖赛、金秋诗会等,都有函授学员的身影。三届函授为当代中国诗坛推举出一批新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既为中国诗歌留下真实史料,亦可汲取精神力量,为推动中国新诗繁荣发展,继续不懈努力!
2019年10月5日于安徽省文联宿舍。
乔延凤,1944年生,江苏句容人。1987 1999年任职于《诗歌报》《诗歌报月刊》,曾任常务副主编。著有诗集《蝴蝶伞》《白蝴蝶》《再生之蝶》《乔延凤诗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