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联的60多年中,创办了十几个刊物,但是不论哪一个刊物,也没有像30多年前的《诗歌报》那样辉煌过。
1984年6月,诗人严阵提出要创办一份《诗歌报》,文联党组表示同意,于28日向省委宣传部写了请示报告,8月28日又给分管文教的省委副书记杨海波同志写了信。
这个期间,文联好几个部门都要我去干活。徐味同志要我去《乡音》,张锲找我谈话,要我到书协去搞副秘书长,刘夜烽主席也表示同意。我征求鲁彦周意见,他不赞成,说你搞了一二十年文学,去书协就“隔行”了。关键是,那时书法还并不“走红”,热血青年们都仍然挤在文学这条小道上。文学似乎依然比书法“高贵”。不想一两年后,全国的“书法热”,一下就把文学打“爬盆”了!
这时,严阵同志要我去《诗歌报》,我同意了。尽管1958年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诗歌,但我知道我不是写诗的料。不过让我去《诗歌报》,我心里很清楚,是要给我一个讨饭的官:《诗歌报》自筹资金,要我去搞钱把它运转起来。
9月12日,鲁彦周通知我先到《诗歌报》上班,待省里批复了再任命。
第一期报纸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了。首先是请省里领导人和名家题字。省委书记黄璜、省长王郁昭、副书记袁振、杨海波、省政协主席张恺帆、副省长侯永等都题了词.杨海波于8月29日和9月18日还两次为《诗歌报》题词。第一期试刊号报纸就用了其中四位领导的题词。一份报刊,竟然有省里这么多负责同志题词,这在省文联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艾青的题词是:“千万不要忘记人民,要为人民而歌
黄璜、杨海波、袁振、张恺帆题词,1984年9月25日《诗歌报》试刊第一期第一版。唱!”臧克家的题词是:“中秋明月三千里,淮上诗歌闻墨香”贺敬之的题词是:“愿《诗歌报》作社会主义新诗歌大繁荣的报春花!”冯牧的题词是:“诗应当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生活的结晶。然而,诗首先应当是诗!”因为版面紧张,这几位名家的题词后来放到试刊第三期及总第四期也即创刊号上刊登。
我们先把报纸第一期4个版的稿件排好,等省里批复一到就开印!
9月20日,省里的批复下来了:“……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刊的人、财、物均自行解决。”
日记:9月21日
没想到又忙乎起来了。
中午没睡就赶到印刷厂,下午,祖慈、严阵及姜诗元也去了。突击付印了四个版。
晚上又去开了会,研究了许多事项。
重要的一条是:星期天(23日)的签名售报将是很热闹的,张锲也要去,拉了《安徽日报》副总编辑张育碹,尔后又拉了老鲁去,这样,阵容大了。我电话拖了本勋去(原三牌楼派出所的朋友),请他穿民警服维持秩序代卖报纸,这样就保证秩序正常化了。
我争取请电视台搞个镜头,这样除去广告以外,要正儿八经地写个(《诗歌报》首发式)横幅了。这些事当然历史性地落到我的头上了。
身上汗,衣服也汗,看来要到星期天下午才能抽空洗了。
后天售报,我昨天和今天做了努力,只打算明天下午能在晚报上披露一百字,不想晚上张锲给张育碹一个电话,他明天在《安徽日报》头版上就发预告了!嘿!
日记:9月23日,星期天
昨天,省报、晚报、市台都作了预报,我们自己又贴了不少广告,今晨一早,读者就从肥东、肥西、郊区及四面八方赶来。我最早迎接了他们。作家们未来到,读者们等不及,非要我写(签)字。等老鲁他们来时,我去接电视台老杨。
糟了,秩序乱得一塌糊涂!老鲁他们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圈,拥挤得无法签名!
他们立即撤退到文联,关起大铁门,在铁门内为长龙般的读者签字。
电视台和新华分社的同志无法拍摄,我又组织他们出来抢拍了几个镜头。并给他们写了三百字新闻稿。高潮过去时,我先把老鲁掩护撤退,继续去四牌楼组织售报,至十二时许结束,然后清点钞票,吃饭,一直弄到二时许,一身臭汗!
省文联出版发行的报刊中,《诗歌报》的试刊第一期,能受到读者这样排队抢购的欢迎,在安徽文联办刊的历史上,也算是史无前例了。
但是,报纸的经费还是很困难的,报纸呼吁读者捐资20元。老诗人臧克家也带头捐了20元,还给编辑部写了信来:
诗歌报诸同志:
今天收到第三期你报,系由北京《诗刊社》转,迟到了多日,务请以后改寄我家为荷。(地址略)
第二期刊物未收到,請补一份。前数日,寄你报会计股20元,作为赞助,想已收到。
再者,第三期上,有高立林同志一文,请给他寄张报去(地址略)。
好!
臧克家上84,11,8日
艾青、贺敬之、冯牧题词,1984年11月6日《诗歌报》创刊号第一版。
老人家的署名后面,竟然还写了一个“上”字,真令人感动,又令人汗颜。
日记:12月30日
1984年即将过去了。
第一期的《诗歌报》交全国发行,订数多少,前景如何,我们都十分焦虑,天天向邮局打电话询问,拿着听筒时就像等着(法院)宣判似的。我们不很乐观,以为全国订数不足一万,而严阵、周志友认为可达一万。今天下午,数字终于出来了:
23630。
我们为这个数字欢呼!
中央电视台昨晚将《诗歌报》的发行在最重要的黄金时段《新闻联播》里播出了。
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今天上午和下午,这两件事是我们《诗歌报》的两大新闻。大家都很激动。
报纸的发行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在安徽文联的历史上,应该也是首次。我们只花了2600元,托《人民日报》的朋友办的。现在给我260万,我也无能为力了。
温跃渊,1941年生,安徽肥东人。1966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业余大学中文系。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托起太阳的人》《文坛半世纪》《故土难舍》《梵音袅袅绕青山》等作品集。1984-1987年曾任《诗歌报》编辑、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