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鼓舞人心的抗癌医疗前沿大盘点

2019-11-30 09:18邓鑫
健康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存期靶向癌症

邓鑫

让不可能变成现实,科学研究就是我们对抗癌症最有力的武器,2018年更是癌症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的一年!多亏了不计其数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们,是他们砥砺前行,在癌症研究中不断有所发现,为我们找出了更新、更有效、更简便易行的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手段。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抗癌之路上,人类又取得了哪些骄人的成绩。

2018年最大突破——罕见癌的治疗

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将罕见癌症的研究突破,评为2018年的年度最大进展。罕见癌症,是指患病概率低于十万分之六的癌症,但是在美国,每五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人属于罕见癌症患者。由于不同类型罕见癌症的临床表征和致病机制都不甚相同,治疗方法、疗效都很难确定。而且,由于患病人数较少,即使研究人员提出了某种新的治疗措施,想要招募到足够多的受试者以开展临床研究也非常困难。

但在过去的一年内,几十年以来在罕见癌症领域内取得的研究进展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医疗手段——已经有临床研究发现了针对罕见子宫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类型癌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1.  新靶向联合方案,治疗罕见类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或许是癌症中听起来没那么可怕的一种,但你听说过甲状腺未分化癌吗?甲状腺未分化癌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发病率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0%~15%。这种癌症发展迅速,通常在发病的2、3个月后即出现压迫症状或向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死亡率接近100%。

但就在去年,美國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终于批准了50年以来首个甲状腺未分化癌疗法——达拉菲尼 (dabrafenib) + 曲美替尼 (trametinib)——用以治疗不能手术或转移性的BRAF V600E突变阳性甲状腺未分化癌。

此次批准,是基于一项单组临床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对100名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进行了评估,最终挑选出16名携带有BRAF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以往曾接受过放疗、手术和化疗但效果均不佳。但是该研究发现,在接受这种新型的联合疗法后,受试者组的响应率高达69%!截止至研究发表时,有7名患者对新疗法的响应仍在持续。虽然目前来看,还没法估算总的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但研究人员预计,如此高的响应率一定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在这项研究之前,没有一种化疗方法能起到延长未分化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这种新方案已经成为了新的治疗标准。

2.  索拉菲尼,延长罕见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在过去的这一年,研究人员们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首个针对一种叫做“硬纤维瘤“的罕见肉瘤的随机临床试验。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也称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是一种少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在所有软组织肿瘤中占比约3%。在此之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硬纤维瘤的治疗措施,患者通常接受的是适应症外治疗手段。这并不是因为研究人员们忽略了硬纤维瘤患者,而是因为患者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想要开展专门针对硬纤维瘤的临床试验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由于患者没法接受系统性治疗,病情常常出现反复,癌细胞甚至会侵入重要组织或器官,导致肠梗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此次研究所检验的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是一种口服给药的靶向治疗药物,能够干扰肿瘤生长需要的新生血管的生长。在这项研究中,87名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硬纤维瘤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接受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治疗,另一组则为安慰剂组。该研究成绩显著:87%服用索拉菲尼的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期都有所延长,安慰剂组则为43%。

3.  放射性标记药物Lu-Dotatate,降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死亡风险

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Midgut neuroendocrine tumor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发病率还不足十万分之三。晚期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常使用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或奥曲肽(Octreotide,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但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进行治疗。

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Lu-Dotatate用于治疗患有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成人。Lu-Dotatate由放射性同位素Lu标记奥曲肽,通过放射性核素-奥曲肽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结合,使辐射能够直接传递到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表明,Lutatate组的总生存期更长。后续研究也表明,除了提高生存率,Lu-Dotatate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Lu-Dotatate组和奥曲肽组的整体较健康状态持续的时间分别为28.8个月和6.1个月;身体功能良好持续时间分别为25.2个月和11.5个月。最后,与标准治疗相比,对于接受Lu-Dotatate治疗的晚期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来说,疾病发生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79%。

4.  曲妥珠单抗,减缓HER2阳性子宫浆液性癌的进展

子宫浆液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癌症,其患者约占子宫内膜癌总病例数的10%,而子宫内膜癌复发和死亡的比例高达40%。研究显示,HER2基因在约30%的子宫浆液性癌中过表达。一直以来,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主要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比较了61例Ⅲ期或Ⅳ期HER2阳性子宫浆液性癌患者使用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加用或不加用曲妥珠单抗。结果显示,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6个月,而未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8个月。该研究首次证实,对于这种类型的子宫浆液性癌患者来说,接受标准铂类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5.  CSF-1抑制剂pexidartinib,治疗腱鞘巨细胞瘤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罕见癌症,对于腱鞘巨细胞瘤患者来说,手术仍然是一线标准疗法。其中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滑膜切除术,还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接受全关节置换术。一项Ⅲ期临床随机试验在招募了多达120名受试者后,对一种叫做pexidaritnib的腱鞘细胞瘤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服用pexidaritnib的患者总响应率为39.3%,而安慰剂组为0%。

癌癥免疫疗法,大放异彩

过去的一年,是免疫疗法大放异彩的一年。首先,2018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发现免疫疗法的科学家——是他们首先发现了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能够对抗癌症——这也标志着癌症免疫疗法的从无到有。另外,免疫疗法让肺癌治疗实现了近几年以来最重大的突破。而其他的免疫疗法相关研究,也给实体瘤患者和血癌患者带去了新的治疗选择。

另外,过去一年的研究成果也扩展了免疫疗法的初级范围。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重要研究显示,如果能在病程早期给药,并与其他类型的免疫疗法或化疗相结合,就能实现生存率的上升。过继细胞疗法是近几年新兴的免疫疗法,截至去年为止,长期累积的研究数据为该疗法在治疗不同类型血癌时的益处和风险,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见解。

治疗中晚期肺癌,检查点抑制剂可行!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细胞自己分泌出的蛋白质小分子,能够抑制细胞自身的活动。因为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所以免疫检查点蛋白的存在其实是机体为了维稳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免疫系统的“闸门”。投机取巧的癌细胞正是利用了这一机制——它们劫持免疫检查点蛋白,抑制了免疫细胞的活化,从而逃过了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就是激活免疫细胞,打开免疫系统的“闸门”,进而消灭癌细胞。

今年有两项重要研究,都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一线治疗中是拥有一席之地的:

★ 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发现,在治疗中加入能够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的药物阿特珠单抗(Tecentriq)的治疗组,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比只接受化疗的患者多了1.5个月。

★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非小细胞癌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化疗药物的治疗,而另一组则接受化疗+PD-1抑制剂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同时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患者比只接受化疗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高了近20%( (69.2% VS 49.4%);前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比后者多了3.9个月(8.8个月 VS 4.9个月)。

强强联合,为中晚期肾癌患者带去希望

PD-1抑制剂单抗欧狄沃(Nivolumab)联合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已经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一线疗法了。现在,研究人员正试图发现更多的可能,将这种治疗方法延申至其他类型癌症,比如肾细胞癌的治疗当中。

有研究人员评估了这个“强强联合”对中晚期肾细胞癌的效果。他们发现,相比于只使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tent)进行治疗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的18个月生存率比前者高15%(75% VS 60%)。不仅如此,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组中,还有9%的患者的癌症已经被治愈了!

虽然说这种“强强联合”也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毒性作用,但鉴于其卓越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高转移风险癌症患者的一线疗法了。近期,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已经批准该疗法,用于中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中。

首款治疗第二常见皮肤癌的药物,批了!

2018年9月时,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新的抗PD-1检查点抑制剂cemiplimab,该药物是一种静脉注射液,可用于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或不能实施治愈性手术或治愈性放疗的局部晚期CSCC患者的治疗中。该药物通过靶向细胞通路 PD-1而发挥作用。该药物通过阻断这一通路,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抗击癌细胞。值得一提的是,cemiplimab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专门用于晚期 CSCC 的药物。

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第二常见的皮肤癌症,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万人被确诊为该病。虽然大部分患者能够通过手术的方法而痊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手术后未能痊愈,还有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遗憾的是,这部分患者对包括化疗在内的标准疗法响应率较低,而 cemiplimab的批准则为这一部分患者带去了福音。

CAR-T疗法,比预想中更有效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领域之一,目前已发展到第5代嵌合抗原受体细胞(CAR-T)。在2017年8月30日时,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人类史上首款CAR-T疗法——tisagenlecleucel,用以治疗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也在次年的盘点中,将CAR-T疗法评为癌症研究领域中的“年度最大突破”。和检查点抑制剂疗法不同,CAR-T疗法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从而驱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抗癌的。

Tisagenlecleucel是一项抗CD19的CAR-T疗法,其中,CD19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一种重要生物标志物,存在于恶性B淋巴细胞的表面,这就让CD19成为了嵌合抗原T细胞的有效靶点。2017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基于一项早期临床试验数据批准了tisagenlecleucel。最近,一项全球二期临床试验又对早期数据进行了证实。

研究人员共招募了75名受试者,结果显示,81%的受试者在完成治疗的三个月,症状仍在消退。另外,tisagenlecleucel的持久性也非常优秀——可在血液中留存时间长达20个月之久。最后,虽然总体生存率的曲线是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的,但仍有很大进步——一年生存率超过50%。下一步,研究人员还需要在年龄跨度更大的患者群体中开展更大型的临床试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药物对患者的长期影响,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靶向治疗,继续发力

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专门针对癌细胞中已经明确会致癌的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相比于会影响全身细胞的传统化疗,靶向治疗仍然是肿瘤治疗中富有成效,且伤害较小的治疗方式。在十几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后,靶向治疗已经能有效治疗多种对传统疗法产生抗性的癌症了。

二代EGFR抑制剂,将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关于肺癌,最常提到的致癌基因就是EGFR了。EGFR能以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位点发生突变,有些突变用第一代靶向治疗药物——比如吉非替尼(gefitinib) 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就能解決。但是,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又会有源源不断的抗性突变产生。

第二代靶向抗癌药物应运而生。奥希替尼(osimertinib)就是其中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非小细胞癌或较为少见的EGFR突变导致的肺癌。去年,已经有两项研究对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556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接受奥希替尼的治疗,而另一组接受一代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二代靶向治疗药物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8.9个月,而接受一代靶向治疗药物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0.2个月。这也就是说,奥希替尼几乎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翻了一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是基于该研究的结果,批准了奥希替尼。

新型靶向药物,放慢癌细胞分裂速度

距离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首个乳腺癌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已经有二十年了。二十年后的现在,研究人员赋予了靶向药物更多的功能:不再只针对致癌突变,还能减缓癌细胞分裂速度,让乳腺癌变成“慢性病”。

CDK4/蛋白的全称是“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是一种负责调控细胞分裂的蛋白。而abemaciclib是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能够抑制CDK4/6蛋白的活动。已经有临床研究对该药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人员将669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氟维司群(fulvestrant, 一种乳腺癌一线治疗药物)+ abemaciclib的治疗,另一组患者接受氟维司群(fulvestrant)+安慰剂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额外接受abemaciclib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4个月,而另一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9.3个月。Abemaciclib已于2018年2月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化疗新方案,大大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

化疗新突破

还记得乔布斯是因为哪种癌症过世的吗?没错,就是胰腺癌。胰腺癌常被成为“癌中之王”,这是因为它的恶性程度很高且极易复发,5年生存率可能还不足5%!对于已经接受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来说,标准的术后治疗方案就是通过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来继续杀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但是超过70%的患者在手术两年内都会复发。

去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加有效的化疗方案: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甲酰四氢叶酸(leucovorin)、伊立替康(irinotecan)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联合化疗。研究人员把四种药物的名字结合起来,给这种新的化疗方案命名为“FOLFIRINOX”。

研究人员将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盐酸吉西他滨(gemcitabine)和FOLFIRINOX方案进行化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33.6个月的观察。他们发现,FOLFIRINOX组和吉西他滨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21.6个月和12.8个月,两组的总生存期的中位数则分别为54.4个月和35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在接受FOLFIRINOX方案化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期达到了将近50%!

卵巢癌治疗,以简胜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先采取手术切除,再联合化疗消灭残余癌细胞。可是手术这种侵入性治疗措施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是否真的是利大于弊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有研究人员将485名女性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先接受手术,随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而另一组患者只接受化疗。结果显示,手术似乎并没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手术+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3.6个月,而仅接受化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甚至比前者长了一年,也就是65.7个月。

当然,临床上的治疗建议是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还需要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再验证,毕竟以往的一些研究和现阶段的临床治疗建议,都支持了手术的治疗方式。

检测诊断更精确了

我们都知道,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越早发现,才越有利于治疗。但是很多癌症所表现出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以至于人们疏于检查,甚至一经诊断就是晚期!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极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研究人员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出更加简便、易操作的诊断方法,让诊断不再是需要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回家后还要等十天半月的繁杂程序。

在过去的一年中,分子检测方面最大的进展,就是帮助患有早期乳腺癌的女性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化疗。另外,液体活检技术上的进展,也让几种常见癌症的患者实现轻松筛查!

简单血检,一次筛查8种常见癌

基因突变是大部分癌症的元凶,当癌细胞死亡时,包含着突变基因的细胞残骸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当中。那么,通过分析血液种异常的基因突变和蛋白标志物,完成癌症的早期筛查,就是我们常说的“液体活检”。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多项重要研究都证明了液体活检技术的有效性,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面的一篇研究显得尤为特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出了一种叫做“CancerSEEK”的癌症早期检测仪,该检测仪能通过综合分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DNA信息,帮助人们更早地发现8种常见癌症(包括卵巢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与乳腺癌)。

具体来讲,CancerSEEK是通过评估血液中16个循环肿瘤DNA(ctDNA)和8个肿瘤抗原水平来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的。研究人员在1005名被确诊为8种常见癌症的患者和850名健康人中,对CancerSEEK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CancerSEEK检测到癌症的敏感性为69%~98%,具体结果取决于癌症类型。另外,该测试的特异性为99%,这意味着健康人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非常低。

目前,CancerSEEK尚未用于临床实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已开始了一项验证研究,计划在至少五年内跟踪10000名癌症病人。研究者称,他们还将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验证研究。

TAILORx告诉你,70%的乳腺癌患者都无需化疗!

虽然免疫疗法等新型疗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乳腺癌的治疗当中,但化疗仍然是帮助杀死癌细胞的一线疗法。但一项叫做“TAILORx”的研究告诉你,对于70%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癌患者来说,化疗其实是一种“过度治疗”。

TAILORx是一项从2006年开始的三期临床试验,包括了10273名HR阳性、HER阴性、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该研究利用了Oncotype DX乳腺癌复发检测的方法,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秘鲁和爱尔兰的1182个测试点,对受试者体内21个与乳腺癌复发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了相应的“乳腺癌复发风险指数(以下简称复发指数)”,该指数范围为0~100。对于复发指数较低的受试者(复发指数在0~10之间)来说,她们仅接受了内分泌治疗,而复发风险指数较高(26及以上)的受试者则同时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其余复发指数处于中等水平(11~25)的受试者则被随机分配至“内分泌疗法组”或“内分泌疗法加化疗组”。

总的来说,“内分泌治疗组”和“内分泌加化疗治疗组”中受试者的生存率非常相近:在试验进行到第九年时,两组的整体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8%;在试验进行到第九年时,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3.9%和93.8%。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差异并不显著。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试验进行到第九年时,复发指数在0~10之间的患者,即使只接受了内分泌疗法,复发概率也只有3%。而复发指数在26~100的受试者则没那么幸运——有13%的受试者都复发了,不论他们接受哪种方案进行治疗。这也说明,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来说,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仍然是一个较新且仍在飞速发展的领域,究竟哪种特定的微生物能起到增强机体防御的效果?还有哪种微生物对于肿瘤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都等着科学家们去一一探究。

新兴研究领域——癌症与微生物组

★ 患癌風险,还和微生物有关?

在共同进化了数千年之后,微生物组和它们的宿主,也就是人类,已经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此的繁杂,我们甚至可以把人体想成是一个人与微生物细胞共同组成的“超有机体”。当然,微生物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人们对微生物组的认识,已经从“肠道内帮助消化的外来务工者”深入到“第二大脑“了,它们不仅仅会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还会影响免疫功能。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微生物组如果发生变化,很有可能致病,其中也包括癌症。从癌症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对人体既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虽然某些微生物会促进病情的发展,但是还有些微生物似乎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让治疗更好地发挥效果。

★ 两项关键研究,给未来奠定基础

虽然大多数相关研究的对象都是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毕竟其数量和种类的确不容小觑),还有研究人员把目光集中在了口腔和阴道中的微生物上,并发现了这些微生物与疾病的发生也息息相关。比如,某些微生物的数量过多,会破坏整体微生物组组成的均衡,就可能会导致结肠癌、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食道癌。所以,对于高风险患癌人群来说,调整他们体内的微生物,或许也是一种值得探究的癌症预防策略。

有两项研究对人们口腔内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已经被确诊为颈部和头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的患者来说,虽然口腔内整体微生物的组成和患癌风险增加之间并不存在相关,但是棒状杆菌和金氏杆菌数量多与患癌风险低之间存在相关。换句话说,如果口腔内棒状杆菌和金氏杆菌水平高,可能表示患癌的风险较低。

另一项研究则探究了口腔菌群与食管腺癌以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福赛斯坦纳菌“的牙周病原体与患食管腺癌风险上升之间存在相关;淋病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缺乏与食管腺癌患病风险低之间存在相关。而如果一种叫做”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周细菌数量较多,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可能较低。

★ 根据患者微生物组成,让治疗和护理“个性化”

当然,通过现阶段的研究,来给出利用微生物降低患癌风险/延缓病情恶化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已经为未来发展出预防和治疗头部、颈部癌症的有效方法奠定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与饮食均衡、锻炼等生活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在未来,癌症护理或许还将包括对患者微生物组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定制更具个性化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研究人员们将密切关注这一充满可能与挑战性的领域。

未来九大研究方向,加速癌症研究进展

这九大研究方向,有的代表了癌症医疗领域中亟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的能够丰富知识库从而促进临床决策改变,还有的则指出了癌症护理中存在的空白。

1.  找出新方法,更好地预测免疫疗法效果

免疫疗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一系列的药物和治疗手段,比如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疗法等等。免疫疗法已经改善了多种类型癌症患者的前景,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但现阶段,我们只能为一小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的疾病控制,而对于另一些患者来说,免疫疗法会引起副作用,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找出哪些患者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而哪些患者对免疫疗法副作用风险极高是当务之急。只有恰当地为每一名患者评估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识别出能够预测免疫疗法治疗效果的因素,以及那些能够判断长期疾病控制效果、是否会对治疗产生抗性,或在接受治疗后是否会出现副作用的因素;

★ 开发出基于血液和组织的生物标志物,发现能预测治疗所能带来益处的免疫应答新特征;

★ 基于已有的患者数据,建立预测性模型或算法,用以评估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毒性的风险。

2.  亟待明确,哪些患者适合术后辅助性治疗

术后辅助性治疗,是指化疗、放疗等能帮患者在术后杀灭体内残余癌细胞,防止病情复发的治疗方法。但是,“70%的乳腺癌患者或许都不需要接受化疗”这一研究结论,为我们敲响警钟——虽然术后辅助型治疗能极大地提升一些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对于另一些患者来说,却完全是弊大于利。所以,明确哪些患者能够从术后辅助性治疗中获益,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那些本就不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来说,消除这个甚至会带来危害的冗余步骤,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减轻经济负担。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找出能帮助辨别那些能从术后辅助性治疗中受益的患者的因素。其实,在寻找这些因素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应该只局限于临床、病理学、遗传、免疫等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 开发出能够在临床上使用的、具有效力的生物标志物测试,使之能够检测出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复发的风险,从而帮助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让治疗变得个性化。

3.  把分子疗法中的创新,应用到实体肿瘤中

在2018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这可谓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座里程碑。这种疗法是改造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这种疗法是否能够应用到实体瘤的治疗中呢?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数据仍非常有限。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找出只存在于实体瘤中的独特抗原靶点,并加以证实;

★ 探索将细胞疗法应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找出能让细胞疗法更有效地触及每一位患者的方法,缩短患者和治疗之间的距离。比如有些细胞产品是不需要为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找出这些产品的更多用途,让治疗变得更加高效。

4.  让精准医疗研究,惠及儿科癌症患者

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已经有很多种能够表征常见突变的遗传工具了,对特定类型的癌症来讲,这些遗传工具的使用加速了新型靶向疗法的研发进展,帮助更多的患者从癌细胞手中夺回自己的生命。不过,虽然在成年患者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精准医疗尚未能良好地整合进儿童癌症地治疗中。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找出儿科癌症中能够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基因组改变或其他分子变化;

★ 开发出针对儿科癌症中特定基因组变化或其他分子变化的更加有效的治疗剂(therapeutic agent);

★ 有些基因突变致癌的孩子,对现有的一些针对成年患者有效的药物也有响应,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这部分药物及疗法在治疗儿科癌症时的有效性。

5.  为老年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虽然在癌症患者中,大部分都是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但是却很少有临床试验是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而且,参与到临床试验中的老年患者,通常来讲并不具有代表性。所以,奋战在抗癌一线的医生们就有了这样的难题:他们很难把临床试验的数据结果应用在老年患者中,因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其他的健康问题,而且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完善程度也广泛存在差异。所以,缺乏有效的临床实验数据,再加上老年患者这一群体内部的巨大差异,导致高质量的医疗手段难以应用于老年患者中,即使老年患者是占比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患者群体。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首先,应该掌握能够表征生理性衰老的标准方法,比如老年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和衰老的生物标志物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治疗相关副作用;

★ 深入研究癌症治疗手段对于生理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耐受程度;

★ 在认知功能严重受损、患有多种疾病或身体虚弱等具有特殊情况的老年患者中开展临床试验,检测癌症疗法对这部分患者的有效性和毒性;

★ 开展临床试验,弄清楚在老年评估的指导下开展个性化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治疗结果。比如在治疗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时,该如何減少治疗不足的发生?而针对比较虚弱的老年患者时,如何减少过度治疗情况的发生?

6.  让癌症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更具多样性

在癌症临床试验中,某些患者群体一直都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已经提到的老年患者,还有年龄在15岁~39岁之间的青少年。当然,种族差异、城乡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差异,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而受试者代表性较差,即意味着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影响结果的生物、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多样性。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些多多少少被忽视了的群体,他们在加入临床试验时会有哪些困难,把患者、患者所属群体和试验特定因素都考虑进去;

★ 找出能够让代表性不足的群体更多地加入到临床试验的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利用科普工具、在其所属社区中进行宣传等等都是可能的解决办法;

★ 研究低代表性人群中癌症发病率、患病率、疾病史和治疗经验(包括疗效和毒性)的差异。

7.  癌症治好了,别忘了后遗症

癌症治療领域取得的进展让1550万患者得以幸存——这一数字已经创造了奇迹。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幸存者们仍面临着癌症带来的长期问题,包括癌症疗法的副作用等等,这些长期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幸存者的生存质量。长期问题通常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认知障碍和心脏毒性,这不仅对患者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医疗保健系统的重大负担。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找出那些会增加治疗相关毒性出现风险的遗传突变;

★ 加深对靶向治疗毒性的潜在机制的认识,弄清楚治疗措施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长期健康,并制定新的策略以减轻或消除此类毒性;

★ 开发新的工具,让长期追踪幸存者健康状况变得更加便捷,包括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等。

8.  别让肥胖成为癌症导火索

虽然全世界都喊着“燃烧我的卡路里“,但肥胖的发生率依然在不断攀升。除了致癌,肥胖还与较低的生存率有关,甚至会导致出现治疗副作用概率的上升。以美国为例,如果在接下来的20年里,美国人对肥胖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仍停留在目前的认知层面上,那么患癌人数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加,肥胖也将超过吸烟,成为第一大可预防的致癌因素。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加强宣传,让人们清楚,运动和饮食因素与癌症息息相关;

★ 研究肥胖是如何影响患者对疗法的响应,以及肥胖对癌症复发风险、长期问题等方面的影响;

★ 为高危人士和癌症患者找出能保持健康体重的有效措施。

9.  癌前病变,也要及时检测和治疗

很多癌症都是从高风险病变开始,一步步恶化成侵袭性癌症的。但迄今为止,关于导致高风险病变转化成侵袭性癌症的因素(可能包括遗传组成、遗传异质性、组织微环境等),我们却知之甚少。而丰富相关的信息储备,将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指导性方法,在转变为恶性肿瘤之前拦截和根除高危病变。

我们该重点关注什么?

★ 确定促进侵袭前病变进展至侵袭性癌症的特定分子途径,并制定可延迟或预防恶性肿瘤进展的干预措施;

★ 确定与侵袭性疾病进展相关的癌前病变微环境特征;

★ 研究新方法,并用以评估癌前病变,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风险病变进展为侵袭性疾病的能性。

猜你喜欢
生存期靶向癌症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