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飞 张玉慧 顾 洁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017年11月,美国图书馆员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简称 AASL)在其网站发布了《新国立学校图书馆标准》(The New National School Library Standards,以下简称《新标准》)是美国最新的中小学校图书馆标准[1]。《新标准》与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学校图书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理念一致,思维吻合[2]。《新标准》是对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2007年提出《21世纪学习者标准》(the Standards for the21st Century Learner)的前瞻性升级。《新标准》整合了以学生、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分别设置的三套独立的标准,该标准内容相较《21世纪学习者标准》有了明显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延续性。对《新标准》的学习,有助于学习美国初等教育对高等教育所作的铺垫与贡献,把握新的教育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对国内中小学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通过调研了解到美国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但是缺乏在数字环境中辨别不同类型资源的能力,缺乏真正分析问题的能力[3]。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工作中所需的信息素养技能[4-6]。更重要的是,信息素养技能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7]。基于大学和职业准备所需,美国图书馆员协会(AASL)数十年来首次开展多层次的数据调查和研究,借助评估、修订和改造学生的学习标准和图书馆员指南为契机,以推进K-12学生更好地进入大学生活为目标,成立了AASL标准和指南编辑委员会。该编辑委员会于2015年3月开始研究,并于2015年8月到9月进行在线调查,2015年11月由6个全国会议焦点小组与各种图书馆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交流,之后在州会议举办了联盟会议领导小组讨论会,并于2017年11月推出《新标准》。修订过程纳入1300多名学校图书馆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例如整合各种标准支持的文档,消除重复内容等[8]。《新标准》更加注重未来学习环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引入增长思维和迭代设计等[9-10]。
《新标准》为学校、学生、图书馆员提供了应用和评估的综合框架。其中包括以下四部分:
(1)基础领域:《新标准》包含6个基础领域,分别是查询、包容、合作、创造、探索和参与,并附有对于基础领域所要求的实践活动。6个共同基础领域和相对应的解释说明是整个标准的骨架。每个共同基础领域都要求当前图书馆员在实践中具备相应的能力,分别是思考(认知)、创造(精神运动)、分享(情感)和成长(发展),这些能力如图1有相对应的解释说明。
(2)评估工具:《新标准》包括一个评估工具,主要是基于能力的教育目标并通过个性化学习体验来支持学生成长,图书馆员可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目前的地位,并旨在改善学生的目前做法。
(3)案例:《新标准》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图书馆员通过真实情景可以把《新标准》付诸实践。
(4)后序:《新标准》包含若干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之后都有一个问题列表以供进一步讨论[11]。
图1 《新标准》结构框架
表1 《新标准》的运作模式
学生标准只是《新标准》的一部分。我们就以学生标准为例阐释运作模式。《新标准》的分类框架是以布鲁姆分类法构建的[12]。分类体系以二维表格表示:“行”表示基础领域和相关解释以及学生、图书馆员、图书馆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和路线,“列”表示各个学习能力领域,即思考、创造、分享和成长。
表1选择基础领域“查询”来说明《新标准》的运行模式。在标准范围内提及特定的能力或路线时可以使用数字和字母指标。例如,学生的能力可以被描述成学生标准I.B.3,因为它引用了第一个基础领域(查询),第二个学习能力领域(创造)的第三个能力,所以I.B.3就表示在查询领域,学生在创造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即学习新知识、用证据来调查问题、制定并适时填补知识空白、生成产品并解释说明。
服务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对提高服务质量并使服务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起着重要作用[13]。从美国《新标准》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读者、教师、学校。从《新标准》的运作模式可以看出为了满足读者方方面面的需求,图书馆对图书馆员和学校从各个领域提出了能力要求以及实施策略,给予用户最大的便利。《新标准》的实施能够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和其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极大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新标准》内容十分具体,对许多业务工作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并具有较好的评估和考核机制。《新标准》反映了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还提出成长思维、同理心、衍生品等概念,既跟进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还通过一系列案例为图书馆员、学生等能力的要求与提升做了很好的解释说明,图书馆通过《新标准》可以促进各项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已经非常丰富,涉及图书馆业务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服务标准方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还没有中小学、高校图书馆的相关管理部门、图书馆学(协)会为中小学、高校图书馆制定专门的服务标准规范[14]。实践中最新的对中小学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起指导作用的文件主要包括:2018年5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15],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6]。但总的来说它们都不是专门针对图书馆服务而制定的标准,对学校图书馆服务的规范都较为有限。实际上,图书馆制定服务标准对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实行服务标准化有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随着技术、环境等变化,图书馆服务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服务的变革,学校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以提升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美国《新标准》的制定与国家课程改革设计架构具有一致性,考虑了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性,保证了初等教育所学的内容与高等教育所需的信息素养技能相衔接。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很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缺乏一定的衔接性。我国在制定中小学、高校图书馆服务标准时一定要注重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设计服务标准时要注重教育职能的衔接性,注意中小学教育要为大学教育打基础,大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延伸与扩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17]。
制定服务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服务实践,因此,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图书馆服务标准。《新标准》运作模式和评估工具是非常易于操作的,而且评价反馈机制相对完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馆长认为在制定图书馆标准时不是要追求标准多么理想化,而是根据当前最好的图书馆实践操作制定适用的标准[18]。我国在设计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服务标准时要以直观的方式传达要求,使用户和馆员都能明确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便于实施和评价。因此,我国制定中小学、高校图书馆服务标准时要采取整体到局部的工作步骤,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首先应该由一个专门的团队(比如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服务标准总体规范,发布全国通用的图书馆标准,通用的图书馆标准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服务的共同问题进行约定,之后逐步扩展,具体的图书馆服务标准要结合各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尤其是一线的教学人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参与到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确保服务标准的可操作性。
《新标准》是一个前瞻性的标准,是基于建构主义、情景学习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基础而出台的,是美国中小学图书馆最新颁布的标准,未来我们可关注《新标准》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实际案例,从而为我国起草相关图书馆服务标准起更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