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超、李江锋、彭璞、文明、李晓凉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当前,国家正处于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黄金时代,武器装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随着军队建设改革、军民融合不断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市场化竞争已逐渐白热化,武器装备的预研、研制、批生产和维修等全周期、各阶段均已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公开竞标模式,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战略、战术、运载、常规及军贸武器全面进入竞争时代。为适应市场环境,提高军品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军品配套项目,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自2015 年开始推进成本工程工作。
研究所结合所内型号科研生产情况,第一阶段以某重点型号为切入点,探索成本管控模式;第二阶段借鉴试点型号的工作经验,在各型号中全面推广成本工程工作,通过优化设计、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控制生产成本、强化供应链管理等方法降低成本。
第一阶段,试点型号成本工程工作分4 步开展。首先,组织有关单位开会进行专题动员并发布通知,制定成本工程计划;其次,组织审查了8 个研究室针对试点型号的优化设计降成本方案报告,梳理优化设计降成本工作方法及初步成效;再次,组织外协单位协同开展降成本工作,调动研究所内生产单位梳理研制过程中成本构成情况,通过外协、外购产品价格复查、重新谈判等工作降低外协、采购价格,形成批生产成本价格;最后,外协单位根据优化设计方案重新核算试点型号成本并报价,最终通过成本测算、价格沟通、协调确定降成本结果。
试点型号成本工程开展工作的方向主要包括剔除研制阶段多配套产品、外协成本控制、研究室优化方案和对比历史报价基础上再降低外协成本等方式。在开展成本工程前,试点型号研制阶段总成本为2573.32 万元(单车研制+研制备份)。
通过梳理单车配套,研制阶段多配套产品20 台套,共计252.78 万元;因各种原因多采购的元器件(未装机)的费用为148.86 万元,加上工时、税费、利润等费用合计164.38 万元。剔除多配套产品后,试点型号研制阶段单车总成本为2156.16万元。
基于试点型号研制阶段产品配套及技术状态,外协与生产成本通过降低外购产品比例、优化生产工艺、询比价、竞价等,可降低成本386 万元。试点型号研制阶段单车总成本可进一步控制在1770.16 万元。
各外协单位根据研究室优化设计降成本方案,协同开展降成本工作后重新进行报价、议价,降成本金额为426.05 万元。试点型号批生产单车成本价可降为1344.11 万元。
经过降成本工作,该型号达到预期批生产单车目标成本价1344.11 万元,共降成本1229.21万元,降幅为48%。
在第一阶段试点型号成本工程工作基础上,梳理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实践降成本方法,采用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工作模式,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研制效率,技术方案与生产成本同步考虑,以降低技术浪费。通过将降成本工作贯穿于单机产品开发到整机产品批生产的全流程,进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
(1)全面成本工程工作思路
全面成本工程工作涉及研究所众多型号,科研计划处在试点型号工作的基础上转变工作思路,将试点型号以科研计划处为工作组织主体的方式转变为各型号项目组为负责型号的组织主体。科研计划处组织各型号项目组开展工作,将试点型号“成本工程”的工作开展方式、降成本方法、外协配套谈价等工作思路向其他各项目组推广。在推广前期经验的同时,针对不同型号的特点提出区别性的工作建议。研究所科研生产任务可划分为研制任务、批生产任务、运载地面设备更新及单发配套任务三大类,科研计划处将所内各项目进行分类后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
针对研制任务,需要对标用户需求并识别用户关键需求,在满足系统功能指标的条件下降低配套设备设计难度,剔除非必要冗余设计,借用其他型号已有设计等方式来降低研制阶段的成本。针对已批生产型号,其技术状态已确定,通过试验流程优化、产品组批生产,进一步压缩成本;针对待批生产的型号,开展批生产方案论证,进一步优化设计,优化试验流程、工艺流程,开展竞争性采购,降低成本。针对运载地面设备更新及单发配套任务,通过优化靶场人员分工、外协兼岗的方式降低人员费率。
(2)全面成本工程工作方法
每年年初,由科研计划处发布研究所成本工程年度工作要点与计划,组织、督促所内各单位按计划落实成本管控,并于年底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一是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强化型号技术方案的经济性论证和审查、提高型号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逐步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选择合理的技术途径和指标,减少过度的冗余设计。项目立项时即制定目标成本,项目完成后进行目标成本对标检查和考核。
与用户充分沟通,在保证产品功能性能、质量的前提下,寻求技术指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例如,经与某型号系统总体沟通确认,产品的环境温度可由5 ℃~35 ℃调整到5℃~55℃,因此调温系统只需具备加热、通风功能,无需制冷。调温系统的供电需求相应降低,供配电方案相应简化,成本便相应降低。
做好型号(项目)顶层系统策划,从设计源头抓起,提高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例如,提高某系统单机产品利用率,优化资源分配,将4 台控制单元及1 台采集单元功能整合,取消1台控制器,降低了配套成本,同时可缩短电缆长度,减少接插件数量。
二是强化型号设计和试验项目的成本控制。
通过对技术途径、指标以及系统、分系统、单机、模块不同层次之间的论证分析、统筹平衡,合理确定、分配各级性能技术指标和公差,尽可能降低技术难度、合理确定技术指标、元器件的等级和标准。例如,对某型上装设备载荷环境进行优化,合理确定机动过载指标,降低电气设备选用标准,降低结构件承载要求,降低相关分系统、单机的成本。
优化、统一元器件选型及其复验要求和方法,建立常用元器件价格参考目录,为设计选型提供参考数据,降低元器件采购和试验验证成本。例如,对各型号使用的传感器、接插件、电缆进行统计,通过对性能参数、试验、价格等分析,提出元器件选型统一要求,缩减元器件种类及规格。
全面推进产品化工程,逐渐增加组批生产品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成熟度。例如,某型号液压系统油源、工作台板油缸等部件由单独研制改为产品化设计,从而减少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广泛使用产品化产品,也可以在物资采购、产品贮存甚至于备件生产、维修换件等售后服务环节进一步节约经费。
优化靶场等大中型试验工作项目及流程,同时优化岗位人员配置。
三是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严控生产成本。
工艺人员要提前介入型号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制造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案和流程,并不断根据生产、试验进程调整优化。
针对生产过程中采购元器件装机率低、生产周期较长、工时消耗较多等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题统计分析,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逐步解决,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完善军品价格体系,增强成本控制能力。
健全合格供方管理机制,优化对供方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合格供方价格、进度保障、质量保障能力的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供方考核机制。
面向科研生产任务和各类专业产品,培养优秀的合格供方,及时淘汰或提高对履约能力较差供方的任务协作门槛。在具备竞争条件的分系统、单机采用“双定点、多定点”的方式,通过竞争性采购降低外协成本。
五是强化全员考核并兑现奖惩,实现闭环管理。
跟踪成本工程落实情况,实现闭环管理;对成本工程效果明显、降成本较多的部门进行成本工程专项奖励。
(3)研究所近年成本工程主要目标
2016 年成本工程主要目标:从竞争型号与指令性任务、纵向军品与横向军品、武器型号与运载型号、批生产任务与研制任务等不同类别、不同流程,持续全面开展成本工程工作,不断提高军品经营成本控制能力与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所武器装备市场竞争力。
2017 年成本工程主要目标:跟踪重点批生产型号成本工程落实情况,实现闭环考核管理;进一步开展竞争型号优化设计降成本工作,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各型号(项目)持续全面开展成本工程工作,不断提升军品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军品经营质量,增强研究所武器装备市场竞争力。
2018 年成本工程主要目标:重点做好批生产型号目标成本制定和控制;优化设计、合理配置、优化分工,降低运载型号单发任务成本;系统策划、源头控制、以收定支,开展研制型号全周期经营目标制定和控制;强化竞争型号优化设计降成本工作,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各型号(项目)持续全面开展成本工程工作,不断提升军品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研究所武器装备市场竞争力。
2019 年成本工程主要目标:系统策划、源头控制、优化设计、以收定支,重点做好竞标项目经营目标制定和成本控制;闭环管理、严格考核,做好批生产型号目标成本闭环控制;合理配置、优化分工,降低运载型号单发任务成本;强化新项目全周期经营方案的审查和过程管控,增强经营目标导向;组织各型号(项目)持续全面开展成本工程工作,不断提升军品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研究所武器装备市场竞争力。
自2015 年开始,研究所持续开展了“面向市场、优化设计、严控成本、提升竞争力”成本工程工作,共计实现军品型号降成本8600 余万元,2015 ~2018 年合计发放成本工程奖励1602 万元,有效激发了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精细成本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了研究所军品的技术、价格竞争力,为实现研究所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高”发展要求,研究所将持续深入开展成本工程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部型号(项目)开展成本管控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从型号(项目)顶层系统策划和设计源头控制成本的原则;坚持开展型号(项目)全周期目标成本制定及其管控;坚持激励约束和闭环管理的原则,强化全员考核并严格奖惩。不断提升军品成本控制能力,提高军品经营质量,增强研究所武器装备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更多的军品配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