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深圳市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房多多”)近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招股书,上市地点定于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DUO”。投行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瑞银集团、中金公司和香港尚乘集团将担任其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承销商,计划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增强研发能力。上市后,房多多有望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房多多成立于2011年10月,是中国在线移动互联网房产交易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为房地产经纪商户提供SaaS解决方案,改变作业方式,拓宽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效率。
衣食住行中,“住”和互联网的关系最远。低频次、高单价,经纪人带看、收意向、签约、过户等工作均在线下完成。在这个行业,龙头必然拥有最多的门店,它们如同一块块闪耀的广告牌,昭示着雄厚的现金流和房源,一度也是流量的保障。
2015年,一场“佣金大战”打响,以爱屋及屋和搜房网为代表的企业,试图复制消费互联网的逻辑,用“烧钱”颠覆整个行业。一夜之间,吸睛广告铺天盖地,万元补贴、降至0.5%的佣金、告别中介……砸钱拉新、流量转换、交易盈利,闯入者们急于向投资人证明这一套打法在房产交易中依然奏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爱屋及屋公关总监直接对标打车市场:“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最终会产生非常大的回报,滴滴和快滴最初也是烧钱。”
彼时,房多多刚完成2.23亿美元的C轮融资,既然钱不是问题,创始人段毅决定“下场”试试。房多多随后推出了二手房“直买直卖”模式,全程仅收取2 999元的服务费和房价0.3%的交易保障费。
这场战争事后被证明没有赢家。爱屋及屋在短短一年半时间烧光融资3.5亿美元。搜房网和中介关系紧张——超低佣金被认为是抢了传统中介的饭碗,遭到激烈的反击和抵制。至于房多多的“直买直卖”模式,也是其8年创新路上最重的一次试错,时至今日成为了段毅口中的“一个教训”。
初心往往在遭遇挫折后被拾起。
段毅是个连续创业者,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传统房地产代理公司。他骨子里热爱地产行业,之所以卖了股份,南下深圳,从零开始,是在亲历行业的低效后,希望能“穿越地产调控周期”,帮经纪商户简单做生意,让经纪行业充满梦想。
“直买直卖”模式被证伪后,段毅的目标重新变得清晰:To B而不是To C,开放,而不是封闭。他在发布会上承诺,房多多不开一家经纪门店,放弃亲自下场比赛的想法。
投资人卫哲给这家企业植入了阿里基因,从花名文化、政委体系、合伙人制度,到IPO、生态布局、投资法则,他将互联网房地产版本的“淘宝”神话,押注在段毅身上。
招股书显示,2017年,房多多已实现小幅盈利,2018年至今快速盈利。2018年,房多多的净利润为1.04亿元人民币(1 515万美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净利润为1.003亿元人民币(1 461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 763万元人民币增幅为166.6%,增长势头强劲。
前不久,段毅在房多多总部接受了《中欧商业评论》的独家采访。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为什么在当代理公司股东后,把股份卖了,选择创业?
段毅:我是2008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造的,当时31岁,算年龄比较小的,被中欧录取也挺意外的,可能跟我2000年大学毕业后就创业有关,创业经历挺长的。我第一次创业是做一个传统的中介公司。入学第一年,适逢中国地产业的第一次调控。金融危机下,哀鸿遍野。
也是从2008年开始,大家才知道房地产是周期性行业,这意味着如果你总是用传统经营方式,就一定会跟着周期走。我开始思考,要是以后调控频率越来越高,成为常态怎么办?
我和(李)建成(编者注:房多多联合创始人)聊了这个困惑。他曾任腾讯深圳研究院总经理,研究重点是移动互联网在视频、商业的应用。我们设想了一种商业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让经纪人开网店,提高他们的效率,穿越调控周期。
CBR:这个模式如何盈利?
段毅:三年前我们开始往深了做SaaS,不仅帮经纪人解决日常的功能,还要通过SaaS把他们的生意搬上网。
如果你把自己做成一个卖软件的公司,不光今天没希望,未来也没希望。但企业需不需要SaaS?当你把所有生产流程都搬到一个SaaS上,就不是一个软件付费的问题了,而是供应链再造。你的生意模式被SaaS化之后,我获利的地方一定不是软件服务费,而是供应链再造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机会。另一点就是,我做的是资源整合,你做的是单一资源获取,中间势必存在效率差。
房地产是一个高收益、成长快却积淀不足的行业。不光地产,任何一个行业,只要赚钱的方式是容易的,生产力就一定是落后的。处在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行业,只要做技术投入,行业的生产效率就能提高。当我们拿行业红利的钱持续投入,用融来的钱加大投入的时候,其他人正躺在温床上赚行业红利的钱。到今天差距就产生了。
CBR: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要坚定不移地做产业互联网的?
段毅:2015年,我们C轮融资后,也花了点钱,结果却不理想。
复盘之后发现,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大的BUG——低频。买流量可以,然后呢?美团外卖买流量,你今天点了,明天中午還得点; 房子,你今天买了,明天不会再来一套。流量只能给到经纪人,他们再把流量转化成交易,这是一个极长的链条,导致你算不清其中的账。买流量,希望通过交易收回成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以赚不赚钱为标准去衡量,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是伪命题,最典型的就是“我一开始不挣钱,等长大了再挣”,现在挣不了,凭什么大了就可以?
如果一笔账,怎么算都没法挣钱,那一定是逻辑错了。
CBR:2015年是烧钱最猛的时候,资本会觉得这个钱花了就花了,甚至是必须要花的。
段毅:我喜欢问自己一个问题:能不能换一种玩法?我们C轮融了2亿多美元,大家都问,你们为什么不多融点?我说,第一,融来的钱做什么,我没想好;第二,我做生意有一个最朴素的逻辑,且深信不疑,就是拿了别人的钱迟早要还的。
花了钱之后,我们复盘发现没有挣回来的路径,2016年踩了刹车,2017年扭亏为盈。2018年盈利一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和去年全年已经持平了。
除非你是百度、淘宝、腾讯,自带流量,或者说有原生流量,否则你的生意模式就是买流量和卖流量。如果你买流量,做交易,还能赚大钱,那么请问卖流量的人为什么不做交易?
我想得很清楚,要做交易,交易的核心是什么?经纪人。我就帮经纪人把服务搬到线上。然后是资源,分两块,买家和房源。从2015年开始我们大力拓展房源,到今天为止,房多多的数据库中拥有超过1.31亿条经核实的房屋基础信息,这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房产数据库之一了。有了房源、经纪人,客户自然会来,最终你是一个基于数据和技术驱动的资源匹配平台。
很多人会问,你们是不是中介公司?我说,显然不是的。我们的SaaS会根据中介公司、经纪人的需求进行定制,在不耽误传统线下生意的前提下,没有人会拒绝增量。
转型首先是选择,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如果以赚不赚钱为标准去衡量,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其实是伪命题,最典型的就是“我一开始不挣钱,等长大了再挣”,现在挣不了,凭什么大了就可以?你不是卖游戏,一亿人打和一千万人打确实不一样,卖房子的逻辑不同,你卖一套不挣钱,凭什么卖一万套就能挣?所以我坚持卖一套就挣一套的钱。
创业最难的是在行业好的时候能抵制住诱惑。为什么房多多能穿越周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而是行业好的时候你能忍住不下场,不去挣别人的钱;行业不好的时候别人才会愿意跟你一起玩,一起分利。
CBR:如何抵制住诱惑?
段毅:要特别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第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有的人想不明白,总觉得做生意有钱就行,生意不是钱砸出来的。有的人就算给他100亿元,也未必能砸个海底捞出来。我们一直告诉平台上的商户,“你们根本不用担心我开店,反之,你们也不用天天想开发系统”,我们和商户的关系很简单,他们做他们擅长的,我们做我们擅长的。
第二,你得控制欲望。做平台的正确姿势是所到之处越来越好,而不是寸草不生。比如我们一直认为房子真正能卖多少钱不是中介说了算,也不是房多多说了算,而是市场决定的。用于决策的大数据,这是我们可以提供的。
CBR:卫哲选择投资你们,是不是因为觉得房多多的底层逻辑和马云做淘宝的底层逻辑很像?
段毅:卫哲是我们B轮最后见的投资人,今天证明这个选择很对,他不仅投钱,还在每一次公司重大决策的时候都会分享当年阿里的做法,对我们启发非常大。比如IPO、生态布局、投资法则,他会系统地介绍阿里的经验。
如果投资人只是跟风,对创业者而言一定不是好事。因为钱是要还的,而且是要回报的,风会过去,一旦过去,就会有人追赶。卫哲看得懂我们,才会跟我们说“不急”。
CBR:你曾在内部分享《清教徒的礼物》,用意是什么?
段毅:作为一个创业者,要像清教徒一样一分钱一分钱去挣,挣钱的过程中要守住底线。我最近在读《穷查理宝典》,它把美国资本市场的各种角色看得特别透。华尔街成为全世界钱最多的地方,这是有道理的。
CBR:你现在在组织内扮演什么角色?在管理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段毅:房多多从成立开始就是合伙人制度。我们每年在九华山开两次合伙人大会,梯队分为核心合伙人、合伙人、储备合伙人,今年储备合伙人加了七八个85后。我希望通过引进新人带来组织裂变,做更多创新的产品出来。
我现在一方面关注新产品是不是符合战略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关注组织建设,比如合伙人制度设计、管培生成长路径,我相信组织是永远的红利。
CBR:牵引你做战略决策的是什么?
段毅:我的想法很朴素:坚持做赋能平台,然后帮经纪人提高效率。
CBR:三年后平台会是什么样的?
段毅:目标很简单,让更多经纪人做更大的生意。去年我们让将近4万个经纪人在房多多上卖了房子,今年我们希望帮6万个经纪人卖房子,未来帮他们卖得更多。只要经纪人在尊重底线的前提下做成生意,平台就一定会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