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主题与话语呈现

2019-11-29 13:17山雪野陈书铮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绘画

山雪野 陈书铮

摘 要:叙事是一种讲述方式,最为通常的解释,即叙述事情。叙述的形式多元多样,法国作家、评论家罗兰·巴特提到:“叙述的媒介并不局限于语言,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幻灯、哑剧等等,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媒介的混合。”诚然,叙事是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则表述方式。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方针。因此,叙事性美术作品在中国1949年后的美术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对历史的回眸与再现,有对当下事件的记述和反思,有直接反映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美术创作,也有描绘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主题。诸多叙事性美术作品在弘扬主旋律、展现时代特色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美术创作;叙事性美术作品;绘画;全景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文艺创作秉承延安传统,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抗美援朝期间,具有叙事性的主题和叙事情节的创作如曾景初的版画《和平签名运动在街头》(1950年),王绪阳的年画《报告朝鲜前线的胜利》(1951年),特别是蒋兆和的国画《把学习的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1953年),这幅作品以印刷品形式在朝鲜战场一度悬挂在前方医院、前沿坑道等处,鼓舞着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士气,面对画作,“他们似乎随时感到了祖国孩子对他们的感谢和怀念之情。这一张艺术作品很有力量,不仅是沟通前方和后方感情的纽带,而且也反映了这场制止侵略,保卫社会主义战争的庄严意义”。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尽管随后出现了一些政治运动,但叙事性主题创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是美术创作之主流。王盛烈的中国画《八女投江》(1957年),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分别记录下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和八路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气吞山河的壮丽篇章。

1956年,总政文化部组织全国画家创作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反映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任务落到东北鲁艺画家的头上。王盛烈接受了绘制《八女投江》这一任务。这是一个严肃的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表现的是八位以冷云为首的抗日联军女战士被日伪军三面包围,弹尽粮绝,她们为掩护主力部队,孤军奋战,最终义无反顾走向江心深处的悲壮事迹。早在1949年,王盛烈在聆听了东北抗联将军冯仲云对于“八女投江”的英雄故事后便深受感动,想要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王盛烈前后用了八年时间酝酿构思,经过研究、推敲、修改,最后创作完成了这幅著名的革命历史画卷。王盛烈为完成此画绘制了大量的素描、速写,同时也将西方绘画的有益因素运用在作品之中,取纪念碑形式的构图,在八位女战士真实的动势上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以及不同体态的人物组合中着重突出从容赴死的壮烈场面,形成了一组动人的群像。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儿女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宏伟深沉,凝练厚重,每个细节里都传递着生与死的强大力量。

《狼牙山五壮士》是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的表现抗战题材的油画作品,作品以1941年9月日本侵略军对河北省西南部的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在胜利完成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进行英勇阻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悬崖的故事。画作采用金字塔式构图,抓住了五人或怒视,或蔑视,或握紧双拳面对日伪军的英勇形象。人物塑造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体积感,为中国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艺术史料,也为中国当代美术史谱写了新的红色的乐章。

这些英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画面以具体情节和文学叙述性的瞬间再现历史,真实事件和真实的人物形象,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扬,表达了雄浑、豪迈且充满激昂的情怀。

工业题材是1949年后美术创作中呈现叙事话语的主题之一。1949年古元绘制的套色版画《鞍钢的修复》,画面绘制工厂恢复生产,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中国工业由此迈开新步伐。1958年,林风眠深入到工厂、乡村,画了一批反映工厂、农村生产的作品,中国画《轧钢》,艺术家直接描绘这一时期炼钢生产车间的劳作场景。

再以展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美术创作为例,杭鸣时的《工业的粮仓》以宏大场景描绘了抚顺露天煤矿的开采与运输。吴云华的《钻透万山寻宝藏》《采铜尖兵》《毛主席视察抚顺》《虎口夺铜》等,这些工矿题材的作品是作者深入矿区生活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和生动情景的绘制,如油画《虎口夺铜》,画面中的两名矿工冒着生命危险用风枪采铜,坚定的意志、执着的精神,体现着那个时代的风采。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创作始于1973年,作者沈嘉蔚是当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位浙江籍知青,“初次来到乌苏里江边,登上二十多米高的钢架眺望塔,倾听边防军民对新沙皇反华暴行的控诉……再没有比这更前沿的前沿阵地了!我回头望望值勤的边防战士,只见他们镇定自若,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脸上流露着一种庄严、凌然不可侵犯的神气。这时,《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旋律,不知不觉又在心头升起: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从这段发表于1975年《美术资料》第9期的创作历程之言谈,可感受到作者深入生活,将特定的历史史实记录下来,他用画笔描绘了三位保卫祖国的英雄,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全景画诞生于英国,早在19世纪欧洲全景画就以记录历史、时事、描绘风景等叙事方式深受民众的喜愛。1989年在中国诞生了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百余米的画卷记录下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的战斗场景。1993年鲁迅美术学院全景画创作团队为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绘制的《清川江畔围歼战》,描绘了朝鲜战场激战场景,历史瞬间永留史册。全景画《井冈山斗争》《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淮海战役》等巨幅画作同样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写下辉煌的篇章。

2017年由李武、晏阳、周福先绘制的藏于美国洛杉矶市维拉斯蓝蔚莎全景画馆的《盛京全景图》,向世人展现了一座沈阳老城的风情与风貌。全景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沈阳的城市布局和市井生活。在长26米,高2.8米的半景画中,“以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为环境依托,表现沈阳的世俗文化、风土人情、宗教礼仪、集市贸易、建筑风格、市井生活、民族风情、城市规模等。”人们可以观赏到沈阳城的旧皇宫、中街、张氏帅府,远处的北陵、东陵以及浑河渡口,城区的八门、八关,东西南北四塔、慈恩寺、南关天主教堂、奉天驿等。沈阳的市井生活和民俗、民风尽收眼底,沈阳城的市井商贾、城乡百业,特别是集市贸易、北市场、牌坊、老字号等一一呈现。“所画人物多达300人以上,房屋建筑近千间,场面宏大,描绘精微,壮观震撼,颇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已经消失的珍贵的古城墙在画面中心精彩再现,让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从前。”

这幅全景画历时五年完成,从构思、立意到尽可能还原历史,艺术家的匠心和探求值得称道。

2009年—2010年,李福來、晏阳、李武、周福先为中国水利博物馆绘制的半景画《穿越南北的梦》,画面以宋代杭州为近景,描绘了京杭大运河上漕运的繁忙以及沿岸的繁荣景象。

李福来在《漫话运河梦〈穿越南北的梦〉——创作随想》中写道:“回归现实,清醒地体察大运河所承载的民族精神的内在意蕴,以雄厚的生活功底、纯熟的技法功力、扎实的实践功夫和真诚的艺术情怀,朴素地诠释主题、塑造形象、刻画细节、寄托情感、烘托时代气息,将真实性、可读性、感染力寓于诗情梦境之中。这正是我们在《穿越南北的梦》创作构思中至高至诚的追求。”半景画将其承载的厚重的文化精神呈现,同时更加关注运河文化内涵的发掘与把握。

半景画《渡江战役》(2009年)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区配合当年的渡江战船,营造出真实可感的历史情境。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历时42天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这幅作品以高度写实的绘画语言,再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场景。半景画创作采取以少胜多、单纯集中的创作思路,在狂涛滚滚的浩瀚江面上,尽管敌机轰炸,硝烟蔽日,但我军将士和参战民众不畏牺牲,一往无前。渡江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它不仅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梦想,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绘画作品记录历史,且浓缩概括呈现历史史实。

河南郑州中原福塔内的全景画《锦绣中原》完成于2010年,在96处古今河洛地区人文景观中,展现郑州新城段的画面,由郊外远眺新城区,高楼林立,生机盎然。画面呈现21世纪的今天,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的城市格局以及文明与进步,旨在讴歌改革开放、中原崛起的时代风貌。

叙事手段应用于主题性绘画创作中,以定格瞬间,或以长卷呈现,这一表述方式记录了历史与时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参考文献:

[1]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田响水.把学习的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J].美术,1959(12).

[3]王明贤,严善錞.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4]李象群.中国全景画全集:第三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山雪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

陈书铮,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绘画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
藏族主题美术中的乡土命题探讨
如何使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更有效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