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更有效

2015-11-04 12:13冯姗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幼儿材料

冯姗

[内容摘要]在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丰富幼儿的艺术感知,引导幼儿探索美术创作技法,体验多样的表征方式,巧妙运用评价技巧,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从而使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作;材料;教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部分明确指出:在幼儿绘画时,教师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一要求给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根据《指南》精神,有效开展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呢?

一、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积累,丰富幼儿的艺术感知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热爱并追求美的事物是每位幼儿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顺应幼儿的这一天性,充分地创造机会和条件,在一日生活及保育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

幼儿对生活中事物的直接感知和体验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前提,也是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且幼儿易于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感知,丰富幼儿对美的体验,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并为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活动做铺垫。

比如,在美工坊纸芯创想——七彩树的创作活动开展前,我和家长一起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们观察、感知并触摸树木,从而对树的特性有了直观的了解。交错的枝桠,茂密的叶子,粗糙或光滑的树干……孩子们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完树木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和小伙伴及老师分享自己对树的认知和发现:

“我看到一棵大树上都是黄色的树叶。”

“我看到一棵树都没有树叶,上面开了很多红色的花。”

“我知道,我知道,妈妈告诉我那是英雄木,也叫木棉花。”

“英雄木的树干很粗糙,上面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

“还有很多像螺纹一样的图案呢!”

通过对大树的观察,孩子们对树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相关的知识经验,这对接下去的艺术表现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又如,在组织幼儿户外参观的时候,班级里的一个孩子发现太阳照射下会产生影子,而且影子还会根据自己动作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站立角度不同影子也会不同,孩子们一下子都被吸引过来,他们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影子,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

“我的影子很高。”

“我的影子是歪歪的。”

“我的影子会跟着我跳舞。”

“瞧,转个方向,影子变矮了。”

这是一次难得的美术创作契机,我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影子,发现影子,和影子做游戏,并及时生成了《快乐的影子》抽象主题绘画活动。由于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迎合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而且在和影子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影子有了较深刻、细致的认识,所以创作出的作品画面饱满,动态丰富。

二、探索美术创作技法,体验多样的表征方式

在孩子们对创作对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审美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提供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创作工具和材料,逐步引导孩子们探索、体验多样的美术表征手法,帮助幼儿做好美术创作技巧技法表现的经验准备。

1.感知基本特征,学习初步表征

对美术创作物体基本特征的感知,不但能避免幼儿对美术创作感到手足无措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幼儿学习并掌握初步的表征方式。比如,在美工坊纸芯创想——七彩树的创作过程中,我引导孩子首先对树的整体特征进行感知,在充分感知、了解树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并运用一些较为直观的材料创作出树的基本形象。可以选择长短粗细不同的纸芯进行树干造型并添画,可以利用电线等易于造型的辅助材料进行树枝构造,最后结合报纸撕贴等材料创作出树叶等等。

2.提升观察能力,关注细节表现

细节凸显个性,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敏锐而独特的观察能力是展现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的前提。比如,在孩子们创作出七彩树基本造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关注并探索树木的细节特征,如树枝的粗细长短、树干上的粗糙螺纹、树叶的质感不同等等。孩子们对物体细节的观察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树木的纹理特征、树叶的稀疏茂密、根须的纵横交错等,孩子们观察兴趣点不同,所关注的细节也不相同,在经过细致观察后,表征展示出的作品各具特色,且富有个性。

3.开发各种材料,丰富创作素材

美术创作材料和工具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常见的画笔和画纸,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美术创作的工具材料,而对各种材料的开发利用也将为我们呈现独特的美术作品。比如,在七彩树树干的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选择创作的材料各不相同,当然创作出的作品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孩子们用排笔蘸较多颜料点画出立体凸出的树干螺纹,有的孩子用皱纹纸创作出柳树的柔美,有的孩子用报纸拧出迎春花的枝桠,有的孩子用厚的纸皮剪成条状,创作出木棉花的刚直……随着对创作材料和工具的开发利用,孩子们的创作思路也不断得到拓展。

三、巧妙运用评价技巧,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幼儿美术创作活动评价对幼儿美术创作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创作过程,而不能单一地以幼儿作品及教师的喜好作为评价标准。美术活动评价不单单局限于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更应该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以此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提升幼儿的美术创作水平。

1.注重教师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作品的选材、色彩等等,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做出不同的评价,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创作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在美工坊创作纸芯滚筒画时,孩子们需要利用纸芯圆筒形状使色彩自由流动,从而产生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彩色花纹,可是由于幼儿在颜色调配和喷色力度控制能力上的差异,创作出的作品也有差别。于是,在活动作品展示讲评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作品的色彩和喷画线条,并对一些特征明显的作品进行点评,使能力强的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对喷画和色彩调配有了新的认识,得到新的提升,其他幼儿也能通过活动评价较好地熟悉并掌握喷画技巧。

2.关注同伴间的互动评价

幼儿之间的评价不但能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评价作品,而且能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幼儿在观察同伴的作品时能得到新的启发,看到同伴的新颖做法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并在思维碰撞的同时拓宽创作思路。所以,在每一次的美术创作活动后,我都及时提供开放式的美术展板展示幼儿作品,孩子们可以和同伴自由欣赏、评价所有美术作品。比如,在一次油水分离画的美术创作活动后,展示出的作品参差不齐,有的能很好地掌控油水比例和刷画力度,创作出的作品色泽均匀,色彩对比鲜明;而有的用的水过多,画面单薄,甚至将纸张浸湿而刷破作品。孩子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经验,并学习到了新的技法。

3.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在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不能忽视幼儿的自我评价,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展示,孩子们通过作品的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同时应该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不一样的声音,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审美观作为评判标准。当你走进孩子的创作世界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在我班开展《特别的我》主题涂鸦创作活动时,孩子们快乐地拿着棉签和排笔在涂鸦墙上画开了,班级的翼翼小朋友也在认真地作画,可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说:“老师,翼翼把自己的小人画在我的上面,把我的画都弄乱了。”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我本能地用责备的眼神看着翼翼,当看到他委屈的样子时,我突然转念想,或许他不是有意的,再或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在组织孩子进行评价时,我请翼翼评价自己的作品,他看了看我,小声地说:“我画的是在做早操的小朋友,后面这个是睿睿,前面是我,我的手和脚伸起来了,就挡在睿睿的前面了,我喜欢睿睿画的小人,所以我的动作和他是一样的。”听了翼翼的自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画的小人要重叠在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上面了,睿睿也开心地说:“我们画的小人在一起做操呢!”孩子们在观察、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的同时,对自己的创作也会有新的认识,当然这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创作水平的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深刻领会《指南》精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幼儿的知识经验积累,丰富幼儿的艺术感知,引导幼儿探索美术创作技法,体验多样的表征方式,巧妙运用评价技巧,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幼儿材料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最美材料人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