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教学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11-29 11:24常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经济学探究应用

常安

摘 要:现象教学法对实现有效课程教学以及培养高素质社会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现象教学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优化完善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让各层次学生高效学习经济学的同时深化发展能力以及素养。

关键词:现象教学法;经济学;应用;探究

经济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有着较强的应用性。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满堂灌”、“放羊式”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要求,优化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与此同时,现象教学法优势特征鲜明,要在完善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将现象教学法有效渗透其中,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顺利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主动参与课程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持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灵活应用掌握的经济理论知识,在发展多方面能力过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有效满足当下我国社會发展中对经济学人才的客观需求。

一、现象教学法

简单来说,现象教学法就是围绕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现象,将多个领域、多门学科有机融合,属于应用型教学方法,又可以将其称之为融合式教学方法。现象教学法作用下的教学理念是对杜威这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核心理念的传承,比如,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要求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全局出发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明确课程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系统整合中丰富课程内容,便于学生在积累课程知识中有效拓展视野。在此过程中,建构主义作用下的认知理论是现象教学法的关键性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呈现、主观能动性发挥等都是认知理论强调的关键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现象教学法实际应用中明确强调教师要转变传统师生角色,构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中围绕指定的话题、现象等进行多层次思考,结合自身积累的经验以及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化阐述,充分展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科学引领、指导各层次学生,让其在思考、探究、分析中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在多样化课程实践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中所需的高素质以及高水平人才。

二、现象教学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要在把握经济学课程教学具体情况中结合现象教学法优势、劣势,立足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情,科学构建现象教学法作用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有效渗透的同时促使现象教学法多方面功能作用最大化发挥,在经济学课程教与学有效衔接中实现高质量经济学教学。

(一)课中准备阶段

就现象教学法而言,准备阶段主要体现在现象准备、集体备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全面、深入解读经济学教材中相关课题内容,在明确经济学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中科学设置经济学课题教学目标,便于为现象教学法作用的经济学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中科学制作经济学课题电子课件的同时通过多样化路径进行有效筛选、分析等,明确课题相关的经济学现象,做好现象准备工作,也可以针对课题内容设置多个话题,满足学生在学习经济学课题内容中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在分析学情基础上围绕经济学课题教学目标,同步引入现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针对班级学生经济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经济学水平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3到5人一组。各小组学生可以在探讨、交流基础上结合经济学课程课题主题以及自身兴趣爱好,选取具有现实意义的经济学话题、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有机联系经济学课题相关预习任务,共同预习经济学新课题的同时探讨、分析与之对应的现象、话题,在完成预习任务中轻松理解、掌握经济学新课题知识。在此过程中,经济学课程教师可以在把握新课题教学目标、内容等基础上和与经济学课程有着较高联系度的其他学科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集体备课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经济学教材章节下课题知识点,包括课时、授课时间等,针对课前班级各小组学生对经济学新课题知识预习情况,优化完善课中教与学两大环节,便于现象教学法在课前有效准备基础上高效应用到经济学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分析经济学现象、揭示经济学规律等中提高经济学课程学习能力以及效率。

(二)课中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现象教学法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关键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把握课前准备阶段基础上深化整合经济学新课题内容,要求各小组学生通过预习,呈现各自预习经济学习新课题知识中选取的现象,在对比、分析中明确最终的现象,将其作为经济学课题知识学习中共同探讨的现象。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基础上对各小组学生进行合理化引领、指导,便于最终确定的讨论现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还能在无形中激发班级各个层次学生对经济学新课题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经济学课堂教学各环节。随后,教师要强调现象教学法实施中各个层次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要求各小组学生要在思维发散、潜能挖掘过程中巧用自身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最终确定的经济学现象进行合理化分析、讨论、阐述,准确、详细记录经济学现象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包括需要应用的经济学新旧课题知识,得出的具体结论等。教师要在归纳、总结基础上巧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文字、图片、声像等有机结合下的教学视频,再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关经济学现象,补充、讲解课题内容。教师也可以将现象教学法进一步渗透到经济学课题课中知识讲解、问题思考、随堂练习等环节,引领、指导各层次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针对经济学现象探究、分析中呈现的问题,有机整合的同时引领学生深层次思考、探究组内经济学现象,轻松理解、掌握课题知识的同时科学锻炼经济学思维能力。以“通货膨胀”为例,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在计算今年与去年生活成本中深化认识通货膨胀,意识到经济学现象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讨论、分析这一经济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在问题把握、整合基础上向各小组学生讲解通货膨胀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影响等方面内容,指引其深入思考、探究,在解决一系列课堂问题,完成课堂练习试题中有效积累和通货膨胀相关的课题知识,在揭示这一经济现象中锻炼多方面能力,促使经济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在现象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持续提高。

(三)课后总结阶段

在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现象教学法作用下的课前、课中两大环节进行合理化分析、总结,以学生为中心,联系课程中不同课题呈现的经济学现象,有效延伸拓展课内的同时结合当下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经济学社会实践活动,在整合课题重难点过程中设置层次鲜明的课后作业,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课程实践两大层面,顺利激发各层次学生课后经济学作业完成兴趣,在完成过程中进行多方面实践,在探究、分析经济学现象中有效解决对应的经济学问题,实时巩固复习课内掌握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客观点评班级各层次学生经济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课后总结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现象教学法作用下的经济学课堂教学,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同时最大化提高现象教学法应用效果,便于学生在高质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在发展知识应用、思考、探究、问题分析解决等能力过程中学会辩证看待、评价当下社会发展中呈现的各类经济学现象,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及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全面、深入剖析经济学课程教与学具体情况,科学把握现象教学法概念、特征、意义等,将其巧妙应用到经济学中,优化创新理论与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在把握经济学原理、内涵等过程中深入剖析、有效解决繁杂化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持续增强自身能力以及素质,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经济学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同步实现,客观展现现象教学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荫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6(9):209-209.

[2] 石晶莹.“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深层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6(9):96-103.

[3] 冯双生,程春梅,史宪睿等.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實践,2017,9(1):35-37.

[4] 袁荫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6(9):209-209.

[5] 包翼.现象教学法与项目化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126-127.

[6] 胡霞.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7,24(7):426,429.

猜你喜欢
经济学探究应用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