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党员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之融合

2019-11-29 11:24杜芳芳杨雪雪李婷万松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党性

杜芳芳 杨雪雪 李婷 万松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的浓缩,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精神来源。在中共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要求下,加强党员队伍道德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为解决共产党员人文素养缺失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在党员道德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理念与内容,依托中华传统美德浸润党员心灵,以德性促党性,进一步提升党的组织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党员道德;党性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章、党纪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都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章》规定党员要履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我们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利用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我们当代的道德建设,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作为国家建设的先锋队伍,党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状况关系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党员队伍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带来严峻的考验。一些党员出现诸多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问题,其根源上其实就是其个人人文素养缺失,缺乏对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学习,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识模糊、自身人文素养匮乏,所以没有担负起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面对此类诸多党员道德问题挑战,需要我们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党员道德教育。

在共产党员道德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既有可实践性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又有党性与德性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一方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明辨荣辱,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责任,认真践行党员使命,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党员干部严以律己,汲取思想精华,在不断认识和把握传统美德中找准自身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守住自我思想的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提升党性修养。

一、在党员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结合党员当前道德问题及人文素养的缺失表现,可以在“仁义、和谐、伦常、公忠、慎独”五个传统美德方面加强党员教育,助于提升党员道德修养。

(一)培育“仁义”品格

“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第一德目,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以儒家为代表,“仁”的思想包括“仁爱、仁德、仁政”等内涵。在《论语·颜渊》篇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强调了“仁爱”道德法则,“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在春秋战乱时候,还提倡用“仁德”教化万民,倡导君主用“仁政”治理国家。“仁”的思想是党员处理好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基点,以“仁者爱人”作为相关问题处理的基本出发点,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握问题的矛盾点,以“仁”的思想、“仁”的作风、“仁”的行动处理好人民问题。

“义”,即常怀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礼记·中庸》:“义者,宜也”。《论语·里仁》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孟子也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义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被儒家作为人的立身处世治本,要求做人要“公道正派”。党员应当将“义”作为立身之本,作为群众工作的“生命线”。党员在践行中,做好以下三个层次“义”:重视人际交往的情谊,讲求人间道义,提倡“行义以达其道”;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坚持社会正义,做到“天下为先”、“急公义而轻私利”;坚持党员人格尊严、为正义而献身,提倡“成仁取义”、“舍生取义”。

(二)推崇“和谐”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即以和谐为最高价值,代表了中华人文传统的基本文化精神和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论语·学而》文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在治国、礼仪等方面,要求以和为价值标准。孟子主张“仁民爱物”,极力强调施行仁政治国理念。再有“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信,礼之本也”等传统美德,倡导明礼诚信,强调和谐理念。党员作为人民主心骨的一个群体,要将“和谐”作为自己的处事为人之道。

党员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党员就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时刻以群众为中心。《管子·牧民》文中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顺应民意、体恤民情,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获得民众支持。孟子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著名民本思想。党员干部要把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根本前提,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准则,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根本目标,把关爱群众为根本手段,为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促进我们的党更加富有凝聚力,人民群众更加信任共产党。

(三)重视和维持“伦常”关系

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伦常,中国的民族是五伦的民族。五伦就是整个民族一家人,伦理是人與人的关系,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五个纲领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伦。《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于有力则学文”,高度概括了传统人伦关系应该遵循的礼节。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所以没有灭亡,实在讲就是靠儒家的传统。朋友、邻居一扩展就是国家,国家民族是一个五伦的社会整体。“四海之内皆兄弟”,整个国家民族要团结得像一个人,这是儒家将近两千年来的教育。党员作为中国社会里面“伦常”关系中的一员,应该带头维护好传统“伦常”关系,助于稳定社会团结。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关爱父母子女、忠于领导、弘扬家风美德,与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

(四)提倡“公忠”道德

公忠,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系社稷安危,天下兴亡。它要求人们“以公灭私”、“临患不忘国”、“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弘扬公忠精神,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具有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的“公忠”的道德,弘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整体主义精神。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方面: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党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怠,用忠诚的态度去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的岗位工作要有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外在的工作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对工作产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2.要廉洁奉公,公正无私。《晏子春秋》记载:“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是中国古代政治道德的基本范畴之一,基本精神就是廉洁自律,循礼行法。隋唐时的《励中节钞》清贞部中说到:“夫水见底者清,人见微者明;行独洁者贞,法向理者平”,唐太宗在廉政建设中非常重视以道德标准选择地方官吏,以廉而正气彰、官风淳。廉洁是一直是为政之基,共产党员在以人民服务为宗旨要求下,党对党员廉洁自律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共产党员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廉洁奉公作为基本操守,遵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廉洁奉公作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

3.忠于党和国家。“将死不忘卫社稷”(《左传·襄公十四年》)、“临患不忘国”(《左传·昭公元年》),这些传统美德体现了古人倡导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品质。忠于党和国家,要求党员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有为党和国家建设勇于献身的精神。党员只有做到主动融入国家社稷之中,与国家共命运,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刻意进取,才能把忠于祖国之精神转化为祖国繁荣昌盛之力量。

(五)强调“慎独”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个人要修身养性,提倡克己慎独,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慎独”“知耻”等。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必修课,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他强调党员要警惕被成功和胜利冲昏头脑,而出现骄傲、官僚化、堕落的情形。因此,共产党员在任何时期,都应该修好“慎独”这门党性修养课,永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能力等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筑牢思想防线,以坚定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御一切腐朽诱惑,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党员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融合的路径

(一)提高党组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认识

党员的教育管理关键在于党员所在党组织的组织执行情况,因此,要在党员教育中融合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提升党员所在党组织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党员对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的意义。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宣讲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在党内形成崇尚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氛围。在党员管理中通过党员年度责任目标和党员积分管理等党内制度,督促党员积极学习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二)紧密围绕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党员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融合,可以依托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活动。一是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教育。在定期开展的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上增加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学习内容安排上做到系统性和持续性。让党员每次接受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同时,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知识,让政治理论与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的有机融合。党员每年党课学习,邀请国学专家、学者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在学习和积累中,使中华传统美德逐渐成为党员教育的常态化内容。二是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学习活动。在党员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诵读中华经典书籍、参观弘扬传统美德教育基地、举行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活动等,使宣传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走进党员心中,提升道德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党员立足使命,带头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党员队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应该带头学习宣传,发挥榜样示范的使命要求。党员要带头加强自身高尚品德、情操的学习和塑造,提升个人学识、才干、道德、涵养等,在人民群众中取得威信。在工作岗位,用中华传统美德指导实践,对党和国家忠诚,注重民生,讲求“仁义”“清正廉洁”,把中华传统美德运用于政治实践。

(四)丰富宣传载体,为提高党员美德修养搭建平台

中华传统美德在发展过程中,载体形式多样,美德内容丰富,党的各级组织承担着搭建党员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平台的重要任务。一是做好党员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规划。在党员教育中,结合党员教育内容做好学习教育阶段性成果规划,涵养党员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道德品质,让党员从“知美德”、“懂美德”,再到“行美德”。二是制作中华传统美德的文化作品。例如,编著党员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诵读书目,制作影视作品、微视频、音频等。三是開展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党员将所学习美德知识践行在工作和生活之中,让中华美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 李山译注.管子[M].中华书局,2016年.

[2] 陈晓芬译注.论语[M].中华书局,2016年.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

[5]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5月.

作者简介:杜芳芳,女,云南师范大学,2017级MPA。

猜你喜欢
党性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再强党性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